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市场分析

2023年,通信行业还有哪些看点?

www.cechina.cn2023.02.06阅读 2294

  欢乐且疲惫的春节假期,已经正式结束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全新的2023年。
  
  在经历了三年漫长抗疫之后,面对这个2023年,相信大家的心情和我一样复杂。
  一方面,我们渴望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努力工作,抢回被偷走的时间。
  另一方面,内外部形势严峻,除了疫情,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这些困难,令人焦虑、紧张。
  未来的这一年,究竟会发生什么?我们能战胜困难吗?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吗?
  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走向,小枣君是没有能力进行预测和判断的。作为一名通信行业的从业者、媒体人,我的关注重点,是这个行业的未来趋势
  今天这篇文章,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针对2023年通信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聊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碰撞。
  █ 通信行业的整体走向
  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通信技术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建设的是语音通话网络,满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求。
  从90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数据业务成为网络建设的主要方向。通信技术的演进主线,也开始从语音网络(电路),转向数据网络(分组报文)。
  2000年之后,虽然3G诞生,但并没有掀起波澜。直到2007年左右,智能机的出现,大大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也推动了传输网的改造和扩容(带动了全光网的发展)。人类,正式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7年左右开始,5G的崛起,加之物联网需求的爆发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帮助通信行业找到了新的蓝海,那就是“万物互联”。
  
