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全新工业4.0模式:逆转买卖方的主从关系

www.cechina.cn2017.05.08阅读 4361

  工业4.0源自于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崛起,再加上传感器物联网、数据分析等技术日趋成熟,才进而引发这场变革。可是,许多企业在面对工业4.0的浪潮时,常常容易一股脑儿地去升级硬件,而不进行市场调研、思考其他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从2011年以后,大家或多或少有听过工业4.0这个词。然而,这名号虽然喊得响亮,但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企业不了解它的概念,即便想去了解,也摸不着头绪。
  就我所知,光网络上对于工业4.0的定义就有上百种,不同的企业及学术机构也大多抱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连身为先驱的德国“工业4.0工作小组”至今也没有针对“工业4.0”给一个清楚的定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与其去钻研什么是工业4.0,不如先来探讨工业4.0是怎么来的还比较实际。
  工业4.0从何而来?
  工业4.0一词最早出现于2011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众所皆知,德国为制造业设备出口的第一大国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即便历经08年的金融海啸,还是在工业的表现上领先全球。尤其过去几年,当其他先进国家纷纷将重心从传统制造业转向互联网经济时,只有德国依旧抵制“去工业化”的潮流www.cechina.cn,持续巩固它的实体经济。
  可惜的是,德国后来发现在2006年到2011年的期间,他们的出口总值几乎没有成长。推就其原因,他们发现了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来是德国的产品质量实在太好了,一台工具机虽然用了二十多年都不会坏,但也降低了与顾客的交易频次,再好的产品终究只能赚一笔钱。二来是德国人也渐渐发现,顾客的胃口被养大了,他们认为产品有好质量是应该的,因此开始不愿意为了提升产品质量而多付大额的溢价。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德国业者开始被迫调整其商业模式。


  2013年4月8日,由德国企业—博世(Bosch)所领军的工业4.0小组,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正式向全世界提出工业4.0的概念。工业4.0的概念提出后,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各国也陆续提出相对应的政策作为应对。
  像是美国就提出“再工业化”、“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并筹组工业互联网联盟;日本则提出“工业智慧化”;韩国称之“制造业创新3.0”;法国则叫做“未来工业”;连长期以来以金融、服务及观光为主要产业的英国也提出了“工业2050战略”;中国高喊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这些名称虽不同,但核心意义其实是大同小异。
  无所适从、众说纷纭的概念
  介绍完工业4.0的由来后,那么工业4.0到底是什么呢?大致看来,以工业发展的历史来说明是相对普遍的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气动力诞生,让英、德等国实现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开始使用电力,流水生产线与大量标准化生产随之而起。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使部分生产环节得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代表着以“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缩写:CPS)以及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缩写:IoT)为技术基础,整合既有的工技术、销售、产品体验,并在商业流程中整合客户与商业伙伴,建立具资源效率、自主意识的智能工厂
  除了以发展历史来介绍外,也有人试着以组成因素来介绍工业4.0。比方说,有人就认为物联网(IoT)加上智能机器人(IntelligentRobot;缩写:IR)加上大数据(BigData)即为工业4.0。而也有人说,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智能工厂、智能机台控制者等元素组合就是工业4.0。此外,亦有学者说将CPS、物联网、智能工厂、服务网络搭配起来就是工业4.0。不过,若单以上述说法来解释工业4.0,好像又有点过度简化。
  由标准化走向个性化的转型之路
  其实,在我看来,工业4.0代表的是买卖双方在交易主从关系上的逆转。自十九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传统工厂便开始引进生产线流程,实现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然而,为了防止大批量的商品滞销,传统工厂试图将消费者的需求固化,强迫他们去接受那些标准化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英文里的mass(大众)这个词在二十世纪才出现的原因。在需求日益固化的情况下,顾客即便买不到最想要的,但也不至于得到最坏的。
  但随着近年互联网、电子商务乃至于智能手机的兴起,人与人、人与信息、信息与信息之间开始快速流通,过去人们被僵化的需求开始又被挖掘出来,而且相较于一百年前,越来越多人也开始负担得起个性化商品的价格。在整体市场的快速变化下,工厂开始面临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换线率越来越高、交期越来越紧的窘境。
  而工业4.0的出现,便是要改变这样的窘境。所谓工业4.0,就是将传统制造业的思维由“企业决定产品”转向为以“消费者决定产品”的商业模式。而这个想法的实践,必须透过智能互联、智能生产、智能工厂相互搭配才得以成真。
  “智能互联”,意指借助互联网连结消费者与工厂,让消费者能实时满足更高级的消费欲望。“智能生产”,则指透过互联网去串连上下游厂商与同业工厂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经由工厂之间的协同作业,才有办法迅速生产、交货,满足客户需求,发挥整合综效。“智能工厂”,意指透过工厂内部的智能网络,使得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乃至于机器与零件都可以自由沟通、交换信息。而一开始所说的CPS、IoT等技术,都是用来支撑这些概念的基底。
  情况不同,转型路径也自然不同
  工业4.0源自于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崛起,再加上传感器、物联网、数据分析等技术日趋成熟,才进而引发这场变革。可是,许多企业在面对工业4.0的浪潮时,常常容易一股脑儿地去升级硬件,而不进行市场调研、思考其他商业模式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不免忽略了工业4.0的本质是来自于顾客消费习惯的改变。
  在我看来,思维上的改变,比硬件升级还要重要的多。在有限的资源下,企业转型应当是该精兵简政、正中要害,而不是看到别家公司买了什么设备,就马上抢着跟进,最后钱烧完了,转型也转得四不像。也就是说,企业进行导入规划时,必须了解到各自情况不同,演化路径也自然有所不同。
  例如,全球前三大商用喷射引擎公司—英国劳斯莱斯(Rolls-Royce),在90年代末期,便体认到航空公司最关键的需求:“使飞机能随时保持在最佳的飞行状态,”因此率先在业界将商业模式由原先的“贩卖引擎”转换为“贩卖飞行时数”。
  在这样的模式下,劳斯莱斯将引擎出租给航空公司,并依传感器所记录的飞行时数计费,而航空公司也能在出租期间享有劳斯莱斯所有维修管理的服务。劳斯莱斯也是在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后,才大力发展引擎感测技术,进而编制了约200人左右的“引擎健康管理部门”,进行全面性的革新。
  思维不改变,就等着被淘汰!
  马云曾说过:“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小至企业、大至各国政府,工业4.0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关注焦点。然而,在环境快速变动下www.cechina.cn,传统制造业相对于新兴产业,更容易因过往的成功惯性、僵化的组织结构而较晚做出应对。尽管目前尚处在工业4.0的早期阶段,但所有经理人仍应提早下功夫,重新定义企业所属的产业疆界,并思考如何在这波趋势中取得先机,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大环境给淘汰!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