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工业以太网

楼宇自控系统及联动设计

2006.01.29阅读 2529

    在智能建筑设计中, 对于建筑内的各智能化系统设置的设计中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目前存在着几种做法。一种方式是认为应将各子系统进行集成, 即将我们通常所称之为3A的系统进行集成, 这种做法, 在前几年中势头较大。一谈到智能建筑, 就要进行如此的集成, 否则就认为不称其为智能建筑, 经过近两年的大量工程实践, 在这方面又开始有点降温。另一种方式是建筑内的各子系统都相对独立, 各子系统在处理自身系统的工作外, 与其它各子系统没有系统上的物理联系。这种做法, 各子系统工作状态好坏, 完全是该子系统自身的状况所决定,不受其它子系统影响。还有一种方式, 则是有选择性地将某些平时工作上有联系的子系统之间,产生一种联动关系, 也不妨称之为有关子系统的小集成。

    在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方面, 有着不同的做法, 这完全是正常的现象。纵观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真正在建筑界广泛进行规划和设计也只有几年的时间, 也就是从九十年代初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 我国基本建设发展的高峰期间, 在智能系统方面才逐渐被广大业主、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设计人员理解、认识和接受, 并开始着手进行设计

和实施。但作为智能建筑中的一些子系统, 早在80年代就开始进行了设计。自从96年初在上海召开了我国第一次智能建筑研讨会后, 在行业内才真正有系统、有目标地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随着对智能建筑的设计、研究, 才开始提出对各系统的集成问题, 许多承包商在此时, 为了公司业务的发展, 纷纷开始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 打出了系统集成商的旗号。

    然而在国际上, 智能建筑的发展, 并不象我们那样炒作的热火朝天, 而是本着务实的态度, 该具备哪些系统, 就由那些有专长的承包商来承担。需要集成到何种程度, 均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衡量, 在有的系统之间的联络, 可通过日益发展的互联网进行。从而达到各有必要联系的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能够共享。

    关于楼宇自控系统www.cechina.cn,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中对其提得较为明确, 就其功能来看, 几乎包括相当多的方面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 但其主要的目的在于:

    1.确保建筑物(群)内环境舒适;  
    2.提高建筑物自身以及人员与设备的整体安全水平和灾害防御能力;
    3.通过最佳控制节省消耗;  
    4.提供可靠的、经济的最佳能源供应方案, 进行节能管理;
    5.使设备高效运行,减轻人员劳动强度;
    6.不断地、及时地提供有关设备运行情况的资料, 集中收集、整理, 作为设备管理 决策的依据,实现设备维护工作的自动化。

    依据以上的应用功能, BA系统应划分为二个子系统, 它们是:

    1.防火与保安子系统, 包括:
    a.火灾报警与消防控制系统;  
    b.人员出入监视系统;  
    c.保安巡更系统;   
    d.防盗报警系统;
    e.其它需要实现安全监控的系统 (如地震监视与报警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 煤气泄漏报警等等)。

    2.设备运行管理与控制子系统包括:  
    a.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HVAC)系统;  
    b.给水 (含冷水、热水、饮用水) 与排水系统;            
    c.变配电与自备电源系统;
    d.电力供应与照明控制;  
    e.其它一切需要监控的系统 (如电梯、广播、电缆电视等等)。

    从技术角度来看, 这两类子系统的划分, 具有硬件设备资源的共享好, 便于整体的管理和维护 , 可以统筹在正常与异常情况下的设备控制方案,从而达到实现全面的集中监控。

    这种系统的构成方式, 与国际上有些做法是相类似的。只不过我国的消防管理体制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但随着技术的发展, 逐渐在某些地方, 允许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向楼宇自控系统发送信号。既平时BA系统可以从火灾自动报警主机上获取其运行状态的各类信号。火灾时, 火灾自动报警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