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传感器

从搜索大鳄转向自动驾驶汽车新贵 谷歌谋夺汽车市场

www.cechina.cn2012.10.12阅读 1045

  看着苹果凭借着触摸屏手机独步全球手机市场,作为全球网络搜索行业大鳄的谷歌也在盘算着能够利用自己的网络搜索技术优势打造一个上下通吃的新产业链。这不,在谷歌发布了自己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获得美国内华达州上路许可之后,谷歌费尽心血打造的谷歌地图终于有人买单了。谷歌转向自动驾驶汽车对全球汽车产业有何影响,且看本期特别报道。
  谷歌无人驾驶车获“放行” 汽车电子技术战或升级
  有业内专家表示,即使是无人驾驶汽车,也逃不开其作为个体要融入社会交通整体的命运
  无人驾驶飞机已在空中成为现实,而无人驾驶汽车也已在城市中得到实践,且目前已获得道路行驶权。
  近日外媒报道,由美国谷歌公司注入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已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案通过,可以在加州内的道路上行驶,这标志着无人驾驶汽车已被合法化。
  谷歌联合创始人赛吉布林在上周二表示,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将在5年内得到推广,公众届时可以开着它上路。
  国内著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对此表示,“两电(电动、电子)”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无人驾驶技术就是电子化的顶峰,谷歌目前的研发与应用可以推动某些汽车电子技术达成质的飞跃,加速电子化技术升级,“如果未来市场形成一定规模,甚至会影响目前的全球汽车格局中。”
  十年后或成规模
  “在汽车的‘两电’当中,作为以IT应用为主的电子化应用显然要比以电池为主的电动化应用更迅速。只要在舒适、安全、便捷、经济等方面达到消费者预期,未来十年后,有着诸多集成电子技术应用的无人驾驶汽车市场将会形成一定规模。”张志勇这样预计。
  其实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有了自行研制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无人驾驶汽车也已经成功地横跨整个美洲大陆。美国国防部高等计划研究署甚至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挑战赛,奖励那些在复杂路况下表现得最好的无人驾驶汽车。这些汽车一般都会有雷达、摄像头、GPS等等工具www.cechina.cn,来帮助车辆探知周围的路况,通过卫星导航信号来拟定最近的行程,并且通过计算机视觉的方式来判断障碍物。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则成功的更多,它们多为丰田普锐斯和奥迪TT改装车型,车顶上都装有一个有趣的装置,看起来像是机器人(300024)Wall-E的头。它是个雷达,可以探测周围70米内物体,侦测障碍物和其他车辆。安装在驾驶室内的摄像头会识别交通指示牌和信号灯,轮胎附近的传感器可以根据速度和方位推算出汽车当前所在位置,而连接GPS和Google地图的路线系统可以让它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最快捷道路。
  除了谷歌,几家欧洲公司联合启动“SARTRE”项目,首次成功让三辆无人驾驶汽车和一辆无人驾驶卡车在西班牙一条高速公路上行驶了124英里。德国的科学家也正在“自动化”一辆帕萨特……
  而在中国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国内很多机构也在从事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表示,与电动车技术一样,无人驾驶技术将改变汽车的未来。
  张志勇认为,无人驾驶汽车除了在交通事故及工作效率上的贡献,这种集中诸多电子智能化的汽车,还将在节能方面高于目前的技术,比如目前混合动力车型节能,也是通过电子智能技术实现的,无人驾驶汽车在智能化层面则更高。
  促进电子技术突破
  “现在谈无人驾驶技术在未来的普及推广,以及对汽车产业格局的影响还为时尚早,但谷歌的技术一定会带来汽车电子技术产业中,某些领域的突破。”张志勇认为。
  如其感应系统,可以对周围环境360度无死角关注。据介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内部有着一系列的感应器,由激光探测仪、无线电雷达探测器、摄像设备等组成。
  通过这一系列感应器,汽车可以清晰“看到”周围物体,清楚地掌握它们的大小、距离,能判断出周围物体将可能对车辆的运动和路线造成什么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从谷歌公布的感应画面来看,无人驾驶汽车“眼中”的街景如同“感应图”,能对其他车辆、步行道、红绿灯等物体重点标出。项目首席技术师乌玛森表示,无人驾驶系统的“心脏”,就是位于汽车顶部的激光探测仪,它可以制作出周边环境的3D地图。
  车辆不同的感应器分布车身各处,前后保险杠共安装4个雷达,当汽车在高速路上时,雷达可以让汽车“看”得更远。汽车后镜装有摄像头,可以注意到红绿灯。此外,汽车上还有GPS装置,以及用以跟踪汽车运动的车轮编码器等多个设备。
  对此,工信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成员对《证券日报》表示,这其实是汽车外传感器网络,即用来感应车外环境状况的传感器网络,比如防碰撞的传感器信息、感应外部环境的摄像头,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增强安全和作为辅助驾驶的信息。
  此外,还包括路的传感器网络在汽车内的实现,包括感知和传递路的状况信息,如车流量、车速、路口拥堵情况等,这些信息都能让车载系统获得关于道路及交通环境的信息。
  目前包括通用、沃尔沃、丰田都正在实现这一系列技术。如通用EN-V车型是基于车联网理念设计的。它整合了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支持“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它能获得实时交通信息,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大大缓解交通堵塞。
