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人工智能(AI)必须面向应用场景,企业如何拥抱AI

www.cechina.cn2017.08.23阅读 6784

  近几年来,随着存储能力、运算能力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越来越火,我所从事的行业“智能制造”也需要用到AI技术,我一直也将智能制造中的“智能”解读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经过60年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拥抱人工智能。
  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阿里云研究中心最新报告《人工智能:未来制胜之道》也有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次技术革新浪潮中,学界和业界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众说纷纭,科技和商业的多元化发展导致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动力以及表现形式的理解各异。让我们从以下四个维度来总结和理解人工智能的多种内涵:


  人工智能的定义:根据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专有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超级人工智能;根据人工智能的内涵,人工智能可以分为类人行为(模拟行为结果)、类人思维(模拟大脑运作)、泛(不再局限于模拟人)智能。
  人工智能的驱动因素:算法/技术驱动、数据/计算、场景和颠覆性商业模式驱动
  人工智能的承载方式:技术承载方式:单机智能、平行运算/多核智能、高度分散/群体智能;表现方式:云智能、端智能、云端融合。
  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机器主导、人主导、人机融合
  现阶段,人工智能正在从专有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过渡,由互联网技术群(数据/算法/计算)和应用场景互为推动,协同发展,自我演进。人工智能已不再局限于模拟人的行为结果,而拓展到'泛智能应用',即更好地解决问题、有创意地解决问题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包含人在信息爆炸时代面临的信息接受和处理困难,也包含企业面临的运营成本逐步增加、消费者诉求和行为模式转变、商业模式被颠覆等问题,同时还包含社会亟需解决的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对社会资源优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挑战。"
  在现在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的人工智能技术:


  基于AI技术的应用场景举例:
  ●语音搜索和输入:摆脱拼音和生僻字造成的障碍,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用户的输入效率。
  ●语音任务播报:将应用场景中的公告和任务通过语音进行播报,让操作者在执行过程中,也可及时获得任务等重要信息。
  ●有声阅读:运用语音合成的技术,将文学作品、新闻、资讯类、公告类等文字内容,有情感地阅读出来,摆脱文学阅读时对双手双眼的束缚。
  ●智能语音助理:拥有机器和人对话的能力,机器能听懂用户的话,并给予相应的反馈。
  ●远程身份认证:结合OCR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用户证件信息的自动录入;并通过活体检测,判断用户为真人;通过对比真人照片与公安身份照片,判断用户是否为本人,从而完成用户身份登记与核真检验。
  ●刷脸门禁考勤:基于人脸识别,实现企业、商业楼宇、住宅、会场等多种场景的刷脸通行,支持大规模云端人脸查找及本地化部署;支持多人脸库分组,结合身份信息确认的高级人脸认证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保障通行安全性。
  ●纸质文档票据电子化:利用文字识别技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和海量优质数据,实现高精度的图像文字、表格票据的检测和识别,极大的提升了录入效率,降低了输入成本。
  ●图片与视频审核:对图片或视频中的内容进行深度识别和检测,快速准确发现相关违规内容,帮助应用规避审查风险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人工成本。
  ●视频搜索和推荐:使用视频内容分析,通过视频OCR、视频公众人物识别、视频场景识别、视频分类、视频语音识别多维识别视频内容,自动抽取视频内容标签,实现视频内容的智能搜索和推荐。
  ●个性化内容推荐:基于用户画像,融合推荐技术、内容生成技术,为各类网站、APP提供个性化内容推荐服务。在深度了解访客的基础上,实现实时个性化推荐,帮助提高内容点击率,提升网站流量和用户粘性。
  ●目标客户分析:目标客户分析是基于用户画像和用户意图识别能力,提供群体用户描述的分析服务,帮助企业深度理解客户群特征,涵盖人口属性、社会属性、兴趣偏好等维度。
  ●商业线索挖掘:基于企业知识图谱、用户画像、机器学习等能力,帮助客户在全国海量的企业中挖掘合适的潜在客户、提供销售转化预测服务,助力企业挖掘市场商机、拓展市场空间、缩短成单周期。
  ●精细化运营:借助大数据能力,打通线上线下数据,帮助企业了解受众人群、分析流量、洞察客户属性,辅助营销等精细化运营决策。
  无论是语音还是图像识别,均需要数据支持。用深度学习来说,它需要一个Data sample,这个sample需要先进行人工标注,人工标注以后丢到model里面,对这个sample进行train,这需要一个过程来完成。可见,数据(Data)是人工智能的血液。


