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17)解读

www.cechina.cn2017.09.29阅读 65800

  本文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信息化标准研究室主任李君在8月25日举行的2017中国两化融合大会"智能制造专题论坛"上所做主题演讲录音整理。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信息化标准研究室主任李君:


  2017年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是本次大会发布的7本系列报告之一。报告对全国省、市、行业以及央企当前两化融合发展的详尽指标进行了全方位的刻划,数据基于对全国75000余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在持续周期性监测的基础上挖掘和分析所形成的。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发布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已经连续多年。2017年数据地图显示了五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我国的两化融合发展整体情况,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监测是基于国标23020进行的,有一完整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测算的方法。基于这套模型监测,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以100分为满分,2017年达到了51.8分,从2012年到现在,平均每年都以2%-3%的速度在强势增长。
  基于标准,我们把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分为起步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达到集成,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是企业迈入两化融合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到2017年,中国有19.3%的企业能够到达集成提升以上阶段。在我们国家体量最大的47.7%的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里面,有22%具备了跨越综合集成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可以预期我们有很大体量的企业会跨越综合集成。


  第二个我们从数字化集成互联,还有智能协同等不同的层面,也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对我们企业发展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刻划。我们发现从不同规模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不同是:企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或者说我们国家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的问题——好的企业、大规模的企业里,智能制造方面已经取得突破和进展的企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超过了14%,而总体上只有5.6%左右。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重点监测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需要达到的目标分别是64%和40%。总体上,大型企业或者中型企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已经是超过了这个目标,但是小微型企业可能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个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结构性矛盾。
  从全国不同的省市的角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西南的四川、重庆等地方,是我们两化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高地。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示范城市,70%以上城市的水平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不同行业由于流程型、离散型或者混合型的生产特征不同,推动两化融合侧重点各有区别。比如原材料行业,现在大部分行业聚焦于通过数字化技术或者智能技术去解决生产智能化的问题。装备行业客户需求差别非常大,生产研发复杂度比较高,现在主要通过“互联网+”或者ICT技术的应用,向价值链的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形成新的价值点。像交通装备制造、汽车、机械行业,数字化普及率和数据化研发设计的普及率显著高于其他行业的。像消费品行业,是离终端最近、触网最多的行业,其最重要的是通过两化融合解决用户需求的精准采集、快速传导和实时响应,
  我们看到食品、服装等行业的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互联网转型指数是领先于其他行业的。


  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如上所述,综合集成是企业两化融合迈向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目前,全国平均水平为19.3%,央企平均水平是42.4%。央企在推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还发挥了对供应商、产业链上下游的辐射引导作用,带动了两化融合显著提升。


  从新模式、新业态的角度,如何看两化融合如何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两化融合是企业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必不可少的路径、手段。例如,网络化协同研制、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就是在离散行业探索新业态、新模式的重点方向。上图显示了新业态、新模式的全景以及相关的突破口。
  在网络化协同研制中,全国大概离散制造企业里面有31%的企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在这方面是取得一定进展。做网络化协同研制最重要是实现和客户、配套厂商以及各个协同方的协同研制。离散产品研制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各方专业人参与,未来更需要客户参与进来。突破网络化协同研制最重要的是要构建能够多方参与的协同平台,并且把协同机制明确下来,这是在网络化协同研制方面进一步取得突破的最关键突破口。
  第二个服务型制造,刚才提到就是现在在服务型制造方面转型最为明显的是装备行业。装备制造行业在前期研发以及后端的复杂产品售后服务这个闭环过程中去做价值链的延伸和重构。我们的数据显示,企业做服务化转型当前最关键的是能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产品和需求的定义一直到最后各个环节的数据互通和业务集成。
  第三,个性化定制是我们在当前新模式、新业态里面追求的。其中,如何准确感知用户需后、用软件或者机器听得懂的语言精准表述和定义客户需求,基于客户需求实现柔性生产,这是个性化定制的最为关键的突破口。
  第四,平台化运营,是现在“互联网+”所追求的最新的运营方式。我们希望像消费领域一样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能够在工业领域实现数据整合,资源会聚和新生态的构建。这里面,全国应用工业云平台比例大概38%,实现双创平台的大企业、骨干企业中双创企业平台运营的是60%。未来平台化运营取得突破,更重要的就是一个接地气,能够把各方面的机器数据、生产数据采集上来的平台,另一个要想清楚如何构建这个平台化运营的生态。
  另外,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就绪率全国是5.6%,要想实现智能制造的突破发展还需夯实企业内部的综合集成。


