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控领域最大的事件就是工厂底层与前端办公业务系统的互联,本系列文章将介绍这种由自动化级到企业级的整合。对很多人来讲,这听起来像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制造业的回应,那时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与供应链系统正准备将所有的业务要素联系起来。
然而事实并没有像原来预测的那样发展。
由于要等到事后才能看到这种集成的好处,所以我们今天可以非常容易看到,为什么90年代后期,企业级的信息集成从来没有真正盛行起来。其首要原因就是因为其业务利益不是十分清晰。
在这段时期使用最为频繁的一个词汇是“优化操作”或者其它类似的派生词。这基本就是Jim Collins(《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称之为BHAG的东西,即一个伟大的、多方面的、大胆的目标。BHAG可好可坏,而90年代后期的优化操作,其中大部分在理想化的目标后面,并没有真正业务上的实质内容。
在那个时
在90年代后期,制造业系统集成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订单管理、金融财务、客户管理、运输接货等。对于前端的办公室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制造过程基本上是一个黑箱系统。当然,一些由企业系统来处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也是基于制造层的数据。然而,大多数此类数据的采集是以周或月为周期更新的,然后再输入业务系统。由于数据的更新频率太低,就难以获得企业系统制造商所承诺的快速性和灵敏性。
但是www.cechina.cn,将制造层数据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整合入这些系统又是另外一码事了。工厂底层的系统是运行在动态、实时或准实时系统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运行在企业系统那样的基于事件的平面文件系统之上。这就是引起以下现象的第二种原因,即近十年以来,绝大多数“自动化级-企业级集成”都未像预期的那样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真正付之应用。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技术上的准备并不充分。
今天,制造商和分析专家都已认识到,与上述集成应用领域相关的软件及硬件工业均已经从以往的失败中充分吸收了教训。目前,新提供的解决方案都是建立在对工厂底层数据充分了解的知识层面上。今天的系统集成是基于数据和过程驱动的,而这些数据和过程又是由工程师和操作工“拥有”并加以管理的;这是一种自底而上的集成方案,并非以前那种追求潮流的自顶而下的设计。
根源,结果
对于这种方向性的变化,我们可以列举很多原因,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调整与竞争。
从Sarbanes-Oxley到21 CFR Part 11再到TREAD Act,我们可以看出,制造业能否长期生存,将直接依赖于是否具备以下能力:即分辨生产操作是否与政府调整的步调一致。已经证明一致的数据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会传输并录入到工厂上层的公司系统之中,而那些直接从事调整工作的公司员工是可以访问并且能够理解该系统以及其中的数据。
由于竞争激烈,各地的制造商都在为生存而奋斗。很多产品的差异是非常微小的,并且绝大多数操作工艺都已经从Lean和Six Sigma的推动中获取巨大的利益。大家剩下能做的就是基于数据提取的变革,推动生产能力的增加。换言之,现在的制造业必须提高因为没有有效提取适当的生产数据而效率低下的因素,并且还要以最有效的方式体现出来。
这最终意味着,工程师和操作工将比以往更加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理解且管理那些对于制造业的生存和未来至关重要的数据。
然而,这种现象对于工厂基层员工而言是一分为二的。工程师在此类发展中可能面临两种状态:最好或最坏。
对于那些为这种机遇做好准备的工程师来说,是个展现才华的最好时机,而这场充满了调整和竞争的变革风暴现在已经深入工业领域。
调查结果表明
在工程领域如此重大的转变当中,Control Engineering非常想从广大读者那里得知他们是如何看待目前“自动化级-企业级集成”这一事物的。比如制造业工程方面的工作因此而改变了吗?有多少制造业企业正在将自动化级系统和企业级系统集成?另外,还有以下问题:
■ 技术问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吗?
■ 在此类集成应用中,工程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 将自动化级系统与企业级系统相集成,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 工程师们需要何种IT方面的技能&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