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立股份的前身是由上海冰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国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国家投资公司于1993年合资创建的空调压缩机专业生产企业--上海日立电器,由上海冰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控股75%、日本日立家用电器公司持股25%。1992年公司上市发行80万A股,并更名为海立股份,次年发行5000万B股。2000年,海立股份中方股东--上海冰箱压缩机公司更名为上海海立集团,2004年海立股份增持上海森林电器31%的股权,实现对其控股75%。按照国资委的部署,2006年4月,第一股东--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将所持有海立股份的29.67%股份无偿划转给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气也是公司股东之一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原持股比例为0.82%,经股权转让而成为第一股东,持股比例跃升至30.49%。由于上海电气集团拥有联合开利空调、上菱电机等知名企业,因而海立股份进入后有利于实现与兄弟企业在原材料采购、营销渠道及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协作。
目前,海立股份拥有7个系列350多个品种产品,制冷量覆盖0.8P-5P,是
海立股份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A股流通股东每10股获3.5股对价。由于公募法人股东较多且持股比例均低于5%,因此全部对价851.77万股由发起人国家股东承担,公募法人股东获得上市交易或转让的权利。执行股改后,非流通股东持有的2.17亿股(占总股本47.5%)缩减至2.08亿股(占总股本45.7%),而A股流通股东持有的2433.6万股扩充至3285.4万股,股权比重亦由5.3%提升至7.2%,总股本不变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B股流通东不参与股改。我们预测,公司2006年每股净资产为2.96元,若按照2.5倍市净率计算,目标价格约为7.4元;同样,我们预测2006年每股收益为0.24元,若按照30倍市盈率计算,其目标价格亦约为7.2元;考虑到每10股送3.5股的方案,则支付对价后股价将有不高于10%的提升空间。
尽管我国空调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核心技术--空调压缩机长期被日韩品牌垄断。1992年,海立起步初期只有SG、SH两个系列7个机种,完全依靠日本技术,是以市场换技术,所需材料全部进口,虽然产销较好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但并不掌握核心技术。1995年,在日方技术人员主导下,公司研制出2.5P压缩机,突破日方H系列压缩机最大功率2P的上限,实现引进技术再改进。1996年,公司申请注册"海立/HIGHLY"商标,并建立业内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日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出世界首台TH双转子压缩机,中方首次拥有在设计、开发及核心技术应用上的知识产权,海立股份也是国内唯一有能力生产双转子压缩机的企业。2002年,中方技术人员实现独立研发1.5P SL系列节能压缩机与环保压缩机。近年来,海立股份共开发新品230多种,取得核心技术专利69项,目前产品覆盖了从0.8P-3P全系列,成为国内规格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商,实现了从完全依赖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的嬗变。倚仗技术支持,海立压缩机连续十年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三;2005年"海立"与"日立"空调压缩机总销量占据国内市场22.38%、国际市场15%的份额,出口量占行业出口总量的31.5%,成为全球单厂产量最大的空调压缩机生产商。据公司统计,海立股份累计售出的2000万台压缩机不良品率低于万分之二点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