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在2023(第40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等多个榜单发布。
门槛持续提升 十强位次更迭
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依旧以医药工业主营收入为排行指标。2022年www.cechina.cn,医药行业在高基数下营收回落,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332.1亿元,同比下降4.0%。但剔除与新冠疫苗强相关的营收数据后,2022年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增长6.2%,高于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
在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国药集团蝉联榜首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复星医药、广药集团、华润医药、齐鲁制药、上海医药、石药集团、修正药业、中国远大集团、扬子江药业紧随其后,位列排行榜第二至第十位。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表示,本届百强榜单门槛提高至33.9亿元,与2021年相比提高了8.0%,头部企业规模持续增大;百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共30家,较2021年增加2家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占百强企业总体主营业务收入的63.8%,呈现强者恒强趋势。同时,产业集聚效应愈加显著,2022年百强企业中的55家集中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贡献了主营业务收入的60.7%和利润的65.1%。
虽然近年来十强名单已趋于稳定,但十强位次出现更迭。其中,国药集团作为医药行业的国家队,在药械供应保障、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连续三年稳居榜首;复星医药、上海医药和石药集团是十强中相较2021年排名上升的企业;中国远大集团持续坚持全球化发展,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深度布局核药领域,并已初见成效,在2020年退出十强后,时隔2年终又晋级十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跌出前十强,由2021年的第10名下降至今年的第14名。
2022年百强榜单中还出现一些新晋企业,如默克制药(江苏)在中国建设欧洲以外的最大生产基地,从2016年底工厂正式落成已实现甲巯咪唑片等多个产品本地化生产,2022年收入突破性增长,在本届榜单中位列第63位;健康元药业集团通过资源整合、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国际认证等措施,实现高端特色原料药业务稳步提升,排名由2021年的103位跃升至65位;哈药集团通过开发电商渠道、改革营销体系等措施,再塑保健品业务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强劲的业绩增长使其飙升了37个位次,在本届榜单中位列第67位。明德生物、安旭生物、硕世生物和振德医疗等企业则凭借深耕行业多年的技术积累、质量优势及制造能力,在疫情期间为国内外市场提供疫情防控相关产品,带动业绩大幅提升,成功跻身百强。
研发投入创新高
国际合作迎机遇
百强企业在研发投入、管线布局、技术平台建设、研发模式优化等方面均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最前沿。从研发费用看,2018-2022年百强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22年平均研发费用为7.8亿元,同比增长4.9%。
郭文介绍,除了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外,企业愈发重视管线管理和研发风险的控制。近几年,在创新药去同质化氛围影响下,部分缺乏核心创新能力的企业逐渐回归理性,头部企业也积极调整研发策略,更加重视产品的差异化开发。因此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2022年百强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增速放缓。
从研发强度梯度分布看,研发强度在15%以上的企业在百强榜中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百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6.8%,研发费用大于10亿元的企业有20家。从创新成果看,2022年共有17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有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等7个出自百强企业。
此外,国际化发展迎来新机遇。2022年www.cechina.cn,我国医药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出海进入爆发期,无论是交易数量还是单笔交易金额,均创历史新高。科伦药业、先声药业、复星医药、济民可信、三生制药等多家企业均有新产品或新技术实现海外授权。多家企业积极引进境外新产品并成功推向市场,如豪森药业引进的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于2022年3月获批上市。在政策引导下,我国医药企业愈发重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合作,积极开拓新兴医药市场,如国药集团与印度尼西亚国有医药企业Kimia Farma签署两国首个医药产业上游生产合作项目——扑热息痛本地化生产项目,推动基础药物本地化生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