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国内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市场进一步扩大,使国内提供钢铁行业信息服务的企业更有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规划》出台之前,许多钢铁企业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从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两方面,提升自己信息化的水平。在纵向深入的阵营中,主要有首钢、济钢、马钢、兴澄特钢、湘钢、通钢、承钢、涟钢、石钢、邢钢、杭钢、昆钢等企业www.cechina.cn,它们计划在主要生产线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计量检测化验系统、运输系统和产销一体化系统等方面扩大投入。横向拓展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企业主要有宝钢股份、武钢、衡阳钢管、通钢、天津钢管、兴澄特钢、湘钢、马钢、承钢、新兴铸管、涟钢、石钢,邢钢、首钢、济钢、昆钢、攀钢、重钢、东北特钢等,它们计划进一步扩大信息化的覆盖面,补足目前尚未实施的流程和业务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重点是财务预算、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尽管《规划》调整了国内钢铁行业的布局,但是,国内钢铁行业信息化市场的蛋糕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
二是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钢铁行业的方方面面。以前谈钢铁行业的信息化,主要是财务管理信息化、钢铁物流信息化和生产制造流程管理信息化等。现代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它的信息化内涵远远超出这些方面。可以说,钢铁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例如,钢铁工业软件不仅是设计产品、改进工艺的工具,也是钢铁技术和工艺创新的载体。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思想表达都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实现。钢铁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只有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才能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钢铁产业、实现两化融合,是一篇大文章,也是很难做的文章。过去,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鞍钢1.78米热连轧机和1.78米冷连轧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都是自主设计和生产的,并且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武钢三炼钢在无铁水三脱条件下实现转炉全自动炼钢。一大批重点钢铁企业广泛应用了ERP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编码体系等信息化应用技术为提高生产效率立下了汗马功劳。
两化融合有两个关键的问题www.cechina.cn,一是行业性软件人才的培养,二是两类产业政策的协调发展。
我国信息技术改造钢铁产业、实现两化融合要取得更大的成绩,很关键的一步是培养既熟悉钢铁行业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未来十年我国高级软件产业的人才缺口达数十万。其中很大一部分缺口是钢铁等传统产业中的行业性软件人才。软件业的知识更新非常快,软件人才吃的是“青春饭”,一般的软件工程师工作到30多岁不能晋升到管理层或高级工程师,就很可能要改行了。而既熟悉钢铁行业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必须有较长的工作实践。目前,如何从国家战略层面和企业发展层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两化融合急需的大批行业性软件人才的问题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中央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将有利于此类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两化融合的另一个关键是如何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这两类产业政策的政府资源配置问题。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钢铁产业是传统产业的代表,针对这两类产业,如何合理配置中央政府资源是发挥信息技术在钢铁产业中作用的一个大问题。各个行业的产业政策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同的产业政策之间也像各种产品一样存在竞争。从现实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产业获取资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从绝对值来说中央财政对电子基金的拨款是逐年递增的,但是电子基金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较低。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获得的实际资源,仍需要有实质性的提高。
只有给予我国信息技术企业更多的支持,才能为钢铁行业信息化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可喜的是,被视为传统产业的钢铁行业涌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包钢、太钢、马钢、攀钢、重钢、通钢、昆钢、广钢等一批骨干企业,相继成立了信息工程技术公司、自动化公司、电子技术公司以及通信工程公司。这些有着传统产业血统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力军。
根据《规划》,我国钢铁行业将优化布局,在企业兼并重组完成之后,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将有大的进步。在现行统计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的基础上www.cechina.cn,采用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技术,建立行业监测和预警系统,突破信息深度分析和钢材需求预测模型方法。要培育更多的信息服务企业,设计出钢厂信息化的全套产品和关键产品,壮大从事钢厂信息化工程的自动化公司群体。鼓励它们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模型技术和虚拟技术,围绕节能降耗、气液固排放物的再利用技术,为钢厂建立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提供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