  说到数据,毋庸置疑,是这个时代的重要资产。数据,反映了事物的原理和规律。当你找到它的规律后,可以去预测未知。如果说数据是原油的话,那么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就是从原油中提炼各种高价值产品的加工厂,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数据中发现知识、洞察和规律,这本身不是一个新概念。几百年前,在开普勒时代就有这样的实践。当时,开普勒从几百页的天体位置数据中,提炼并总结出了天体运动的三定律,至今仍在被使用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开普勒三定律。现在,AI帮助我们实现了借助大规模云计算的方法,从海量的数据中自动学习知识和规律。
  那么,作为一个数据驱动的AI框架,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作用?
  首先,数据驱动的AI框架可以带来个性化的体验。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些网站,会得到许多个性化体验。这些体验让网站不再是千人一面,通过数据驱动的AI框架可以为每一位访客做出调整和优化。有效的个性化服务源自对大量数据的深度分析,AI帮助我们精准地将最恰当的体验匹配给每位用户。
  其次,数据驱动的AI框架可以带来细粒度的行业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企业精细化地运营。例如,一个产品的目标客户群可以粗略地定义为一定年龄范围的男性或女性。应用了数据驱动的AI框架以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详细的描述,我们不仅可以基于年龄、性别这样的因素,还可以交叉考虑更多的维度,例如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从而得到细粒度的营销策略。
  最后www.cechina.cn,数据驱动的AI框架可以带来知识和洞察。我们从经验中可以学习到新知识,而数据驱动的AI框架带给我们的核心价值是,持续地、运营化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这个知识未必是写在教科书上的,而是从数据中实时地、最大体量地同时也是最有效地获得知识,用于生产和业务实践中。类似地,通过AI可以从数据中获得持续的洞察。
  AI的核心之一是去平均化。例如,对一个公司来说,客户的平均价值可能是一百元,而去平均化告诉我们,不同客户对应的价值是不同的。这个可以通过AI,从过去客户的行为数据等属性中学习出来,建立自学习模型,预测每个客户的价值是多少。客户的实际价值,可能与平均值相差很远。不仅客户的价值,客户是否会购买一件商品,喜欢什么样的商品,以及如何促成一次购买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AI技术来帮助回答。去平均化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营销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医疗和其他商业领域。例如,在医疗领域,基于病例来预测得坏血病的概率和再入院的概率,能够帮助医院挽救病人和降低医疗成本,这些应用已经在一些大医院里开始实行。
  著名的科技思想家凯文·凯利说AI是认知化。如果说电力化带来了人工的动力,那么认知化带来了人工的智能。大量的实践表明,在感知方面,包括AI的视觉、听觉、语言理解等方面,AI可以接近人脑;在支持专业决策方面,在海量数据的支持下,AI甚至可以超越人脑。
  诸如此类的应用还有很多,数据+AI的核心能力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服务生态,其中包括行业应用,例如金融、医疗、教育等;另外在每个行业都有交叉的维度,也就是职能应用,例如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安全等相关职能。行业应用和职能应用构成二维的矩阵,AI在其中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实践告诉我们,AI大规模商业应用场景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必须达到一定要求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尤其是整个数据流程的打通和定期的数据更新,这决定了AI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
  2、所在领域存在针对问题的清晰定义,如果领域本身没有明晰的问题定义,则很难通过AI来解决问题。从行业角度来说,金融已经比较接近这两点;从职能角度来说,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安全等一些数字化高的行业比较接近。
  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拥抱AI会面临一些挑战。在过去十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挑战。
  第一、企业必须充分理解数据的价值。许多企业都想利用大数据推进业务发展,然而数据资源就像其他优质资源一样,是稀缺的。从一开始,企业就需要设计特定的业务、产品和技术架构,确保持续的运营可以沉淀下来相关的数据。对于有一定客户体量的企业来说,有价值的数据可能已经在你的数据库里。没有意识到这点或者不懂得去挖掘数据的价值的企业,会错失利用AI的机会。
  第二、发现和培养AI相关的人才刻不容缓。众所周知,数据科学家的稀缺对这个新兴的领域有很大影响。在国外,诸如InsightData Science这样的培训项目,对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数据科学家的队伍日益壮大,在企业里从事AI的数据科学家也越来越常见。相较之下,我觉得业界更缺的是AI产品经理。在与国内外很多公司交流过发现,AI问题的复杂性之一在于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具备AI背景的产品经理非常少,不能够很好地判断价值与方向,进而导致相关产品或项目的搁置。当然这里面也有人才培养的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尝试鼓励优秀的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去主导相关产品的开发,在业务的指引下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积极性,探索可行的方向。
  第三、跨领域团队的交融与整合是落地的关键。打通数据的闭环后,产品、工程、AI的紧密结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好比在我们构建AI平台的经历中,涉及大量团队沟通、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AI能否有效实现,工程能力的建设尤为重要。因为AI不仅是算法问题,如果没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基础设施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那么就很难在大数据中进行持续、大规模的AI应用。基于这样的需要,纯工程师的团队和纯科学家的团队,往往都不能最有效地帮助AI落地。只有团队、业务的深度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AI要想为行业用户发挥价值,就必须解决信任问题。AI作为新兴的思维方式和技术体系,在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个常见的瓶颈来自于信任的缺乏。这其中的信任就包括了对数据和算法的信任。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可以增加信任,由此可以带来全新的知识和洞察。另外,在企业内部的落地场景中,AI的构建者和使用方建立信任也至关重要,这需要在团队间基于回测或实测的效果,进行经常性而有效的沟通。


  在不同的行业和职能落地AI,无论是企业决策者还是执行者,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共性的挑战。如果解决了这些挑战,我相信不仅大企业,中小企业也会有比较大的空间来利用AI升级——运用AI领域的最佳实践,进行快速概念验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落地生产。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