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声明
施耐德电气一贯真诚地尊重并遵守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一个国家的法律。在最近20年中,施耐德电气一直在中国进行创新并为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侵权诉讼案的来龙去脉
2006年(7月):正泰公司在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SELV)提起诉讼,称施耐德电气的C65系列侵犯了正泰的实用新型专利
- 2006年(8月):施耐德电气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正泰专利无效
- 2007年(4月):北京的专利复审委员会维持了正泰专利的有效性
- 2007年(7月):施耐德电气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专利复审委员会的上述决定
- 2007年(9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施耐德电气C65系列侵犯正泰的专利权,并宣判施耐德电气支付3.3亿元人民币赔偿金
- 2007年(10月):施耐德电气不服此判决,上诉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从这一时间顺序看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我们理解此次争议目前远未到达成最终结论的程度。
真实情况 – 施耐德电气20年前就已发明了C60断路器
-&nb
- 1987年:施耐德电气向其在中国的首家合资企业转让C45生产技术,取代了传统的保险丝,提高中国人民的安全用电。
- 20世纪90年代: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施耐德电气开发了C60断路器,其中首次配备了触头快速闭合机构(FCCM),并于1991年起开始在欧洲生产。
- 1993年:施耐德电气开始向中国出口C60系列产品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向本地市场提供这一创新成果。
- 1996年12月:1996年12月23日,施耐德电气在法国注册了C60系列改进发明专利(FR9616151),其中清楚包括了FCCM的技术图,并以该日期为优先权日在中国申请了专利。
- 1997年11月:正泰于1997年11月11日在中国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ZL97248479.5)
- 2000年:施耐德电气向其与中国合作伙伴在天津成立的合资公司——SELV转让C60生产技术。
以上事实说明,施耐德电气是C60系列断路器以及FCCM的发明者,早于正泰采用FCCM的设计来注册并生产其和C60相似的断路器系列。最后,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专利也证明其在正泰注册FCCM之前就发明了该项技术。
施耐德电气能证明C60的设计及使用早于正泰的实用新型专利
- 在中国注册的专利
- ASTA 证书 (1991)
- 标有FCCM技术的海报
- 1997年前,在中国有超过30个地方安装了C60
- 1997年前,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分销商曾在中国销售过C60
施耐德电气在欧洲多个司法机构起诉正泰侵犯其C60断路器的专利
- 2006年10月 - 意大利威尼斯法院针对正泰公司侵犯施耐德电气C60系列产品专利权的行为发出了临时禁令
- 2007年3月 - 德国杜塞尔多夫上诉法院要求正泰停止其对施耐德电气C60系列产品专利的侵权行为
- 在法国 - 巴黎最高法院目前正在就施耐德电气状告正泰侵犯其C60产品的三项专利权一案进行听证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技术投资信心将受到侵害
本案已引发了来自全球经济、技术领域的高度关注。事实上,如果维持了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中国的整体知识产权环境将受到影响。因为这将导致更多的“垃圾专利”持有者向真正的领先技术发明者索要巨额赔偿。这将减缓向中国进行技术转让的总体速度www.cechina.cn,限制中国企业的新技术创新和开发,并影响中国的内、外资投资,从而对全世界的所有创新型企业造成伤害。
致谢
施耐德电气要感谢所有对此案表示关注的人。施耐德电气对于中国政府及中国各级司法机关对本案做出公正、合理的解决充满信心。施耐德电气坚信中国政府将继续努力保护本土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法律平等性。但无论结果如何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施耐德电气将继续致力于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积极角色,并将与中国人民一起构建和谐社会、创建一个新电气世界。
关于施耐德电气在中国
贡献
自1987年起到2006年底,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总投资达到100亿人民币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在全国设有4家分公司、32个地区办事处、20家工厂、1个研修学院、2个研发中心以及1个实验室。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全中国有近15,000名员工、500家分销商以及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此外,施耐德电气在过去20年中累计向中国政府支付了50亿人民币的税款,并且实现了100亿人民币的本地采购。
创新
为了增强本地市场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