  围绕“万物互联”,通信行业的主战场,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了行业互联网。通信技术开始加强在垂直行业的落地,与信息技术一起,对传统行业场景进行改造,推动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
  目前,我们仍处于行业互联网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
  经过了长期的高速发展后,我们整个通信行业逐渐进入了一个滞涨阶段。
  一方面,通信基础理论迟迟无法获得突破,网络性能提升变得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用户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暂时没有找到新的需求和增长点。
  从网络建设的角度来看,通信建设周期进入低谷期,5G投资接近尾声,运营商已经明确表态在CAPEX上会缩减投资甚至零投资。
  所以,通信行业整体走向衰退,“干通信没前途”,并不是空穴来风。
  整体衰退的大背景下,有两件事情,暂时挽救了通信行业。
  第一,国家推出了数字新基建战略。
  国家看到了数字经济的巨大潜力,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战略,予以支持和推进。
  业内人士都知道,5G的建设,其实运营商并没有太大动力,是国家推了一把。除了5G,国家还推动千兆城市、推动数据中心建设,搞东数西算。
  这些在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来自政策层面的支持,让通信行业的下滑趋势得以缓解。简单来说,这是某种形式的续命。
  第二,是疫情。
  如大家所见,过去三年,信息通信技术在抗疫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也给通信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稳住了基本盘。
  通信和IT不一样。IT是信息,是算力,是主角,走上坡路,前景光明。通信是连接,是管道,是配角。虽然通信作用大,但带来的直接投资回报小,没什么地位和话语权,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在2023年以及以后的数年,通信人都要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在6G(2030年)之前,我们靠什么吃饭?
  从宏观上来看,通信行业将会淘汰一些企业。那些研发能力弱,生产力弱,管理弱的企业,将会破产倒闭或者被吞并。
  活下来的企业,势必会抱紧信息的大腿,紧盯数字化转型的机会,从中攫取利润,维持生存。
  残酷竞争下,资源和人才的聚集效应,会更加明显。通信的各个细分领域,会出现一些巨头。行业竞争会更加不公平,也不会有什么新企业加入。
  换言之,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外部形势的变化
  除了上面所说的情况之外,通信行业(或者说整个科技产业)还面临一个巨大的现实挑战,那就是在某些国家拼命构建的产业及技术封锁下,我们如何进行自救和突围。
  全球一体化到底有没有结束,我也说不清。但目前的现状,就是割裂、脱钩、封锁。套在我们脖子上的绳索,正在一点点勒紧。
  我们几十年奋斗www.cechina.cn,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无法和对手抗衡。我们是否会建立一套完全独立的技术体系?在封锁下,我们能不能突围?能不能在关键技术上突破?外部环境是否会发生转机?什么时候发生转机?……
  太多的问题,既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也取决于时间和运气。这是对领导层的考验,也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站在通信行业的角度,封锁的现实问题,就是像芯片这样的产业链核心环节卡死,可能导致生产瘫痪。一些关键研发工具软硬件封锁,导致研发受阻,产品缺乏竞争力。一些先进产品和技术的退出,可能拉低我们数字化转型方案的技术水平,或是增加实施成本,延缓普及速度。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讲自救和突围,在讲摆脱“卡脖子”。但实际上,小枣君个人认为,我们好像并没有在做正确的事,也没有正确地做事。很多的资源,都被浪费了,被骗走了。真正做事的人,反而没有资源。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没办法细讲。
  █ 通信行业,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
  说了那么多宏观的,接下来,站在具体技术的角度,小枣君例举几个2023年值得关注的热点方向,并进行简要点评(仅代表个人观点)。
  RedCap
  3GPP R17冻结之后,就面临相关标准的落地。一般来说,标准冻结后的一年,产业就逐渐开始应用。
  在R17中,我个人认为,RedCap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物联网这几年发展很多,标准本来是很混乱的,后来逐渐走向清晰。2G/3G陆续退网,NB-IoT按部就班,Cat.1异军突起。
  物联网市场对成本的敏感度极高,一项标准是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先进性,更多要看产业链的支持程度,还有是否精准覆盖了用户的痛点。Cat.1毫无疑问在成本上拥有优势。
  RedCap作为轻量级5G,用于满足中速率的需求场景,将在未来的公共移动通信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短时间内,我们不能指望这个技术有太大的突破或应用,但是,它在今年的首秀表现,将影响后续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无源物联网去年也逐渐火了起来,可以关注后续的走势。
  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的关注点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运营商传输网络www.cechina.cn,另一个是数据中心网络。
  运营商在建设5G网络和千兆家庭(城市)时,也针对骨干传输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目前,运营商骨干网的规模是非常庞大的,支撑了移动通信和光纤固网通信的流量。
  在建设骨干网上,运营商还是希望走高端路线,建设精品网络,,也就是所谓的差异化服务(为了收更多的钱)。
  在5G承载网上,三大运营商的技术路线之争愈演愈烈,都在抢夺标准上的话语权,也希望争夺产业链的支持。
  目前,像前传方面的解决方案,已经基本成熟。半有源在成本和性能上的平衡,获得了运营商的青睐。
  IPv6(SRv6)方面,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在厂商的呼吁下,未来应该会有较大的进展。作为第三代IP网络,它们是否能够颠覆传统IPv4网络,带给互联网革命性的提升,值得关注。
  在光通信方面,G.654.E光纤得到了产业界和运营商的认可,加速应用是必然趋势。在运营商这边,推动全光网建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OTN在城域网的普及,是一个趋势。
  在技术体系上,400G处于应用阶段,800G和1.6T处于研究阶段。高速率光模块的价格还是贵,对普及速度会有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受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企业上云趋势明显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各项业务对算力的需求激增。加上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推动,放眼全国,数据中心(IDC)的增长进入了一个爆发期。
