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2021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在2021年第十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的演讲)
尊敬的郭主席、邬院士、贾主任,各位企业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同大家相聚在此,一起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些重要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正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阶段。前不久召开的两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内外部形势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为全国各族人民制定了共同的行动纲领,体现了我们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伟大精神。我和大家一样也在深入体会和学习十四五规划的精神,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数字化发展、绿色化发展、安全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最重要的三条主线,这三条主线互相交织,互相促进,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内涵。由于我已经从工信部退休,到国科大应急管理学院开始了一段新的奋斗,所以今天想从安全发展的角度和大家谈谈对十四五期间智慧城市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人类正在进入风险社会。
当今世界,全球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且危害程度显著增加。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威胁和挑战主要存在于自然灾害、技术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方面。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对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公众生命、健康、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风险。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发生呈急剧上升态势,本世纪前二十年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几乎占到了上个世纪的一半。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洪水、干旱和强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包括爆炸、火灾和交通事故等的安全事故发生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本世纪前二十年,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世界范围内空难、火灾、危化品事故屡见不鲜。总体上,危化品事故的比重日益增加,同时城市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也呈攀升趋势。
除此之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并且呈现跨地域广泛传播扩散的特点。除了常见的麻疹、结核、艾滋病、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外,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去年开始在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则对全世界各国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二、安全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中之重。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能不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能不能有效管理和处置危机,能不能维护正常社会秩序,能不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1月29日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www.cechina.cn,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进程中,我们会遭遇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种重大风险的挑战。总书记多次说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是在敲锣打鼓中可以实现的,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
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和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的斗争。应对和防范自然灾害和瘟疫传播、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直接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减少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能力,直接体现了社会治理的文明程度。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也应把打大仗、打硬仗,防范化解复杂性、系统性重大风险作为努力的目标。
三、数字化转型为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中,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不断加深,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不断加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
应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力和丰富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要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只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才能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数字时代的新问题。我国正在向信息社会迈进,数字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深刻变革全球生产组织和贸易结构,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全面重塑城市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推动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因此今天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较以往具有高度复杂、高度不确定的特点。这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针对社会治理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上线下分离转为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的大趋势,依靠数字技术的支撑,构建以人为本,全灾种、全流程、全方位、全社会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四、绿色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内涵。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人类社会迈向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实际,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重塑城市发展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从过去几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历程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
一是网络泛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www.cechina.cn,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移动互联网空间的“泛在”,而且还包括互联网主体上的“泛在”,技术空间、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充分融合。
二是数据核心。智慧城市以数据作为核心来推动,数据采集、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应用三方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只有获取准确、及时、丰富的数据流,并进行深入分析,才有可能在优化生产、提升服务、完善管理等方面创造价值。
三是融合创新。智慧城市是技术、应用、服务、商业模式融合创新的产物,融合创新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只有推动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与应用场景的深度磨合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才能真正推动城市走向“智慧”。
四是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应用信息处理速度快、效率高,可为更智慧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达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企业竞争力和市民生活质量的目标。只有广泛的推动智慧应用,才能释放数据价值,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推动城市通过智慧之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城镇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人民对城市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这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是发展的诉求,智慧是时代的主题、韧性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顺应绿色化、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构建新型智慧安全体系将成为城市建设发展重要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低碳发展代表了全球发展共识,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革,孕育全球范围巨大的市场合作空间。
城市是我国人员居住、生产活动、消费行为最密集的区域,也是碳排放最主要的发生地,绿色发展、数字发展、安全发展的重点都在城市,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这一趋势还将持续。绿色发展、数字发展、安全发展不仅仅是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研究分析,“碳中和”将带来2020-2060年平均每年万亿以上的绿色经济投资,和届时约7万亿的年产值规模。
五、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平台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国科大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国科学院强大科研实力和优势学科基础之上成立的新型学院。学院将针对交叉学科和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重点关注城市应急与安全发展。在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我们将持续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支撑和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一是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开展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重要决策部署,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深入研究灾害风险及防治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先进装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自然灾害防治科研平台。
二是充分发挥中科院和国科大多学科交叉和集成创新优势办学。学院将秉承国科大“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加强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打造应急管理现代化高端智库;精准聚焦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整合中科院和国科大科研资源和科技成果,大力推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实践的融合创新,打造防灾减灾救灾实战型科研基地;精准聚焦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短板,积极探索以“政产学研用”和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创新培养模式,打造国家应急管理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三是建立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打造高端交流合作平台。贯彻“小核心、大外围”的布局,汇集政产学研用多方面优势力量,开展全要素、全过程、全链条研究,探索建立新时代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科研体系,率先开展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开发课程标准,构建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国内应急领域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开放集成平台。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建设智慧安全的城市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应用体系。国科大应急管理学院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也希望在应急管理学院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得到产学研各界的支持,共同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不负于时代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