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脑-机接口技术:实现“物随心动”不是梦!

2007.07.08阅读 956

  日本某公司日前宣布开发出“脑控电子装置”技术,又称“脑—机接口”技术,主要用于医学方面。 使用者只要戴一个特制头套,然后做一做心算,或者心中哼一首歌,便能推动玩具火车前进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达到“物随心动”的效果。

  据介绍,日本开发的“脑控电子装置”技术基于光学绘图技术,靠发送微量红外线穿透脑皮层,观察脑部血流的细微变化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并将之转化成电子讯息,经光纤连接至造像装置,后者再利用计算机驱动玩具火车。

  “脑—机接口”技术,在过去10年中是神经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记录和分析大脑的信号(脑电波信号、光学信号、核磁共振信号等),推测大脑的思维活动,并翻译成对应的命令来控制计算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这项技术最初是希望帮助丧失运动能力的残疾人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让他们的大脑能够直接控制假肢、轮椅、家电、计算机等。

  实际上,目前中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在此领域内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日本最近几年才开始研究这项技术www.cechina.cn,主要采用光学成像的方法,速度慢,准确率低。

  清华大学自1999年开始“脑—机接口”技术研究,目前在通讯速度和准确率方面处于世界前列,可以实现思维拨电话、遥控电视、指挥机器

人踢足球等,技术成熟稳定,也更接近实用。在最近两届国际“脑—机接口”数据竞赛中,我国均获得了多项第一。目前我国已经有一项核心技术获得美国专利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内专利。近年来,清华大学与香港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全身瘫痪病人使用“脑—机接口”的有关实验,预期在未来3-5年内,残疾人有望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受益于这项技术。

  所谓的“物随心动”只是一个形象说法。真正让“物”动起来的不是“心”,而是计算机指挥的电子设备,而这个指挥命令是从大脑的思维活动中解读出来的。目前,计算机还只能区分出很少的简单思维活动,比如想象手脚运动、进行数学运算、哼歌等。一方面是因为人脑的思维活动非常复杂,精细思维活动的规律还没有研究清楚;另一方面是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能够检测到的脑部思维活动非常微弱,而且被淹没在各种噪声当中,分析处理很困难。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