  “每个厂商都在开发并应用独特的汽车电子智能技术,有了谷歌的进入,未来汽车在这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张志勇坦言。
  车联网已开始应用
  在通用汽车的智能应用中,已提到“车联网”一词,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 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有业内专家表示,即使是无人驾驶汽车,也逃不开其作为个体要融入社会交通整体的命运。而且如通用汽车的无人驾驶功能一样,也是车联网智能体系的一部分。
  据了解,在我国车联网的研发与应用要更早于无人驾驶技术,也更有效。如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广州亚运会期间,80多台安装着G-BOS设备的苏州金龙智慧客车投入服务,这是亚运历史上首次出现“3G”客车。标志着车联网技术正式走向社会视野。
  此外,杭州鸿泉在2011年12月18日与陕汽联合研发的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其立足于重卡客户的潜在服务需求进行研发,紧跟车联网技术发展以及国家关于建设道路交管平台要求的创新性产品,对重卡行业服务和公路交通安全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而在学院研发层面,同济大学宽带无线与多媒体实验室研究团队则从事多年车辆通信、交通视频处理与车联网应用的研究和系统开发,搭建过车载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仿真平台、硬件测试平台、无人驾驶汽车信息采集处理平台以及交通监控视频采集和处理平台等。
  2011年4月11日,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在重庆科技研究院揭牌。这里将作为国内研究“智能交通”的重要“练兵场”,其实验装备可完成路标感应、路况分析等十几项检测功能,目前参与其中的有力帆汽车、长安汽车(000625)以及湖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多个企业或高校。
  此外,包括清华、华为、中国电信等一批企业或高校也在进行车联网智能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不过我国车联网目前在标准、技术以及主导机构都存在短板,短时间内形成商业规模并不现实,张志勇认为,作为车联网其间的一个技术环节,无人驾驶技术在我国还处于研发阶段,现实的社会与法律环境也使得无人驾驶推广有难度。
  即便在美国,谷歌的无人驾驶也并不成熟,据谷歌公司谢尔盖.布林透露,目前有关无人驾驶汽车合法上路的审核还只是处于初始阶段,有关事故责任的归属以及保险赔付等问题是需要日后商议解决的重点。
  谷歌汽车渐行渐近 微软苹果请靠边站
  日前,继内华达州之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再度获得了加州法案通过,被允许在公共道路上测试
  2年前对外发布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谷歌,离该项目的商业化更近了一步。
  日前,在继内华达州之后,美国加州也为谷歌无人汽车的上路测试打开了绿灯。加州州长埃德蒙德.布朗亲自来到谷歌总部,与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一道,出席了法案签署仪式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该法案允许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加州的公共道路上测试行驶。
  为表示对谷歌的支持,埃德蒙德.布朗是乘坐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来到位于硅谷山景城谷歌总部的。“我们今日见证着科幻小说正在成为明日现实,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就是这一范例。” 布朗在法案签署仪式上表示。布林在仪式上表示“无人驾驶汽车距离广泛普及的年头已经屈指可数了”。
  谷歌或掀新一轮工业革命
  没人能够否认谷歌对于信息革命的巨大贡献,尽管在其之前已有雅虎搜索,但是直到谷歌搜索诞生后,才让人们与世界离的如此之近。不过,谷歌显然不满足于仅仅掀起信息革命,他正在做的,是要掀起汽车工业的革命。尽管有观点认为这是谷歌“不务正业”,但对谷歌来说,不务正业不是什么坏事。无人驾驶汽车就是谷歌最为知名的跑题之作,这个项目与今年引起轰动的谷歌眼镜都来自于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负责的X实验室。而且,除了汽车、眼镜之外,谷歌不务正业的项目还有很多。汽车,未尝不会成为谷歌的主业,就像谁也没预料到苹果最后变成了手机。
  谷歌目前拥有丰田普锐斯、雷克萨斯RX450等车型。截至上月,谷歌汽车已经安全行驶了48万公路。遗憾的是,一辆鲁莽驾驶的汽车从后方追尾谷歌汽车,打破了测试无事故的安全记录。显然,无人汽车还做不到防止追尾。
  有质疑观点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体验太过平淡,缺乏驾驶乐趣”。但是,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工业化国家包括正处在该进程的国家,汽车的保有量已经接近顶峰,严重的交通拥堵早已使驾车变成了累赘而不是乐趣。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预计,2040年美国路上行驶的汽车有四分之三都是无人驾驶汽车。汽车电脑将成为整个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闯红灯和超速将成为历史。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减少道路伤亡、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也为残疾人和老人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而且,“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更好地利用道路,减少停车场的大小,因为它们能够比人类更加精准地停到车位上”。
