新型工业化发展是传统工业化模式向现代工业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演化和转变的过程,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则是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定量化表征。
本文参考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等国家级指数的内涵定义与研制方法,旨在从科学技术、产业体系、数字经济、环境能源、政府治理等多个维度展现我国和各区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为了确保所获取数据的合理准确性,选取2020年至2022年作为时序数据,收集来自联合国数据库(UN data)、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库等权威全国统计数据,以及31个行政区地方工信、科技、统计、商务、海关等主管部门权威区域统计数据,并综合全国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官方权威平台数据,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更为准确地了解国家及地方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情况,多维度支撑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数据测算。
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态势分析
通过新型工业化发展评价指标定量测算我国及各地区2020—2022年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可以发现,近年来全国新型工业化呈现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不同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呈阶梯状分布,排头兵省市各有发展侧重。
1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稳中有进
自2020—2022年,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从100提升至123.93,提升比率为23.93%,新型工业化发展态势整体向好,综合效益、科技创新、结构优化、绿色低碳、数实融合、产业治理6项一级指数稳步增长。
截至2022年底,产业治理、绿色低碳指数增幅最大,分别达到39.23%、30.00%。产业治理指数近年来在我国政策、标准、产业安全、开发合作等方向的明确引领下增幅最大。绿色低碳指数增幅在“双碳”等政策鼓励与技术创新的双重保障下得到快速提升。
科技创新、数实融合指数提升幅度紧随其后,分别为25.70%、24.47%,科技创新、数实融合作为两大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工业战略布局的日益完善,指标增幅正处于蓄力加速阶段。综合效益、结构优化指数增幅最小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分别为20.23%、13.75%,2类指数体现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长期效益,短期增长较为缓慢。
2不同省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呈阶梯状分布
目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东南部沿海城市位居前列,西部省份水平相对落后。根据2022年各地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测算结果,将我国2022年各省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分为3个梯队。
第一梯队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湖北、四川10个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高于140的省市。其中,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普遍地缘经济较好,将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型工业化发展全过程,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领先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普遍高于150。
第二梯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包括陕西、河南、江西、辽宁、重庆、河北、湖南、山西、安徽9个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均高于120的省市。其中,陕西、河南、江西、辽宁、重庆,逐年加大新型工业化政策支持力度,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均高于130,紧跟第一梯队步伐。
第三梯队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包括广西、内蒙古、云南、贵州、海南、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12个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低于120的省份。其中,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大部分省份产业均以传统工业为主,产业升级更新存在一定难点。同时 , 由于人力、科技资源引进能力相对薄弱,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低于100,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相比于地理位置优越省市,这些省份往往对科技、人才、新产业等需求更为迫切,且“血源”难寻。因此,亟须政府从政策招引等多角度进行扶持,进而推动“新鲜血液”注入www.cechina.cn,加速我国偏远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
3不同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各有侧重
近几年,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兴未艾,各省市依据特有区位特点及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各自发展重点。
江苏、广东数实融合指标持续领跑全国,2022年两省数实融合指标分别为178.23、174.46,主要得益于省份区位优势,数字经济得以深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相对完善,使数实融合指标高效增长。
北京、上海重视科技创新www.cechina.cn,两省市2022年科技创新指标分别达到175.75、165.74,依靠科技人才及资源汇聚的区位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本提升当地工业体系竞争力,科技创新指标增长尤为亮眼。
山东、江苏产业结构优势巩固完善,两省2022年结构优化指标分别到达147.79、129.18,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依托产业结构革新带 动地方工业体系造血。
江西、浙江绿色低碳效益凸显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2022年分别达到199.55、177.25,两省始终坚持以绿色工业为发展根本原则,节能、环保及循环利用等技术应用方面不断迭代更新,绿色工业始终位于我国前列。
福建、北京产业治理屡见成效,产业治理指标2022年分别达到217.54、205.41www.cechina.cn,得益于优质政策、创新规划,新型工业化发展得到持续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