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技术之源

IoT云原生化:工业互联网加速器|云端思享汇

www.cechina.cn2021.08.30阅读 24005

  嘉宾:
  沈国辉 蘑菇物联创始人
  丁险峰 国际传感器行业协会(MSIG)全球董事
  安筱鹏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
  01,GE工业互联网战略的再反思

  6月16日,比尔·盖茨为华尔街日报记者格里塔·曼恩的新书《熄灯:傲慢、妄想和通用电气的没落》撰写书评,认为通用电气(GE)的衰落,关键问题在于决策层对华尔街需求的持续满足,以及如何驾驭超级多元的复杂管理。
  今天,理解和分析GE工业互联网失败,不仅要考虑工业互联网技术、业务、商业的成熟度,更要放到GE发展全局战略及整体经营困境的视角来看,否则会将失败的原因从一个复杂的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简化为一个技术战略选择与落地问题。
  2017年,GE前董事长伊梅尔特退休后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分享了当年开发Predix决策的心路历程,提到要想从数字化中获得价值,就必须向微软利用Windows系统那样,做一个工业互联网界的平台。
  毫无疑问,数字技术的红利显而易见,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店数字化转型的艰难探索,不断惊醒企业家们需要更深入理性思考:面对数字化推进过程中的颠覆式创新或延续性创新,企业如何应对决策困境?
  02,数字化转型与颠覆式创新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和决策难题,企业家如何思考?我们可以从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中去找答案。IoT和数字化转型决策困境,有时就像如何面对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有四个特征,也有四个决策难点。
  第一个特征是,许多颠覆式创新,开始的时候主流性能往往不如传统技术。比如工业互联网中无线的稳定性可能比不上有线。就像火车、汽车刚出来的时候跑不过马车,数码相机刚来的时候摄影质量比不上胶卷相机。这给CEO提出一个挑战:主流性能这么差的东西还要不要做?
  第二个特征是,颠覆式创新的产品的某一些性能是比传统性能好的。比如智能汽车的驾驶体验、节能环保,数码相机便捷方便。对于新技术,有些性能是好的,但这些性能到底是谁需要的,有没有市场空间,需要CEO来判断。
  第三个特征是,颠覆式创新的产品,性能好的那些地方只能满足一小撮客户的需要,这一小撮客户构成了所谓“新兴市场”。它不是一个传统的主流市场,而是新兴的小众市场。CEO们的困扰是,这些小众市场能够满足增长的需要?能否满足华尔街的需求?
  第四个特征是,由于市场小、一部分主流性能不行,那应该如何去组织,比如是在现有的公司内新组建一个部门,还是设立一个新的子公司。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选择。不管怎么组织,能不能形成一个支持和鼓励颠覆式创新的企业文化、考核机制,这又是一个挑战。
  这四个特征对应着四个难题。作为一个决策者,只有拥有解决这四个难题的洞察力和决心,才可能成功转型。
  03,云原生技术如何实现商业落地?

  物联网平台能不能让垂直行业的数字化实现快速开发和部署,是衡量和评估其技术和商业价值的重要标志。
  比如蘑菇物联在广东、北京、内蒙古各有一个边缘服务器,如何进行运维?很多边缘服务器的硬件、传感器都要甲方搞定,但复杂的远程运维能力,就可以借助云计算来完成。这是云原生技术商业路径的一个基本逻辑,也是产业互联网跟移动互联网的差别。
  当前,云端已经有很好的软件开发解决方案,如何把云上这套软件开发体系,DevOps体系都移植到IoT,这个是云原生技术商业化的使命。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物联网千千万万个行业都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到那个时候,蘑菇物联作为一个垂直行业的平台,通过行业PAAS平台、API接口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赋能制药、化工、纺织等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云原生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可以构建垂直行业生态,这一领域未来充满了想象。
  04,未来云原生的构架会如何演进?

  从云边端技术发展来说,OT(控制技术)与IT(信息技术)的融合,会经历三个阶段:OT的IT化,IT的云化,从云部署到云原生。这个过程可能线性的,也可能是跳跃的。那么,未来云原生的整体架构会怎么演进呢?
  云原生的第一波客户是互联网公司。比如一个视频网站公司,只需要解码器、云服务器就可以www.cechina.cn,没有复杂的业务系统。云原生的第二波大客户是企业的CIO。CIO需要云化的ERP、CRM、OA、SCM等,这比互联网公司的需求复杂多了。第三波是OT(控制技术)软件的云原生化。
  IT软件云部署或开发正在加速,钉钉上就有几千个SAAS软件。从全球来看,这一波技术供给侧已经云原生化、微服务化了。所有企业都会云原生化。目前,IT完成了一半,OT会全速前进。
  如飞机制造公司有1万个设计工程师开发飞机,过去需要1万个拷贝,今天只需要一个,一万个设计师从一开始就围绕一个设计文件开展工作。这个过程和公司共享Excel、word一样,效率非常快。比如设计一条船,时间可以从原来36个月变成9个月。
  05,云原生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

