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它是实时的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体的系统。
1 配电网自动化的特点和要求
1.1 终端设备工作环境
对于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www.cechina.cn,一般安装在变电站里,运行环境温度在0℃至55℃范围,但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有大量的终端设备是安装在室外的,满足设备运行性能指标要求的环境温度在-25℃至65℃范围,湿度要求为95%。此外,还要满足防风雨、散热、防雷电等技术要求。
1.2可靠性
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终端设备进行远方控制非常频繁,因此对其可靠性要求很高。
1.3 组网
&nbs
1.4配套
需要与配电网的改造配套进行,例如配电网环网化、配电线分段化等。没有配电网的科学拓扑结构,配电网自动化的系统、组织方式也难以确定。
2 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2.1 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阶段
主要设备为重合器和分段器等,不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在故障时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这一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局限在自动重合器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自动化程度较低,具体表现在:第一,仅在故障时起作用,正常运行时不能起监控作用,不能优化运行方式;第二,调整运行方式后,需要到现场修改定值;第三,恢复健全区域供电时,无法采取安全和最佳措施;第四,隔离故障时需要经过多次重合,对设备冲击很大。
这些系统目前仍大量应用。
2.2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起到监视配电网运行状况和遥控改变运行方式的作用,故障时能及时察觉,并由调度员通过遥控隔离故障区域和恢复健全区域供电。
2.3 增加了自动控制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第三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控制功能,形成了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DSM)、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票管理等于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形成了集变电所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等系统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功能多达140余种。现阶段的配电自动化以此为目标建设和完善。
3 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所产生的效益
3.1 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一,通过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www.cechina.cn,大大提高了配电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服务质量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第二,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了配电设备及工器具的漏检、漏查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从而避免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第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现了计算机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总费用投入。
第四,统一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避免了生产管理单位重复录入数据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避免了由于数据大量冗余而购置和占用大量存储设备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达到了节约增效的目的,直接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成本。
3.2 提高企业服务质量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