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如火如荼的工业互联网有多少实力买单方?

www.cechina.cn2021.01.18阅读 5775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在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部署。
  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成长期如何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行动计划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指导下,与2018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现紧密衔接,并由超过10个部委协同推进,可以看出国家对落实工业互联网这一重大产业战略的决心。
  当然,这一重大产业战略的落地需要持续、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因此金融支持工业互联网也写入了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中。在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工业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同时,金融科技成为金融行业热点,肩负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使命。当工业互联网和金融科技两股力量交汇时,两者互相补充了对方的短板,形成1+1>2的效应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而本次行动计划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端倪。
  如火如荼的工业互联网有多少实力买单方?
  在去年举行的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近3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应用创新生态持续壮大、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2.1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形成的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解决方案,最终要应用于国内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由这些工业企业买单。虽然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但在短期内形成工业企业大规模改造升级并不现实,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工业企业成本约束形成对工业互联网投资的约束。
  工业企业落地工业互联网应用,部署的不仅是软件,更需要硬件的支撑,比如支撑设备监测体系需要用到大量的传感器、边缘网关等,硬件达到智能化要求才能实现互联,所以软硬件成本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投资;同时,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工业互联网所带来的收益暂时无法精准评估等问题,导致其投资不足,也限制了工业互联网的普及进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是37.78万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而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型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2.96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7%以上,这一群体平均年营业收入约为1亿元左右www.cechina.cn,平均利润为500万左右。不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占所有工业企业的很小比例,工业领域绝大多数是年营业收入低于2000万的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仅制造业的法人数量就超过346万家,剔除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非企业法人,那么年营收低于2000万的工业企业数量依然超过200万家。
  对于这200多万家工业企业来说,虽然工业互联网对其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但其第一步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对这些群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因此在短期内它们并非工业互联网买单的主力。工业互联网方案的买单方主要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型企业拥有雄厚资金,且希望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因此对工业互联网投资意向很大,但这一群体中的小型工业企业也只能量入为出,初期部署一些轻量型工业互联网应用。
  业界曾有人总结为:大公司趋之若鹜小公司裹足不前。
  金融支持工业互联网政策持续探索
  未来工业互联网的繁荣,不能仅靠那数万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投资和应用,而应该扩大到数十万甚至百万的小型企业群体中。过去数百年来多个行业快速成长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金融业的杠杆作用,工业互联网也不例外,通过金融创新支持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政策探索的一个重点,过去几年的工业互联网重要文件中都有相关内容。
  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其中对于金融业支持工业互联网方面提到:加大精准信贷扶持力度,完善银企对接机制,为工业互联网技术、业务和应用创新提供贷款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探索开发数据资产等质押贷款业务;拓展针对性保险服务,支持保险公司根据工业互联网需求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
  2018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到: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数据资产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绿色信贷、“银税互动”等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推广;支持保险公司根据工业互联网风险需求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
  本次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除了延续此前拓展资金来源政策建议外,新增了“创新产融合作模式”的内容,包括: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与工业互联网企业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原则开展合作;探索建立基于生产数据的增信系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探索建立基于生产数据的增信系统”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在笔者看来,这一探索正是体现了工业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融合应用。通过生产数据增信融资,一方面给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形成的生产数据赋予金融属性,反映了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方案带来新的价值,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对生产数据进行挖掘,形成金融产品创新,扩大了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总体来看,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数据的生产要素价值。
  工业互联网与金融科技一体化
  正如前文分析,由于工业领域中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这些小规模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并且贷款损失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往往信用不足,导致其融资难、融资贵,缺乏金融的支持,长时间只能考虑生存问题,没有实力进行长时间发展布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增信成为化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增信已是金融机构对信用不足企业常用的操作手段,一般通过征信、信用评级、信息共享、担保增信、保险增信等方式,近年来也采用金融科技增信,即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促进信用数据的广泛搜集、高效分析和科学应用,在解决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不过,对于增信的结果,金融机构依然基于审慎态度进行评估。
  工业互联网强调人、机、料、法、环全面互联,形成以数据驱动企业运营制造的新模式,工业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所形成的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数据,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对于工业企业增信效果明显。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曾发文指出,工业企业采用工业互联网方案后www.cechina.cn,用户是数字化的,研发是数字化的,生产、物流、采销乃至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的资源调动与协同也都是数字化的。这些数据通过平台的智能算法以及风险模型能够从40多个全产业链的生态价值维度、2000+个风控规则、5000+个变量特征、300+个预警指标出具用户、行业、生态等全面评估报告www.cechina.cn,帮助企业和金融资源进行无缝的对接。对金融机构而言,可以跳出一单一客的风险和收益模式,从整个“产业+个体”的角度全面审视,锁定全生态价值链中的收益及风险;而对于平台上的企业来说,则可以选择将数据不同程度地开放给金融机构,将数据转化为信用,以此获得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方案。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型企业,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既提升了自身数字化水平,又拓展了其融资渠道;更小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轻量级工业互联网应用,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生产数据增信,获得了融资,平衡了自身生产和发展的问题。可以说,工业互联网与金融科技实现了一体化。
  从底层技术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与金融科技有着相同的技术基础,它们都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深度融;从工业互联网角度看,金融科技可以说是工业互联网方案的延伸,助力工业互联网闭环形成;从金融科技角度看,工业互联网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业务空间。因此,两者的一体化融合可以达到1+1>2的效应。
  实际上,过去几年中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金融业创新已有很多实践,有效诠释了工业互联网与金融科技一体化。如海尔卡奥斯平台推出“交易信用模式”,即打通企业内部研、产、采、销全场景数据及外部生态中用户、物流以及资源协同数据;并联合金融机构共同探索知识产权、数据资产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解决产业链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树根互联推出产业链金融平台,基于动态物联网数据,建立机器数字镜像,构建机器健康模型风险模型、机器金融数据模型,从而服务于供应链金融和保险公司;航天云网推出云网贷工业金融服务,打通工业互联网平台与邮政储蓄银行平台,可实现线上申请授信、授权推送查询、授信结果反馈等功能;民生银行和逸风金科推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就是通过物联网手段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并调用企业ERP和MES中的信息进行交叉验真,实现对中小企业的增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剔除: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www.cechina.cn,增强金融普惠性。工业互联网正是推动国民经济第一大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武器,是规模最大的实体经济形态。实现工业互联网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应用,不但形成双方互相促进,也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定位。正如工业互联网与金融科技融合应用,未来,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也给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打开更大空间。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