  从第一波使用云原生的互联网公司来看,驱动云原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高水平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太贵。今天这一挑战已拓展到了所有的企业,找到高水平的软件开发人员越来越困难,在迈向数字原生的历史进程中,企业如何更高效地将产品、设备、业务、流程数字化,只有通过云原生的方式才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
  面对需求的快速迭代,今天企业竞争已经从研发效率、生产效率、运输效率、交付效率的竞争,演进到了软件开发效率的竞争。在过去的40年www.cechina.cn,软件技术演进的一个核心逻辑是,如何更高效地造出更多的“轮子”,让造出来“轮子”更方便、更高效使用,如何集成更多通用模块和功能,不断地被调用和使用。
  容器、微服务、DevOps等云原生技术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甲方和乙方软件工程师的效率。如果说工业时代是用“机器生产机器”,机床是工业时代的“工作母机”;那么数字时代就是用“工具软件开发应用软件”,云原生是数字时代的“工作母机”。
  06,如何构建IoT产业发展的生态?

  在IoT的生态体系中,需要更具弹性的计算和存储,端到边、端到云的连接网络,温度、压力、流量、湿度传感器,数据库和芯片。物联网在很多垂直行业搭建生态,它不是一个生态,可能是100个生态,比如汽车行业是一个生态,钢铁行业是一个生态,零售行业是一个生态,金融行业是一个生态。物联网有很多的生态,也就是有很多的“Windows”。今天回过头来看Windows是怎么形成生态的?
  第一,要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开发工具,丰富的API。这意味着要有大量的ISV来提供这些API。与信息技术SaaS软件不同,物联网涉及硬件的适配认证,谷歌、微软等有大量的硬件适配团队。
  第二,如何提供一个开放平台。IoT行业应用一定会用涉及三个核心技术:硬件、软件和算法。平台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快速搭建解决方案的工具集,能够让不同的人用云原生体系写自己的解决方案www.cechina.cn,需要有丰富的组件库。
  云原生之后,大家不再困扰服务器、交换机、网络在哪,把这些复杂的工作留给电子工程系统的人和计算机系统的人干,而算法软件留给垂直行业的专家来干。
  从阿里的实践来看,阿里AliOS在边缘端和设备端认证了AliOS几百类设备、几百类IOT的应用,通过AliOS上云,就可以快速搭建行业物联网应用。基于AliOS的犀牛工厂的边缘端应用,将服装行业几乎所有的智能设备进行认证,这样就可以快速搭建云工厂,快速部署开发各种应用。
  07,云原生与传统IT技术开发在理念上有何差异?

  今天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是,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与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来解决?
  在过去的40年www.cechina.cn,信息化的重要使命就是安装了各种ERP、OA、MES等烟囱林立信息系统,今天云原生关注的是各种各样的微服务组件。这两种系统开发理念在底层逻辑有何差异:信息化时代软件系统的开发思路www.cechina.cn,从一开始就想解决一个局部问题,没想解决全局问题,顶多是如何从一个点的问题拓展到一个线的问题,但企业需要的是一个面、一个体。
  今天,在云原生时代,尽管人们开发出各种碎片化的微服务组件、软件、SAAS应用,但供给端企业思考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从一开始就思考从解决一个面、一个体的角度出发来搭建一个平台,基于这个平台生态的各种组件、工具、方法、模型,集成生态伙伴的力量,来解决一个全局问题。
  和20年前不同的是,尽管今天我们仍然找不到一家能够给一个大公司提供所有解决方案的公司,估计未来也不会有。但今天人们构建的这套体系和架构、方法论、解决方案、工具,其出发点围绕解决一个全局优化、端到端的优化去做的准备。云原生本身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技术路线上的一个准备。
  08,未来10年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如何演进?

  我们展望工业互联网生态如何演进,生态是怎么形成的?从一个杀手级的应用,然后不断迭代到一个平台?要有更多的开发者愿意用这个工具来开发,同时有更多的使用者愿意使用这个平台。这两个之间能形成一个迭代,完成了从0到1的迭代,这个生态的体系就开始构建了。当然,每一个细分行业中间,可能都会构建多个细分行业的生态。
  在未来五到十年,生态的迭代将是整个云端制造或整个开放体系的重要标志。工业互联网与云端制造体系将经历四个步骤:
  一是开发主体从“平台运营者+平台客户”联合开发,演进为海量第三方开发者;
  二是开发内容从有限、封闭、定制化的工业APP演进为海量、开放的、通用性的工业APP。一个功能模块可能会在几十万的场景中被调用、被复用。开发内容本身形态架构、功能发生了变化。
  三是平台用户从之前有限的制造业企业转向海量第三方用户。客户快速的向第三方去推广。
  四是运营机制,在工业APP应用与工业用户之间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生态体系。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