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汉诺威
工业博览会的
施耐德电气展台上,几乎没有看到
PLC的身影。这背后藏着什么玄机一场关于自动化未来的颠覆性叙事,或许正从这里拉开序幕。
你知道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谁发明的呢?那是在1969年,由Modicon公司的迪克?莫利(Dick Morley)发明的,型号为Modicon 084。后来
www.cechina.cn,施耐德电气收购了Modicon公司,从此Modicon PLC也就成为了施耐德电气称霸全球
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关键利器。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2025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施耐德电气展台上,我们却几乎没有看到Modicon PLC的身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背后藏着什么玄机?难道施耐德电气要放弃曾经赖以起家的工业控制核心业务,抑或是施耐德电气正以激进姿态开启一场颠覆自我的产业革命?
我们不妨来探寻这场 “缺席” 背后的战略密码 —— 当传统工业控制巨头的展台重心悄然偏移,一场关于自动化未来的颠覆性叙事,或许正从这里拉开序幕。
硬件PLC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全是EAE
今年施耐德电气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以 “连接产业价值链,共塑工业影响力” 为主题,在近 2000 平米的 “乳制品循环制造园区” 超大展区,展示了从
农场管理到生产加工、包装物流、水处理、基础设施,以及最后的零售等的全产业链数智化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
在如此多的工业场景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原来施耐德电气的Modicon PLC产品,取而代之的全是施耐德电气最新的软件定义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coStruxure Automation Expertwww.cechina.cn,简称EAE)。
比如在农场管理场景,这里并没有采用常规的“PLC+变频器”这样的控制方式,而是将两台变频器各插上一张ATV dPAC卡(安装有EAE Runtime)组成一个冗余控制系统,再控制7台ATV变频器,来实现农场牛舍风扇的自动化控制。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用EAE来做控制带来的好处是,一方面系统的可扩展性非常好也十分方便,比如要增加风扇增加变频器,只要直接复制原来的控制逻辑块就可以完成,不需要重新编程。另外就是由于EAE是虚拟PLC的概念,可以安装在工控机、服务器等通用硬件上,所以和第三方软件比如红外热像采集软件、AI算法等可以无缝集成,这对于IT、OT走向真正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另一个重要场景,与Meurer合作的纸带捆扎机案例中,我们同样没有看到传统的PLC。这里的纸带捆扎机是用施耐德电气的最新款基于IPC的M660运动控制器来做控制。M660在软件方面采用的是EAE的运动控制模块来编程,这样就可以在一个工程环境中既做运动控制程序开发,又可以做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字孪生等应用开发,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工作量,而且也可以节省不少硬件成本。
而在M660之上,施耐德电气仍然采用了一台装有EAE运行时的工控机来做捆扎机、机器视觉、协作机器人以及AGV小车的统一控制和调度,由于EAE的开放性,这些视觉系统、机器人调度系统等第三方软件可以很方便地接入EAE系统,所以整个应用场景的控制系统开发起来难度大大降低,而且灵活性也比传统方式要高很多。
除这两个场景外,我们看到在燕麦奶生产、灌装、清洗、物流和工厂水处理等环节,都是采用了施耐德电气软件定义的自动化EAE系统来做控制,可以说,EAE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施耐德电气的各类解决方案之中,成为了施耐德电气自动化控制新主角。
不是放弃 PLCwww.cechina.cn,而是重新定义 PLC
尽管在汉诺威展台上,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传统的基于专用硬件的Modicon PLCwww.cechina.cn,但显然,这并不意味着施耐德电气要放弃PLCwww.cechina.cn,而是重新定义了PLC——基于软件定义的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
其实“软件定义自动化”并非是一项横空出世的新技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基于PC的控制技术”开始,“软件定义自动化”就成为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施耐德电气在2020年就正式推出了基于软件定义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这是一款与硬件无关、基于软件定义(软硬件解耦)的PLCwww.cechina.cn,可以在任何Windows或Linux服务器、工业PC或微型计算机上部署运行,而不受硬件供应商的捆绑限制。
在编程方式上,EAE是基于IEC 61499国际标准,它的特征是以事件驱动的功能块、分布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为核心,将工业控制逻辑封装为可复用的功能块(如PID控制、电机驱动),类似软件领域的“微服务”,用户可通过拖拽方式快速构建应用,减少重复编码,代码的可复用性、可移植性和设备间的互操作性都大大增强。
在硬件架构上,由于EAE实现了软硬件解耦,控制逻辑独立于硬件,而且采用轻量级容器化技术,支持按需组合和扩展,例如可以由采用超融合架构的工业边缘算力平台替代传统PLCwww.cechina.cn,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即插即生产”的软件组件快速部署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显著降低对特定厂商硬件的依赖。
