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市场分析

云计算下半场 :一超多强则是背后的生态战

www.cechina.cn2018.11.05阅读 13974

  中国云计算产业进入下半场。标志是政府和传统企业开始上云。2006年,Amazon Web Services(AWS)开始向企业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作为战略的跟随者,阿里巴巴于2008年开始布局云计算。而名列市场研究机构IDC榜单上的中国云公司,比如腾讯云、金山云、中国电信、Ucloud等则在更晚的时候建立。

  金山云合伙人刘涛告诉我们,一些大型企业或者大型互联网公司,发现内部资源的利用率偏低。于是,企业内部的云计算场景起步了。他还提到,AWS比较早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基础设施的好生意。”
  我们知道,若以2006年为起点,云计算已经发展了12年。IDC发布的《2018中国企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2.9%,规模达到27.2万亿元。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增速将近20%。
  在政策层面,在“去IOE”、自主可控大背景之下,云计算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今年8月,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上云的具体要求,并指出到2020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
  其次,我国数字经济开始于2011年。这一年,阿里云推出了云服务器。TeamCola和驻云成为阿里云第一批上云的企业。早期用户中,游戏公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例如,爆款游戏一旦爆发,可以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鉴于供货周期、部署周期等客观原因,游戏公司难以通过买服务器应付短期内迅速爆发的非线性增长。再加上,当某款游戏进入衰退期,游戏公司合服,大量服务器资源因此被闲置。除了游戏大厂以外,中小型的游戏公司的IT资源很难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游戏公司之后,也即2014、2015年,互联网创业公司成为新的一波用户群体。
  对它们来说,找一个IDC租三、五台服务器,再雇专人去维护服务器,是一件麻烦又费钱的事情。现象级用户接连出现,比如视频、直播和短视频的创业公司迎来爆发。这一两年,人工智能的公司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上云了。大量的AI创业公司,出于成本的考虑,也会选择使用云计算。
  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截至2017年,互联网客户的渗透率已经足够高了,甚至高达80%、90%。
  到了2017年,云计算厂商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未来的市场空间在哪里?答案是政府和传统企业。
  根据资料显示,从2015年开始,政务云的热潮出现,各个省市都在积极地布局政务云。传统企业上云紧随其后,在最近一两年刚刚展开。
  传统行业上云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总结来看,是传统公司要做偏向互联网化的业务,需要更好的弹性、更好的基础架构以及更好的网络覆盖的质量。“我们国内的供应厂商能够提供非常好的网络覆盖。通常都是BGP(边界网关协议)的。因为一个企业自己去构建一个覆盖非常好的全国的BGP网络,实际上是很难的。在这些方面,公有云是有天生的优势。”刘涛表示。
  比如互联网金融,业务在逐步线上化。线上化,需要用云的方式解决。一旦变成一个线上平台,它每天的工作量很难计算,可能在一个时间点内有大量用户涌入,有点时候则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云是一个更加经济的解决方式。此外,随着客户群体的变大,金融机构也无法用柜台+人工的传统方式来做。
  政务领域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上云受到政策的影响较大。根据相关规定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政府不能单独采购硬件,必须以云平台的方式采购。政策成为该领域最大的驱动因素。
  从另一角度来看,政策也使得政府、金融机构www.cechina.cn,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私有云。相比之下,工业和零售则更多的采用公有云。公有云是更加经济的方式。
  爱分析首席分析师李喆认为,零售业本来线上、线下都是打通的,若部署私有云,本身也不经济。所以零售行业在公有云的渗透非常快。
  政府和传统企业上云的过程中,云公司和政企能够互补。政企类客户的IT能力比较传统,它们多会购置硬件设备去实现大数据或存储的能力。面对业务高峰或者突发情况,它们的机动灵活性不强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架构设计也不具备高可扩展性。而云公司能够帮助它们更快适应互联网化业务,提升它们的大数据能力、AI的能力等。
  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刚刚进入下半场。未知与不确定性较多,但可以肯定的是:
  1、下半场更强调服务
  进入到传统行业,云计算会跟每一个细分行业深度结合。从其服务互联网公司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到,云公司会针对特定行业给出专门的解决方案。比如视频云、游戏云、直播云等。
  传统企业对服务的要求更高,云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理解、服务传统场景,理解传统行业真正的需求。不过,云公司多是互联网企业出身,不擅长做重度服务的事情。谁能把服务做好,或许能够赢得先机。
