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软件开发经验丰富的兄弟,对我谈了很多具体的实施困难。他得到的结论是:数字化转型的有些观点不靠谱。我对他说:要学会变通、懂得变通,就不会这么焦虑了。可他就是听不进去。我解释了半天www.cechina.cn,最后也没耐心了,就把他骂了一通。直到现在,他似乎还是气鼓鼓的、不愿理我。
世界上的很多问题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都是在变通中解决的,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比如,要警察抓小偷,基本上是抓不完的。但是,如果经济社会发展了、基本保障健全了,小偷就会大大减少:北欧许多国家基本上就没有小偷。再如,数字支付发展了,人们不带现金了,甚至采用数字货币了,小偷也会大大减少。这就是变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些诗句,其实都包含了变通的思想:路子到头了,会有新的景致出现;看不清楚的时候,跳出问题本身来看。
易经、道德经、吕氏春秋等书,也都在谈变通的思想。变通不是耍滑头、不是脑筋急转弯、不是虚无缥缈。用现代数学的概念来说:理解变通就是认识非线性、理解变通就是认识多要素影响、理解变通就是理解不确定性。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就是典型的非线性;用数字支付消灭小偷,就是多变量求解。
变通,就是“变则通”。变通,就要认识变化。许多人类难以理解的现象,往往是长期变化的结果。理解了变化,就理解了结果。比如,过去人们不理解人体为什么这么奇妙,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就容易理解了。过去,人们不理解宇宙为何如此巧妙。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后,就容易理解了。
讲数字化转型,最难的就是要“上接天、下接地”。喜欢讲大道理的人,往往不懂怎么落地;做具体工作的人,往往又对未来发展规律缺乏理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上接天、下接地”之间是存在变化的www.cechina.cn,要懂得变通的道理,才能做到。
人们思想僵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被“概念”束缚住了。技术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新概念。比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人们本想用概念阐述思想,结果却导致了“概念的迷雾”;人们想用概念开拓思路,结果却往往让人思维固化。
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工程技术的概念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自动化和智能化,就像“天冷”和“天热”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有大量的模糊地带。在这样的模糊地带,每个人的感受其实是不一样的。定义概念,就像画个圈。圈子里面就是概念的内涵。每个人对概念的理解不一样,圈出来的画也不一样。这样,从文字定义理解概念时,人就容易糊涂。大家共同认可的场景,往往是极端的情况,就像极端的冷和极端的热。但是,极端的往往是不常发生的、很少用到的。用极端案例理解概念,也就没有多大用处。
我觉得,有时概念的争吵往往是没有意义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很可能会陷入无聊的文字游戏、钻牛角尖,反而会让概念变的难以理解。
“文字”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如果没有文字,人们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用文字表达时,又总是无法准确表达。语言的局限性,就像用直线难以描述曲线、用绘画难以表述梨子的味道、用颜色难以描述音乐一样。拈花一笑,人生智慧尽在不言中。
我曾经听过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的讲座。骆老师说:“名可名、非常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名”就是给出概念的定义,但却有不好定义。老子接着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人认为断句不对)。我按骆老师的解释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理解为:不下定义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世界(发展的)奇妙;下定义的时候,容易看到概念的边界。
给概念下定义,有利于我们理解概念;但下了的定义以后,人们的思想就容易被概念的画的圈子固化。固化以后,就看不到概念之间的联系www.cechina.cn,思想上就难以变通。
人们在谈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关系,谈论人工智能各个学派之间的关系,谈论模型、CPS、仿真、数字孪生之间的关系时,其实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保持了一个相对独特的习惯:喜欢研究概念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刻意强调概念间的差别。一个办法是:用统一的逻辑架构把不同的概念纳入。比如,用控制论的架构看人工智能各个学派之间的关系,看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比较容易把发展的过程看清楚。在此基础上,再看概念侧重点的差异。
类似地,商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去看:先看共性,再看发展。概念之间,存在过渡带。
我大约是30岁左右,突然理解了辩证法的意义。辩证法强调发展的观点。最典型观点之一是:辩证的否定、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其基本思想就是:不要割裂概念、要有包容性。比如,相对论对牛顿力学就是辩证的否定。相对论承认牛顿力学在低速运动的条件下是成立的,在高速运动的条件下进行修正。
总之,要做到“上接天、下接地”,就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要认识概念之间的过渡带,才能在不脱离实际的前提下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