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软件定义的EAE实现了原生 IT/OT 融合,这为虚拟化、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新IT技术应用到自动化领域提供了统一的技术基座。比如EAE可以虚拟化部署到服务器甚至是云上,虚拟出多个PLCwww.cechina.cn,这样一个硬件平台就能替代传统的多个PLC。而且EAE是直接部署在工控机或者服务器这些通用IT设施中,这样EAE就可以无缝集成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数字孪生、AI等多种智能技术,将工厂中OT层设备数据无需经过复杂转换高保真地被IT系统使用,支撑实时优化,真正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驱动决策。
特别是对于越来越重要的AI技术,EAE应用起来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EAE的功能块可直接调用Python脚本、AI模型或调用API,实现预测性维护、数字孪生等智能应用,另一方面EAE可以和AI大模型运行在同一系统中,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基于AI大模型的很多应用,如AI助手、AI实时优化、AI决策、AI智能体等可以和EAE无缝集成。
软件定义的自动化,大规模应用时代即将到来
尽管软件定义自动化由来已久,但其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应用。而从今年汉诺威展来看,软件定义已经到了即将爆发的前夕,不仅仅是施耐德电气,其他自动化大厂也开始将软件定义作为自己的战略发展方向。比如西门子今年就在大力推广自己的首个软件定义产品S7-1500V虚拟PLCwww.cechina.cn,菲尼克斯电气的PLCnext也已日趋完善,无需PLC专用硬件的Virtual PLCnext Control已经对外销售,而老牌的软件定义产品倍福的TwinCAT、欧德神思的CODESYS等都早已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仍在不断扩张。
而对于施耐德电气来说,五年前就扛起了“开放自动化”的大旗,对软件定义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十分坚定。为了推广这一技术,施耐德电气在2021年就发起成立了开放自动化联盟(UniversalAutomation.org,简称 UAO),截至目前成员已经超过100家,不乏霍尼韦尔、菲尼克斯电气、欧姆龙、横河电机等知名国际厂商的身影,而且还有研华、汇川、零点自动化等10家国内厂商。作为创始成员,施耐德电气捐赠了 EAE的运行时代码作为联盟技术基础,成员可免费获取运行时代码开发自己的产品,这样,不同厂商基于UAO 运行时的设备都可以做到互相兼容,无缝协同,也就实现了跨厂商、跨领域的 “即插即生产” 自动化生态系统。
汉诺威展会施耐德电气展台上部分UAO联盟成员产品
在今年的汉诺威展上,施耐德电气还宣布了EAE的一项重要进展,推出EcoStruxure Automation Expert Platform(开放自动化全集成开发环境)。这是一个集逻辑控制、运动控制、
人机界面、安全功能以及仿真等应用开发的统一自动化工程环境
www.cechina.cn,而且还可以管理以前传统的应用和现在新型控制应用。据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业务下一代自动化解决方案孵化中心高级副总裁 Fabrice Jadot介绍,该平台适用于流程、混合和离散等不同行业,能够大幅简化工程设计与维护工作。它支持多名用户使用多种主流编程环境开发控制逻辑,并同时在同一项目上进行协作,从而显著提升效率,加快项目开发与部署速度。
此外,开放自动化全集成开发环境(EcoStruxure Automation Expert Platform)已经内置了与微软合作开发的生成式AI助手“Automation Copilot”,能够帮助工程师快速生成高质量、经过验证的代码以及应用程序。
当然,施耐德电气的EAE应用并不仅限于这次汉诺威展台上的食品饮料行业,在汽车、物流、水务、电子制造及基础设施等领域都已经有了多个应用案例。比如,中国的冷链企业京科伦使用EAE解决方案,将 IT 接口方面的开发时间减少了 80%,还使调试时间缩短了 30%。施耐德上海智能物流中心采用EAE控制系统直接控制输送设备,资本支出降低了35%,停机时间减少了25%。在上海施耐德电气工厂的高速全自动铆银机设备改造项目中,EAE控制系统通过工业蜂窝网与I/O交互,将原有的硬接线通过无线方式代替,提高了产线的柔性,预计10台自动铆银机改造可节省的成本高达75万元。
从 “硬件定义” 到 “软件定义”,工业自动化的又一次演进
施耐德电气在汉诺威展台上的 “PLC 缺席”,绝非传统控制设备的退场,而是工业自动化从 “硬件定义时代” 迈向 “软件定义时代” 的宣言。当 Modicon PLC 的金属外壳逐渐隐退,取而代之的是 EAE 平台所代表的数字基因 —— 它以软件的柔性打破硬件的桎梏,以开放的架构消解行业的壁垒,以 IT/OT 的深度融合重构工业控制的底层逻辑。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战略转向,更是整个工业自动化架构的颠覆:PLC 不再是固化的硬件盒子,而是演变为可无限扩展、灵活组态的 “数字控制引擎”,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神经中枢。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软件定义的自动化正在消弭工业创新的边界。当 EAE 平台无缝集成 AI 大模型、数字孪生与边缘算力,当生成式 AI 助手开始辅助工程师编程,工业控制不再局限于 “稳定运行” 的保守诉求,而是迈向 “实时优化”“自主决策” 的智能新维度。
当硬件 PLC 的物理形态逐渐模糊,工业自动化的未来图景却愈发清晰 —— 那是一个由软件定义架构、数据驱动创新、生态决定边界的全新世界。这或许就是 “缺席” 的终极隐喻:传统工业控制的巨头并未离场,而是以 “自我颠覆” 的勇气,化身为新工业革命的架构师。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软件定义自动化的浪潮,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一次技术迭代,更是工业自动化在面临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之下的又一次自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