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的振兴有很多事情要做,芯片已经成为兴奋剂。
美国商务部近日公布《Chips》芯片法案,近400亿美元现金补贴如何使用?这些细则令人关注。美国政府最近变成了“芯片政府”,这几个月连续围绕芯片战,频出重拳。拉拢荷兰和日本政府搞装备围堵;拉拢日、韩国和中国台湾搞CHIP4小四国。而美国半导体企业界面向未来已经规划有近3500亿美元的投资。这些举措,不断刷新耳目,让人在连环拳的风声中,感觉到美国似乎正在夺回芯片制造的优势。
那么,美国能否重新夺回制造优势?可以换一个角度看一眼。
看完麻省理工学院1989年完成的《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及对策:夺回生产优势》。
关心制造业,一向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传统。它来自的校长往往会亲自过问这项传统,进行规模化调研并向白宫提交建议。俯瞰美国制造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提供全景式扫描,是该学院的拿手好戏。质量之高,不次于任何一个智库研究。
实际上,它在1986年就成立了一个美国制造业生产率委员会CIP。这个委员会在经过三年大量调研美国制造业现状之后,分析了半导体、家电、钢铁、机床等行业的美国衰退情况,完成了这本书。面对锈迹斑斑的美国机器,麻省理工教授们痛心疾首,向白宫大力呼吁要挽回美国生产效率,并且给出许多对策。
现在离这本书已经过去了三十四年,只能说美国现在原有的制造业情况会更糟糕。如果说当时还只是行走不便,现在只有靠着外部输液吊瓶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美国才能保持现有的活力。换言之。美国需要高度依赖国际贸易,一个高度有效率的供应链是美国繁荣的基础。现在美国执意打碎既有的输液瓶,寻求重新打造一个新的瓶瓶罐罐。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当时为什么美国的机床会衰落下去?
美国机床在二战后一度繁荣。在60年代中期,美国进口的机床只有4%,是绝对的净出口国。而到了1985年则有超过50%的机床来自进口,深陷贸易逆差的泥潭。
《夺回生产优势》这本书分析了美国机床产业堕落,主要给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美国用户采用设备技术更新不积极,导致美国市场对机床需求不足。这个听上去很奇怪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但事实如此。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日本、法国都在大力更新设备;而美国却慢条斯理,太自信了。另外一个原因,其实也是华尔街的干涉。华尔街不太喜欢这些重资产投入。因为它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情况。
实际上美国制造业的投资在八十年代并不活跃,这也导致机床投资更是腰斩。
第二个原因是美国机床家族小企业很多,多是工匠创业www.cechina.cn,二三十人的机床厂很多。当全球手动机床向数控机床迈进的时候,这些四分五落的小企业无法完成转型。
说到这里,人们会很惊讶,毕竟NC数控系统就是在麻省理工最早推出来的。然而美国却错失了机床数控化的最佳时机。而日本和德国则迅速集中资源。日本通产省扶持日本发那科,只做数控系统。发那科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日本已经占据了日本控制器将近90%的市场。而西门子则凭借电气电子优势,其数控系统也得到了德国机床厂家广泛的使用。而在美国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通用电气GE和AB(现在的罗克韦尔)两家公司却仍然提供专机控制系统。使用者很难操作,维修复杂。这个看似很小的差异,让美国数控机床错失黄金发展时期。
第三是一个国家的系统整合能力。日本政府呈现了强大的规划能力,它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合并。最后使得日本70家机床厂Top14家,占据几乎三分之二的市场。另外,让这些机床厂家采用专业化分工,一个企业只做一个产品。如冈田只做磨床,山崎马扎克只做加工中心。这看起来很像是中国在“一五计划”中采用的十八罗汉机床,各自有专门的分工。日本制定了标准化,打通了产品的模块化。又鼓励企业专业化分工,使得日本机床是全国进退一盘棋。德国则采用了“母工母机”策略,工业母机上面一般都是工程公司集团,统一协调旗下的机床策略。德国和日本都采用系统规划发展机床的方式;而美国还在各自为政。即使当时出现了联合集团,如UNOVA收购了不少机床品牌,但仍然是各行其是,没有实现子品牌的整合。
第四个原因是美国没有出口战略,竞争力不足。美国机床满足于通用机床,而忽视专用机床的发展——后者又费力,利润又不高。这一点,也曾是中国大连机床在2010年之后采取的策略——像卖汽车(白菜)一样卖机床。这种发展通机的理念,最后导致了大连机床的破产之路。为了资助机床厂家出口,日本政府悄悄地为日本机床出口提供了大量形形色色的隐蔽资金。它声称只有50万美元,但美国律师发现了这种补助的秘密渠道,实际上每年提供了至少10亿美元的资金。出口战略让日德在全球练兵场上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德国靠着高端机床,日本则凭借低价格、快交付和强服务。双雄驾到,直接挤垮了准备不足的美国机床。
而美国政府也坐视不管,既没有出钱提供共用的基础研究机构,让中小企业可以完成创新,也没有促进推动工程教育。当时,机床界唯一复兴的经费往往来自国防部,但后者有限的项目其实是无法胜任的。更重要的是,当时有一种轻视制造业的趋势。大学不肯培养这样的大学生,而高材生就业也很少。而机床被看成是一种“窝窝囊囊”的产业,这导致美国机床处于人才失血的状态。
然而,麻省理工的报告,看上去并没有被美国政府重视。
实际上美国兰德智库在1994年也推出了一个《美国机床衰落与兴旺之路》的报告,洋洋洒洒几百页,最后看上去也没有被采纳。
2010年,麻省理工的制造业生产率委员会CIP再次花费三年,又做了一次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调查。这次,焦点放在美国制造如何实现创新。
但整体看,这些智库苦口婆心的效果都不明显。麻省理工学院总结的很多经验,至今仍然无法突破。道理说的很清楚,奈何美国制造系统性缺陷也很明显。
美国的机床已经无法挽回了。现在就看芯片。面对美国政府的补贴,亲儿子英特尔和美光早已志在必得,这两家似乎想拿走60%以上的份额。而在美国同样投下400亿美元巨资的台积电,似乎可能只能分得10%。同样投入巨资的美国三星,也多不了太多,这让台积电和三星都处于尴尬局面。而且,使用这些法案的补贴还有很多令人抓狂的细节,效率也没有想象那么高。
在此全球化出现供应链大分流的时刻,决战却在美国本土之外的战场。实际上未来就是要看,中国的供应链如何跟全新的平行供应链进行效率对决,建立碾压性的中国制造优势,才能让那些东南亚和墨西哥的供应链永远处于备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