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中国制造正在哪些领域做大?

www.cechina.cn2018.04.09阅读 9051

  虽然中国在低端制造的占比已经很低,但全球市占率较高的制造业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中国在中高度技术密集型制造的市占率还不够高。‘做大’不必然代表‘做强’,规模并非是做强的本质,从做大到做强,对中国制造来说既是角色转换,也是时间问题。


  图1:中国制造企业市值前十名,1997vs2007vs2017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从1997年到2017年,中国制造TOP10名单里只有一家企业没有出来过,就是上汽集团。20年前,TOP10里有4家是钢铁石油,5家是汽车家电电脑,1家是白酒。10年前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TOP10里有4家是钢铁金属建材,4家是机械电子电气汽车,2家是白酒。现在,TOP10里有1家是钢铁,5家是家电汽车电子机械,4家是食品白酒医药。中国制造TOP10名单20年间的变化,反映的也是中国制造主导产业的变迁:制造业的重心从中上游转向中下游,从工业类制造转向消费类制造。
  过去20年间,有不少中国制造品牌曾经一度风光无限,但最终又消失的无影无踪,比如彩虹和熊猫的电视机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波导和夏新的手机,哈飞和夏利的汽车,方正和紫光的电脑等。回过头看,不少曾经‘做大’的中国制造品牌,主要是依托了中国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在国内做到了高市占率,但是这些品牌既没有在全球领域内‘做大’,也没有改变整个产业的成本结构或者参与到技术演进的进程中。尽管过去20年间中国制造的上市公司和知名品牌发生了彻底洗牌,但正是当年这些探路者留下的完备产业链基础(包括高效率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才使得今天的中国制造有可能在全球领域逐步做大和做强。
  01
  正在全球领域‘做大’的中国制造

  我们经常听到“中国是制造大国”的说法,中国制造到底有多大呢?笼统地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到全22%。更具体一点,我们将注册地在中国的上市公司和全球上市公司按行业分类排名,中国制造体现的是大而全:首先,全球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都有中国企业参与——就像是奥运会几乎每个项目都有中国运动员参加;其次,中国制造的全球市占率确实很高——就像是中国运动员在每个奥运项目里都有冲金的潜力。


  图2:2016年中国各行业全球市占率排名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仔细数下来,全球市占率超过50%的中国制造有5个,超过20%的中国制造有22个。全球市占率超过50%的中国制造有:中药97%,煤炭84%,家电67%,纺织61%,化肥农药52%。全球市占率在30-50%的中国制造有:铝49%,电气设备44%,基础化工43%,酒43%,钢铁40%,建材40%,建筑机械重卡39%,金属非金属32%,工业机械30%,轮胎橡胶30%。全球市占率在20-30%的中国制造有:电子元件27%,汽车零配件27%,电子设备26%,通信设备21%,纸制品21%,食品21%,摩托车20%。
  我们单看中国制造,也会发现几个特点:
  1.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需求巨大,与基建地产相关的制造业的全球市占率都在30%以上,比如钢铁、建材、建筑机械、重卡。
  2. 中国市占率比较高的制造业,其实都有些技术含量和门槛,但技术密集度不高,属于中低度技术密集型,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特别低端的比如造鞋8%,纸包装10%这一类的市占率也不高了。
  3. 可喜的是,占比在20%-30%之间出现了一些中高度技术密集型制造,但还不够多,比如电子元件,机动车零件和设备,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和仪器,通信设备等。
  4. 高度技术密集型制造的全球市占率都比较低,比如汽车制造16%,半导体14%,消费电子11%,航空航天7%,电脑硬件6%,医疗设备5%,半导体设备3%。
  5. 过去三年(2014-2016)全球市占率提升最快的中国制造主要在电子和通信领域www.cechina.cn,比如半导体、电子制造、电子元件、消费电子、通信制造及服务配套。
  中国上市公司的全球市占率水平反映出中国制造的复杂性,既带有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的发展模式痕迹,也出现了创新引领的新经济萌芽。一方面,中国在全球化初期的生产转移并没有带来技术转移,制造业的整体技术密集度不是很高,多数中国制造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在终端生产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技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具备了自主研发的实力,成为创新迭代的基础。
  02
  ‘中国制造’和‘服务中国’

  中国占全球15%的GDP和19%的人口,除了庞大的‘中国制造’意外,‘服务中国’的全球市占率也很高,而且表现出传统服务、传统零售和科技服务、新零售的混合。其中,房地产和基建(建筑工程、港口、公路铁路)的全球市占率超过40%,传统服务比如贸易、零售、教育和新兴服务比如互联网零售、互联网服务、消费贷的全球市占率都在30%以上,金融(银行、保险、投行)的全球市占率也超过了20%。


  图3:2014-16年中国各行业全球市占率的提升速度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中国公司全球市占率增速前十的行业,除了烟草之外都是服务业,而且是比较高端的服务业,比如:保险经纪,保健护理,软件,资产管理,人力资源,房地产服务,油服,移动电信。市占率增速排名10-20的行业,除了石油天然气钻井和工业气体,也都是服务,还包括航空货运与物流。