  这一变化,给光通信也带来巨大机遇。数据中心内部网络,以及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网络(DCI),市场规模极大,可以说是一块不能错过的大蛋糕。
  CPO/NPO等新型数据中心交换机技术,有望在未来加速落地应用。这些技术将显著降低设备功耗,服务于通信网络的双碳目标。数据中心的减能减排,蕴藏着可观的市场潜力,同样值得关注。
  核心网
  5G建设启动时,核心网就是以虚拟化的方式进行建设的。
  但事实上,所谓的核心网虚拟化,并没有完全实现原先制定的全解耦目标。设备和厂商的绑定,还是非常紧密。虚拟化核心网,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开通和维护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2023年,随着运营商物联网的建设,物联网专用的虚拟化核心网建设将继续推进,人联网和物联网还是会分开管理和维护。
  在业务方面,5G消息去年运营商和设备商一直在力推,但总体感觉并没有火起来。用户习惯了微信这样的生态,加上手机终端厂商似乎没有太大热情,使得5G消息还需要时间慢慢发展。我个人不太看好这项业务。
  算力网络
  如果说通信行业去年有什么突出热点的话,算力网络可以算是一个。
  正如我前面所说,通信想要大的发展,必须牢牢抱紧信息的大腿。云网融合是必然趋势,而算力网络是云网融合的阶段产物。
  ICT向用户提供服务能力,归根到底是算力。网络需要服务于这一目标,让用户更方便、更有效、更低成本地获得算力。
  目前,三大运营商对算力网络的理解有一些区别,命名也不相同(和承载网一样,想要独树一帜)。但他们的技术本质都是一样。
  运营商手握算力和网络,做算力网络有先天的优势和动机,后面如果在算力结算等方面有突破,很可能会带给我们全新的算力交易方式。尚不确定这种方式是否会取得成功,但值得关注。
  AI人工智能
  AI与传统通信网络的结合,是目前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凡有一点实力的厂商,都在研究这个领域。
  过去几年,华为、中兴、爱立信和诺基亚等设备商,都展示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进展,有的是无线算法提升,有的是网络优化,有的是网络运维(故障自分析、自处理),也有的是设备关断节能。
  厂商们展示的成果总是那么诱人,但具体什么时候能商用落地,还是一个未知数。
  运营商做通信网络AI化是有优势的,他们手里握有数据。众所周知,数据是AI三大要素之一,有了数据,才能做出更好的算法。这些数据,运营商不可能轻易提供给设备商,更别说更小的合作方。
  数据安全
  说到数据,就提到数据安全。
  这几年,国家对数据安全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虽然我们鼓励发展机器学习,但并不意味着允许厂商随意使用用户数据。
  在数据脱敏、安全存储和利用等方面,国内的法规不断健全,技术标准也在完善。去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公共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我们应该敲响警钟。
  说实话,一些关键事业单位部门技术人员尽管有安全意识,但技术能力不足。他们掌握着大量的敏感数据www.cechina.cn,容易出事。一些通过某手段中标的承包商,资质能力差,技术更差,也非常容易造成问题。
  目前已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故,多半都不是技术漏洞,而是人为事故。
  6G
  谈通信的未来,当然不能少了6G。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6G离我们还有较远的距离,现在一切关于6G的讨论,都是预言性和发散性的,处于想象力阶段。
  站在标准的角度来说,别说现在还在进行中的3GPP R18,就连R19和R20都不是6G。真正要像模像样有个雏形,起码要到2028年。
  目前看,6G的几个可能性较大的点,分别是空天一体化(卫星通信)、太赫兹、智能超表面、内生智能。
  眼下的2023年,大家还是可以重点关心一下卫星通信的发展,这个离我们最近。
  去年我多次介绍过卫星互联网。马斯克的星链、国内新成立的星网、华为和苹果新推出的卫星功能,这些热点不断刺激着公众对卫星通信的关注。随着低轨卫星的不断发展,我们也确实看到卫星互联网的市场潜力。
  去年,好几家公司都在潜心研究卫星手机的芯片技术,不知道今年是否有更多的成果。
  关注归关注,我还是建议大家对卫星通信保持理性,它不可能取代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更主要是补充),主要服务对象还是细分人群和行业。
  专网通信
  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落地趋势明显,专网通信市场正在爆发。
  去年,工信部给上海商飞分配了5G专网通信频率。这是一个微妙的信号,暂不清楚今年是否会有更多的企业得到专网频率,但政府鼓励专网通信的态度,应该是明确的。无非是方式方法的区别。
  专网建设,国内应该还是会以运营商为主导,但希望能够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目前,运营商在垂直行业市场的推动力度不断加大,但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这既和用户的接受能力有关,也和运营商自身团队员工的市场能力有关。toB的市场推广和toC完全不同,传统的卖专线方式是没有办法生搬硬套的。
  运营商很多员工的观念需要转换,运营商自己的市场支撑能力也有待加强。
  运营商手握海量行业客户资源,能不能打开toB这个金矿,就看未来几年了。
  车联网
  垂直行业那么多应用中,我觉得车联网的成熟最高,进展最快。
  2023年,车联网的渗透率会继续增加,带动上游产业链(芯片、雷达、模组、连接器、传感器)的增长。自动驾驶和远程驾驶方面,试点应该也会输出一些成果,不排除在更多的城市会有更大胆的落地动作。
  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大,投资回报快,相信会有不错的表现。
  Wi-Fi 7
  去年的时候,包括高通在内的一些芯片厂商,已经发布了Wi-Fi 7的芯片。也有厂商发布了Wi-Fi 7的产品。
  2023年,相信Wi-Fi 7的批量出货会提前到来。届时,会有更多的产品出现。(当然了,实际家庭普及估计要到2024-2025年。)
  Wi-Fi 7的核心提升,其实就两点,一个是频率的扩展和叠加,另一个是网络的协同。以后,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会更加联动,协作提升用户体验。
  事实上,按目前的发展,5G越来越像Wi-Fi,而Wi-Fi越来越像5G。
  █ 结语
  总而言之,2023年,通信行业不太可能有大事发生。
  消费互联网方面,视频是带动流量增长的引擎,VR/AR(元宇宙)可能会接棒传统视频,进一步加大对网络带宽的需求。5G手机销量的下降,公众对5G关注度的降温,其实侧方面反映了5G在消费互联网上的乏力,并不成功。千兆宽带,在目前的需求上,也有点性能过剩。
  行业互联网方面,我们处于爬坡阶段。未来,企业数字化相关的项目会越来越多。群雄逐鹿,就看谁能真正笑到最后。我看好这件事的价值,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任务,精耕细作,还是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