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警惕智能制造“空心化”风险

www.cechina.cn2017.10.13阅读 12305

  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存在“空心化”风险,智能制造的巨大需求很有可能成为少数国外核心技术拥有企业的盛宴。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可是,在不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情况下贸然“进攻”,就很有可能演变为充斥着大量外国技术和装备的“智能制造”,这无异于又一次“市场换技术”。
  正如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近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上所指出的,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存在“空心化”风险,很有可能出现智能制造的巨大需求成为少数国外核心技术拥有企业的盛宴。
  要想规避“空心化”的风险,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脚踏实地地精益生产
  还没做好准备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概念,“互联网+制造”就是德国推出的“工业4.0”,美国将其称为“工业互联网”,中国称之为“中国制造2025”,但三者的本质内容却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智能制造。
  然而,面对智能制造的来袭,很多人并没有做好准备。全球制造业领袖峰会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只有13%的人表示已经完全理解了“工业4.0”,准备好面对所有的挑战;64%的人只在某种程度上做好准备,而仍有大部分人表示完全没有准备好。


  全球制造业领袖峰会联合发起人David R. Brousell表示,技术、组织、领导力这三个维度的变化,才能撑起真正的智能制造,其中最大的挑战或将集中在领导力上。未来,协作将在制造企业当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工业4.0”要想达到未来愿景,就需要跨部门、跨界限地进行领导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并了解相关信息从而应对变化,更好地利用员工的技术和技能。
  “我们在下一代领导力的调查当中发现,企业领导人当中,有很多还是觉得并不能保证未来一定能够成功。”David R. Brousell说,“工业4.0是任何一个制造商都无法怀疑的趋势,唯一的问题就是你能否去好好利用它,这是所有制造商都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同样没有做好准备的还有中国的制造企业,朱宏任表示,虽然对于新一轮工业革命广大企业都热情高涨,但是在智能制造的认识、路径选择、重点改造方向、实施策略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困惑和误区。
  企业的困惑并非空穴来风,中国制造业成功转型智能化的确没有十足的把握。“当前,跨国软件巨头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的生产控制及操作系统,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所需要的关键基础零部件、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却严重缺失,形成智能硬件发展的硬伤。”朱宏任分析道。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李立也以数字化为例表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在一个非常初级的起步阶段。85%的中国企业仍然处在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阶段,60%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不仅如此,朱宏任还指出另一个问题,国内尚未形成智能制造的产业生态,不管是传统工业控制领域,还是信息化领域的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都难以满足企业智能化改造。总体来看,中国尚未形成一批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有架构体系的供应商。
  在管理上精准发力
  在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王玉林看来,智能制造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技术创新就是要集中在制造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上,管理创新就是要解决与智能制造匹配的全价值链问题,打通科研、生产,其基础就是精益管理,从而实现成本最低化,企业效率最大化。
  王玉林认为,精益管理核心就是全价值链体系化,全价值链体系化就要从技术研发到采购供应,从生产制造到经营管理以及直接创造价值的环节,都要成为精益管理的实施主体。
  “从管理的全要素、运营的全流程,全方位地进行价值流分析,全面优化业务流程,消灭那些不能产生价值的环节和活动,并把成本、研发周期、劳动生产力等经营指标的改善作为经营管理长效的评价标准。”王玉林说。
  MC(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清海也指出,支持精益生产的必须是高层的创新意识。他说:“如果企业想推进精益链的管理,经营者、管理者对于精益的认知是首位的,因为掌握公司资源的是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如果没有这个认知就会造成下面一大堆人的怨气。推进精益,研发的人不会懂,一定是高层对精益的认知非常关键。”
  马清海表示,中国企业要发展智能制造,还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和产品的传承,否则再怎么数字化、智能化www.cechina.cn,也没有意义。企业必须要学会革自己的命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继承的同时还要创新。
  王玉林则建议建立共享知识库。以流程构建为依托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以知识库为支撑,建立全面的标准件、元器件、基本的材料等的知识库,并建立共享使用机制,将有利于促进智能制造的兴起。
  “如果说智能制造是一场即将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的浪潮,那么制造思维变革为首要,员工和企业的精益思想、管理与创新驱动为支撑,设备系统的升级为基础,各个环节都缺一不可。”朱宏任总结道。
  朱宏任还建议,中国要确立“以我为主、需求牵引、多路径协同推进”的智能制造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国内消费需求升级和各类产业智能化改造需求的市场牵引作用,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政府支持运用市场机制组成创新产业联盟,充分鼓励各产业、企业探索多种路线的智能制造发展路径。
  仍需脚踏实地
  事实上,中国有很多产品都讲究精雕细刻,这些产品在小规模生产的时候质量能够保证,但是一遇到大量生产,质量就出现了问题,所以世界上认为中国制造是中低端制造。
  “中国的企业做智能制造能到西门子这种程度的也是凤毛麟角,如果精益生产基础没有达到的话,那么盲目地提‘智能制造’好像有点贪大,一定要脚踏实地,按自己的发展阶段,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茂津直言。
  如何脚踏实地?爱波瑞集团副总裁王月有着更深的认识,“过去我们讲精益生产,总认为是生产制造系统的事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但是研发、采购、服务在价值链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研发方面,5%的投入可能决定了80%的成果。”
  王月认为,大规模个性化的定制对于企业研发设计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发挥整体的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才能把企业经营效果、效率、价值做到最大。
  他表示,企业价值链分为研发设计、采购工业、生产制造、提高服务四大环节,而在未来,生产制造的价值对企业会越来越低。由于个性化的需求,企业要在研发、服务、营销环节上提升价值,才能面对未来的全球化市场。
  此外,追求市场服务的高附加值,也是企业又一个获利的源泉。“比如,中国中车的智能仓库、智能物流、智能配送在精益的基础上已经扩大到整体供应链和供应商,甚至外部企业的身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王月举例说。
  他还表示,制造体系的深耕潜挖将是精益持续改进的动力。“德国的制造业工厂,精益制造就做得非常扎实。企业要成功就必须得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企业高新技术的创新用以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提高企业的含金量和品牌效应。”
  “此外,要延伸精益全价值链在企业产品服务领域里的作用,拓展获利的渠道。还要进行模块化导入,搭建网络信息化和数字化系统。用精益全价值链管理夯实企业的基础,实现智能制造。”王月补充道。
  “不管德国企业也好,中国的制造业也好,一定要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精益,把精益全价值链一步一步做到位,一步一步通过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王月说。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