  与所有革命性产品的最初诞生一样,目前,造价是谷歌汽车最大的困难,装备电脑与诸多传感探测器的汽车造价高达30万美元。“谷歌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无人驾驶汽车推向市场”,布林表示。显然,如果能够规模化生产的话,成本降低在布林看来不是问题。
  微软、苹果靠边站
  仅仅数年前,微软还被视为不可战胜的。反对微软垄断,要求分拆微软的呼声此起彼伏,因为人们认为“大树底下无好草”。但是,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惧怕微软了,因为在微软时代,同样可以生长出苹果、谷歌。更为关键的是,不需要外力的情况下,微软时代已经行将结束了。10月1日,谷歌的市值首度超过了微软,二者的市值分别为2491.9亿美元和2474.4亿美元。谷歌由此成为仅次于苹果和埃克森美孚的全美第三大市值的上市公司。
  其实,微软时代的结束并不是起于谷歌的,而是来自于苹果。如果把微软、苹果和谷歌做一比喻的话,微软是一棵果树,苹果是一座果园,而谷歌则更像是一片土地——可以长出任何东西来。
  从1975年创立至今,37年来,微软一直是围着“软”在做文章,尽管也曾经创造出无可比拟的辉煌,但在当下仅靠“吃软饭”已经远远不够了。且过去10年间,微软众多项目纷纷失败,MSN、Bing等成为陪衬,移动操作系统的气场也远逊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微软的支柱PC正在快速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取代。
  而苹果则不同,其既有软件、也有硬件,还有苹果商店,他像一个果园一样,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圈。因此,苹果的市值超过微软是很正常的,就像一个果园的价值自然要高过一棵果树。
  而对于谷歌而言,果园的概念显然又包容不下了。自成立之初,谷歌便“无所不包”,仅2011年,谷歌就收购了25家公司,平均两周一家。如果算上为了专利和知识产权而收购的公司,总数则达到79家。
  谷歌收购的范围非常,说其“漫无目标”都不为过,但论整合能力,其又是首屈一指。DoubleClick和AdSense都是收购来的,如今却都成为谷歌重要收入来源。收购的YouTube称雄网络视频,Android则成为制衡苹果的重要力量。而且,谷歌并不总是“拿来主义”,他能充分利用收购的团队开发新产品——地图、Docs、Analytics和Voice等产品都源于此。而众望所归的谷歌眼镜,则已确定将于明年面世,戴上这款眼镜,用户无需动手便可上网、处理文字和电邮,还可以用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人们对其的期待远远大于苹果的iPhone “X”。
  戴着“眼镜”,坐着汽车的谷歌绝尘而去,即便微软、苹果也只有看的份。百度曾被喻为中国的谷歌,但是按照谷歌目前这样的路数,谁也变成不了XX的谷歌,因为谷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谷歌的未来是未知的。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
  谷歌垄断全球搜索的新王牌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一本科普书籍叫《小灵通漫游未来记》,书中记载了作者对未来世界的一种描述,其中提到未来世界的人们在出行时乘坐的都是一种叫做“飘行车”的汽车,这种汽车的特点一是无人驾驶,二是在遇到道路前方有障碍物会自动飘起来越过障碍物。当时觉得此生恐怕难以见到此物,不过近来谷歌发布的一款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获得美国内达华州政府上路许可让笔者看到了这一梦想有了实现的曙光。
  近日,谷歌发布了他们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该车可以自动驾驶,无需人工控制。该项目是塞巴斯蒂安-特龙的智慧结晶,这位43岁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也是谷歌工程师和谷歌街景地图服务的创造者之一。用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的话来说,谷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交通意外、给人们更多空闲时间和减少汽车的使用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量。2012年5月8日,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部门为谷歌的自动驾驶车颁发了首例驾驶许可证,这意味着谷歌自动驾驶车将很快在内达华州上路。
  作为全球最为知名的搜索技术大鳄,谷歌在确立了其在全球搜索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之后,何以突然将魔爪伸向汽车领域,而且还迅速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拿出了可供上路驾驶行驶的实物,恐怕是外界怎么想也想不通的一个问题。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在谈到为何要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时,解释了他的理由:“我的孩子现在很小,我敢肯定你们也一样。但想想这些孩子在老得无法开车时,我们没理由不开发出可以教他们开车的技术。”这番话语听起来的确是冠冕堂皇,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表面上看来,谷歌所从事的网络搜索业务与传统汽车业属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随着各学科技术的发展以及相互融合,原本并无关联的网络搜索行业与汽车行业的交集越来越深。就拿如今司机们经常使用的GPS导航来说,就是网络搜索技术在汽车驾驶中的一个具体应用。而谷歌之所以聚集了一支由15位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投入重金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其醉翁之意不在自动驾驶,而是在谋划一张更加宏伟的谷歌地图。我们知道,美国制造业在高端产业完败日本、中低端产业完败中国之后,痛定思痛之下www.cechina.cn,美国企业开始尝试用新技术研发、抢占产业创新高点来重铸美国制造业的辉煌。在这方面最为著名的案例便是苹果的崛起,苹果通过开发触摸屏技术使得日本笑傲全球的精密电子机械制造业拱手退位,苹果的股价也达到了每股700美元的历史高价。