  2、各有千秋
  从IaaS层来看,目前国内云厂商没有太多的差异。在PaaS层,不同的公司覆盖领域不一样。比如腾讯在游戏、视频领域更擅长,阿里在金融、电商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从基因来看,各个云公司会有不同的技术优势和场景优势。比如阿里云,阿里云兼具电商优势和先发优势。对于后进入者来说,看阿里云做什么,跟着做就可以了,减少了很多决策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阿里云也是抄AWS上的。AWS做了什么,阿里云就跟着做了什么。比如AWS推出无服务器架构,一两年后阿里云也推出了。国内其他公司也紧跟着推进了。
  腾讯云在游戏领域有比较大的号召力,可凭借运营能力,为腾讯云打单。此外,腾讯云也具有社交优势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从社交平台衍生出视频等细分场景优势,可为腾讯云带货。
  和阿里巴巴、腾讯相比,百度在AI方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百度也有一些阿里巴巴、腾讯没有的数据维度,比如用户的搜索数据、在贴吧的活动数据等。阿里巴巴的数据侧重在电商和金融方面,而腾讯有社交数据。
  金山云做存储起家,最早可追溯到金山快盘。在存储方面,它具有一定的优势。金山集团也是一个具有TOB基因的公司,很早就推出了WPS,有服务企业的经验。2015下半年,金山云还推出了混合云的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混合组网的服务,在混合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混合云、多核心是现阶段主流,但公有云是长远趋势
  目前,混合云是业内公认的主流。传统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上云了,而且用混合云的比例越来越高。传统企业既有私有云或者自己的IP,也会用公有云去做补充,或者做它的互联网业务。在业界看来,这种混合状态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从客户的角度来讲,企业不希望被一家云公司所绑定。一般企业会同时采购两家云服务公司,一家作为业务主线,另一家作为备选。
  另外,出于数据安全或者灾备的考虑,企业采购人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CMP(多核心)的需求就衍生出来了。
  当企业选择多家云公司的时候,它就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各个云平台上的资源。
  但是从长期来看,公有云是趋势。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混合云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运维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云厂商的角度来看,如果只做IaaS、PaaS或者只定位在一个行业,云计算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当企业只做一个垂直领域的时候,云厂商可以做得很深入,客单价也可以提高,但成本无法向涉足多行业的云厂商那样摊薄。因为垂直行业的客户以及它们的业务特性决定了垂直云厂商的弹性不会像跨行业厂商那么高。
  比如服务电商和游戏行业的云厂商,晚上的业务量比较大,白天的业务量会比较小。但它可以再做一些新零售、金融等。它服务客户的种类越多,客户量越大,平台的冗余度就会比较低。冗余性越好,资源浪费就越少。
  4、一超多强长期存在,背后是生态在较量
  据《IDC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调研报告》显示,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位列前三,合计占据了中国公有云63.7%的市场份额。其中,阿里云是估值390亿美金的巨头,2018财年营收高达133.9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三位数增长,中国市场份额接近50%。
  据国家科技部发布了《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腾讯云、金山云的估值分别为33亿美元和23.73亿美元。它们构成了中国云厂商的第一梯队。其实,估值和市场份额之争,背后是生态之争。目前中国云厂商的TOP3,背后是阿里巴巴、腾讯以及小米+金山系生态的比拼。
  去年,华为设立Cloud BU,并将其升为一级部门。华为云是基于OpenStack打造的公有云。它是中国云厂商竞争格局中最大的变数,凭借着华为在云计算各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和华为在传统行业的丰富渠道和客户关系,或将有力地冲击现有的排名体系。
  对于后进的创业玩家来说,它们冲进榜单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无论是公有云厂商还是综合云服务厂商的核心能力有二,一是规模,二是服务。过规模这一关是需要花费成本和时间的。做服务的专业程度和服务能力也是需要经过历练的。
  即便一个玩家花足够的钱搭出一套公有云,但它搭不出一套运行稳定的公有云。不管是阿里巴巴、腾讯还是榜单上的其它企业,在早期都花了大量的时间、代价去趟这些坑。
  这些坑,包括软件bug的坑,架构设计的坑,服务能力的坑以及解决方案的坑。没有一个云厂商可以不趟坑,就能直接做出一款很成熟的产品。这是先入场玩家和后入场玩家差异较大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并不认同业内关于云计算计入下半场的说法。他认为,今天中国依旧处在“云计算1.0”,即云IT时代。
  无独有偶,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资深2B分析师江涛认为“云计算计入下半场”只是媒体炒作出来的一个噱头。从云计算的生命周期来看,它还处于一个相对早期的阶段。一切才刚刚开始,蛋糕正在做大,一幕大戏正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