  从工业4.0评估视角,来审视一下我们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工业4.0提出来以后,也提出了一个4.0评估模型,就是中间的双环模型。它跟两化融合的评估模型可以是说构建的维度不一样,关注点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对照它这个模型,可以从四个方面回过头看一下。对标它,看看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得怎么样。


  总体上我们是从2.0向3.0过渡的阶段。在战略和组织层面,不管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两化融合,都希望企业把这些方面的发展融入到企业的战略,跟企业保持战略一致性。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是在业务层面去推动两化融合或者工业4.0,能达到战略层面的只有24%。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把这些工作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去推动。在这个层面上对企业的内部组织、业务流程做更多的优化和重构,而且我们要随着工业4.0的推进,去实现我们企业内部对员工的精准赋权、精准赋能,要让需要具备某种技能的员工,及时得到这样的能力。


  从智能工厂的角度来说,建设智能工厂,CPS是实现智能工厂的一个体系,我们希望工厂的数字化建模、工厂的运营通过数字化实现控制和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制造执行层和过程控制层,数据的缺失或者说不完整是我们对工厂运营进行智能化控制的短板。


  智能运营是在企业数据自动化流通以后,实现企业内部所有业务的自流动、自决策、自优化、参数自调整的理想状态。根据我们的数据监测,现在全国只有6.8%的企业能够实现内外部的信息共享。所以我们希望进一步推动企业实现内部数据的互通和产业链之间的数据共享。


  说到产品与服务,给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是我们最直接面向客户的东西。我们监测到,要想去探索新模式,具备产品的智能化,是我取得突破的重要的催化剂。如果缺少智能终端,对用户数据、产品运行数据缺乏采集和监测,很多的服务模式的突破都缺少基础。


  最后www.cechina.cn,分析一下两化融合绩效产出,这是所有从事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作,所关注的最重要的一点。
  首先我们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在企业层面,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平均水平占企业营收的比例是0.25%,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达到了大概是1%,这是我们在投入上的差距。从产出的角度,当两化融合到达综合集成,也就是实现企业内部的互联互通、业务的互联互通以后,两化融合对企业经济效应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我们数据显示,与单项覆盖以下阶段的企业相比,实现综合集成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平均高出21.7%,从产出的角度来说,全员劳动生产率则要高出40%,投入产出扩大效应非常明显。第二个角度,用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数据,跟上市公司,包括创业板、中小板、深圳主板企业的市值,做一个比对分析,我们会发现除了初创企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企业两化水平和上市企业的市值是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而且随着企业市值规模的扩大,显著的相关性是越来越强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两化融合是上市企业去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我们去比对上市企业在两化融合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和全国的企业做平均比对的话,我们会发现前者各方面都具有显著的领先优势。而在上市企业和全国企业做比对的时候,在关于两化融合方面人员设置、职能设置、高管配备,领先是最为显著的,达到75%的领先优势。


  从行业来看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这个行业投入产出的最重要衡量指标,重点行业,比如说纺织、石化、机械、交通等等,我们发现与行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且像机械、纺织、电子、轻工等行业,当两化融合水平跨越了中值线以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了提升。


  在宏观层面,两化融合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正面效用。通过两化融合带动企业在研发、服务这样价值链两端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多,在国民经济里面的比重越来越大,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对于经济质量来说,通过两化融合的投入产出,劳动生产还有技术进步都是同步提升的,所以对于我们经济的提质增效以及升级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说我们说,两化融合对产业理论、经济社会、产业生态发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从未来发展来看,随着两化融合的发展,经济发展理论、管理理论、产业发展理论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的社会现象,或者经济发展现象,都很难用现在传统的工业时代所形成的理论去解释,所以说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产业发展理论正在孕育。两化融合生态系统不断完善,也为新产业理论的孕育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参考和依据。
  第二,在两化融合的促进下,各个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越来越快,两化融合也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社会的角度看,对于综合用工、劳动成本的影响非常大的。数据显示,随着两化融合的发展,单位产品综合用工数量的降低在不断增长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两化融合越往前发展,一些原有的岗位会逐渐减少。但随着两化融合阶段的跃升,也会新增一些用工。上图显示,达到综合集成位置时候,两化融合所带来的新增岗位的用工会有大幅提升。当然减少的用工和增加的用工是不一样的岗位,这既是结构性的调整。这就要求对于劳动力市场人才的精准匹配,也要远近结合,提前做好准备。
  最后www.cechina.cn,随着两化融合发展,工业产业生态也会带来新的变革。以前的单个企业发展的模式会越来越会向多企业、或者说基于平台的产业生态演进。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