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2023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重磅发布

作者:www.cechina.cn2023.12.29阅读 2291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12月28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等单位联合发布《2023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介绍,2013年我国首次构建制造强国指标体系,“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测评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量化参考与决策支撑。“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由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创新发展、持续发展五个分项数值构成,综合反映了一国制造业发展强弱水平。
  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稳定居于较高水平
  通过构建制造强国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数加权法分别计算出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巴西和中国九个国家的制造强国综合指数,2022年九个国家的制造强国综合指数比较如下。
  
  《报告》显示,美国处于制造强国第一阵列,德国、日本位居第二阵列,中国位居第三阵列前列,并与其他国家拉开较大差距。
  九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分布相对较为稳定,美国、德国、日本、中国指数值稳定在120以上,相对优势较为明显,我国与德、日差距在缩小,追赶步伐在加快。
  2022年,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稳定居于超过120的较高水平,我国与日本指数差距由2012年的31.98缩小至2022年的1.65,自“十三五”以来差距首次不足2个点,呈现出强大的制造韧性,制造业整体实现平稳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制造强国发展进程扎实推进。
  世界主要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情况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符合本国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发展模式,聚焦制造业复苏与产业链优化,大力发展制造业,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均实现提升。
  美、中、日、德四国均在创新产出上实现提升。中国主要得益于制造业知名品牌数增长及规模总量优势,实现五个分项数值全部提升。美国质量指数增长,德国和日本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提升。
  规模发展方面,九国中仅有中国 (+0.35)、美国 (+0.11) 和巴西 (+0.77)实现增长,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4.98万亿美元,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与美、日、德、英法、巴六国制造业增加值之和基本持平。
  质量效益方面,九国中仅有中国(+0.53)、德国 (+1.54)、巴西 (+3.05)实现增长,其他六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日本降幅最大。发达国家主要因一国制造业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数、制造业增加值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引致分项数值下降。
  中国实现了质量效益分项数值增长 (+0.53),主要得益于“一国制造业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数”的小幅提升。我国制造业销售利润率出现下降,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首次微跌至39385美元/人,反映出我国制造业整体仍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
  结构优化方面,除巴西之外,其他八国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中国 (+1.71)、美国(+1.21)、日本(+1.98)、德国 (+1.36) 增幅较大。美国凭借装备制造业及基础产业的强势表现首次反超德国,位居结构优化分项数值首位。发达国家积极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业,加速抢占战略高点,重塑竞争优势。
  我国持续发力培育打造龙头企业,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提升至6.93%,全球500强中一国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25.22%。自2021年起,结构优化分项数值已成为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提升的首要动能。
  创新发展方面,除巴西外,其他八国均实现正增长。日本 (30.45,+6.91) 强势增长,首次超过美国(30.32,+4.03)位居九国创新发展分项数值首位。
  发达国家聚焦高科技产业,强化专利布局以确保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也正日益成为知识产权增长的新引擎,以期实现创新产出的新突破。
  中国(+1.37)改变了2021年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单位制造业增加值发明专利授权量等创新投入、产出指标双下降的不利局面,各二级指标分项数值均实现小幅提升,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
  持续发展方面,九国持续发展分项数值均实现微增,韩国主要得益于单位能耗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在九国中增幅位居第一。发达国家在绿色低碳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在单位能耗的制造业增加值方面领先发展。我国单位能耗的制造业增加值产出水平、工业资源高效循环水平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规模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虽在个别年份出现波动,但整体对超预期风险冲击应对更为扎实有效。
  发达国家在质量效益优势相对稳定、提升潜力有限的情况下,全力发力结构优化与创新发展,积极打造经济新的增长极。
  美国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持续发力“结构优化”与“创新发展”,强化供应链产业链www.cechina.cn,聚焦高端制造,保持尖端技术领先地位与创新活力。
  德国,不断提升德国依托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加速培育龙头企业与各类“隐形冠军”产品质量与装备水平,稳定确立“质量效益”与“结构优化”竞争优势。
  日本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大力推动制造业基础技术的产业振兴和前沿技术研发创新,鼓励制造业回流促进本国产业复苏,“创新发展”增长迅速,扭转了2012-2019年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下降趋势,首次超过2012年(124.29) 同期水平。
  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稳中有进
  十八大以来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2012年到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33.5万亿元。从2010年已连续13年世界第一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在全球制造业占比超过30%,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
  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量”和“质”的稳步提升。2020-2022年,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经受住了超预期因素影响的较大冲击,在攻坚克难中基本稳住了经济大盘。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环境,持续强化规模优势,积极提升结构优化、质量效益、创新发展,扎实完成了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三年间,中国制造业展现出较强韧性,龙头企业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新三样”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同时报告也指出,制造业稳增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创新效能、产业基础、装备制造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走好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