  苹果的成功让谷歌很是羡慕嫉妒恨,当全球时尚一族无不以拥有一部苹果手机为荣时,谷歌也在寻找自己所拥有的一流网络搜索技术与人们生活的交集,而自动驾驶汽车所拥有的巨大市场前景让谷歌找到了自己的新奶酪。美国是一个生活在车轮上的国家,随着全球发达国家包括象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需求可谓是空前的。谷歌敏锐地看准了这一市场商机,投入重金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目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行驶超过30万英里,谷歌的技术人员表示: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摄像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看到”其他车辆,并使用详细的谷歌地图来进行导航。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成功以及成功上路,给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增加了新的变数。如果谷歌只把这个技术授予美国汽车企业,那将大大增强美国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而日本汽车业将步其电子业后尘沉沦不起。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预测,如果后续的上路试验证明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投入实用,那么对于苦于大家都在用谷歌地图但确很少有人为谷歌地图买单的谷歌来说,通过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来收取谷歌地图的费用绝对是爽到极致,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有望成为谷歌垄断全球搜索技术市场的新王牌。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化
  根本在于降低传感器成本
  之所以很多人,甚至包括Google自己都不认为无人驾驶汽车会很快驶入人们的生活,其原因为科技成果与产业化间的差距、成本问题、人类驾驶习惯、法律问题等等
  如今,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安全无事故行驶30万英里,美国加州、内华达州也已允许给无人驾驶汽车颁发牌照。虽然这还不意味着司机们的正式下岗,却也预示着新一轮交通革命的即将到来。
  理论上讲,Google的无人驾驶系统可与不同能源供给模式的车型相匹配。这显然出于科技与商业的双重考虑,未来,Google无人驾驶系统或将凌驾于所有传统汽车大佬之上,成为新的汽车业领航者。
  当然,和所有改变人类生活模式的科技进步一样,Google无人驾驶汽车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瓶颈。例如即便是在8辆无人驾驶汽车,于都市、高速路和山路安全无事故行驶30万公里的情况下,Google仍预计,其最快也需到2018年才能投入商用。
  Google需面对产业化瓶颈
  之所以很多人,甚至包括Google自己都不认为无人驾驶汽车会很快驶入人们的生活,其原因不外乎:科技成果与产业化间的差距、成本问题、人类驾驶习惯、法律问题等等。
  毫无疑问,人们热爱内燃机带给汽车的强劲动力,更热爱经历无数次改进才获得的驾驶享受。那么,无人驾驶汽车究竟能否被热爱驾驶的人们所接受呢?
  对此,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兼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成员杰弗里.米勒(Jeffrey Miller)评论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控制系统,如平行泊车,自动刹车的智能化,人们会更加适应智能技术的应用。因而到2040年,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大受欢迎,并且很可能成为那时的主导车款”。
  同样,在无人驾驶汽车上的“司机”是否有必要获取资格呢?要知道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法律配套是所有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无人驾驶汽车也绝不例外。
  不过,IEEE智能系统研究中心总监Azim Eskandarian博士认为:“我们在坐火车或公交车的时候是不需要任何执照的。同理,在一个没有驾驶员介入的行车过程中,汽车将会完全自动化行驶,那么驾驶员或者乘客对汽车的使用就不存在任何特殊要求了”。
  急需降低各类传感器成本
  在绝大多数业界人士看来,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最为关键的产业化瓶颈仍然来自于成本。
  据负责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总工程师Sebatian Thrun介绍,整个无人驾驶系统的核心是车顶上的激光测距仪(Velodyne 64-beam)。此外,在汽车的前后保险杠上有四个雷达,后视镜附近有一个摄像机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还有一个 GPS、一个惯性测试单元、一个车轮编码器。车身内部也有一系列的感应器。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想要将自己的车变成无人驾驶汽车,所需安装的各类传感器总价或超25万美元。
  事实上,至今Google都未曾透露过任何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数据。而Google如果希望无人驾驶汽车成为未来主流,就必须大幅降低各种传感器的成本。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