  图4:中美独角兽企业对比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仅次于美国,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娱乐、生活服务这些领域,在硬件、软件、科技、制造这些领域的独角兽依然稀缺。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良好的互联网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链基础,培育出了互联网+服务业的规模红利。然而随着上网人数和网上购物的饱和,互联网+服务业的红利事实上已经到达瓶颈。
  理解近50年科技的发展,其实就是在软件-硬件-软件-硬件这个路径上反复突破瓶颈,发展到今天就是互联网-硬件-物联网,未来的突破在互联网+制造,又需要在硬件(5G、物联网、智能制造)突破瓶颈,所以互联网+服务业的升级依然离不开制造的升级和强大。
  03
  中国制造的进口替代

  2017年,中国进口工业品前十是:集成电路,汽车及其零部件,仪器仪表,初级塑料,显示面板,计算机零部件,铜制品,医药品,飞机和航空器,电子元器件。里面除了初级塑料和铜制品这种依赖原料的中低端工业品以外,其他八种工业品都实现了国产化率的提升。中国制造对进口工业品的替代正成为趋势。
  我们从进口替代的角度看中国制造的‘做大’,用“本国消费驱动的本国总产出比全球总产出”测算中国制造各细分行业的进口替代率。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进口替代率较高的中国制造包括:制药,电气设备,汽车,运输设备,计算机、电子、光学产品,石油炼焦,化学化工等。细分行业中,进口替代率较高的还包括: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环保机械、塑料橡胶、有机化学等。


  图5:2014年中国各行业进口替代率排名(本国消费驱动的本国总产出比全球总产出)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我们从出口的角度看中国制造的做大,得到的结论也是相似的。过去十年(2006-2016),中国制造净出口额的复合增速排名靠前的行业包括:材料(塑料橡胶、材料技术)、机电设备(电机、音像设备、核电)、光电技术、计算机通信、运输设备、化学化工(无机、有机、化肥)等。


  图6:中国制造各行业净出口额复合增速(2006-2016)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04
  从做大到做强

  进口替代发生在模仿-跟进-赶超的过程中,表现为市场份额上升-净出口额上升-进口额下降,所以进口替代率的上升和净出口额的上升,都证明了中国制造在一些领域正在做大。然而,一旦中国制造在某个领域成为全球同行中的规模冠军,如何引领创新就成为了新的挑战。‘做大’不必然代表‘做强’,尽管‘做强’一定首先会表现为市场份额的扩大,但规模并非是做强的本质。从做大到做强,关键的问题是:是否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产业链的高附加值阶段发生了替代?是否从价值链的下游迈向中上游?是否掌握了技术能力并能够迭代创新?
  一个正例是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不仅在规模上成长起来,并改变了产业的成本结构,而且主动参与到新技术演进的进程中。而反例是被液晶技术打败的以彩虹为代表的中国彩色显像管工业,虽然一度做到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但遇到液晶技术的替代时被打得措手不及,究其根本还是过去的中国工业与新技术的演进过程基本绝缘,既不了解显示工业技术的进展,也难理解新技术的影响。
  从做大到做强,对中国制造来说既是从跟随者模仿者到领跑者创新者的角色转换,也是一个时间问题。虽然中国在低端制造的占比已经很低,但市占率较高的制造业多数属于中低度技术密集型,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中国在中高度技术密集型制造的市占率还不够高。
  中国在集成电路、高端机床、高分子化学材料、航空发动机、高端机械元件等领域还存在明显差距,仍有大量仪器仪表非常依赖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和耗材也非常依赖进口,中国的喷气式民航客机ARJ21也仅仅是才完成交付。中国制造从做大到做强崛起,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寻找正在做强的中国制造和其背后的核心资产,是我们未来两期的内容。
  延伸阅读
  中国制造在世界处于什么位置?

  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在报告中说: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
  苗圩说,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为什么中国制造是第三梯队?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都在争相介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中,随着比较优势逐步转化,全球制造业版图将被重塑。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在制造业基础及最前沿科技创新方面仍将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中,德国、日本等国家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一些后发国家有望通过技术、资本和人才积累,通过产业升级进入这一梯队。第三梯队中,大量的新兴经济体通过要素成本优势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也将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在制造业版图的重塑过程中,第一和第二梯队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第三梯队有望升级,但也仅仅是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当然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与先进国家相比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
  ■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发生”,这就是工业生产的第四个阶段,即智能制造时代,或工业4.0。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
  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目标,其中尤其提出了创新推动战略,提出到2020年将建立15个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弥合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断层。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要30年不懈努力!
  看看近几年制造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出现的倒闭潮,并不都是因为低端和落后,而是因为整体走进了“高风险、低回报”的怪圈。真正搞升级换代,要让资金流入制造业的创新环节而不是让创新者承担最大的风险;同时要回归常识:真正的创新是需要积累的,不会在浮躁的追风口环境下诞生。
  中国在制造业上要走的路有多长?30年真的不算长。只是在当前的环境和价值取向下,由谁来走完制造业的下一个30年?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