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市场分析

我国传感器产业链日趋完善,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

www.cechina.cn2016.09.13阅读 1233

  自“十三五”规划发布以来,智慧城市物联网计划再次将传感器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智慧城市的“桥梁”的传感器,产业也迎来了大爆发。市场调查数据表明,当下我国已拥有近1700多家专门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究的企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1200亿。
  麦肯锡报告指出,到2025年,物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2.7万亿到6.2万亿美元之间。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入口,物联网的“心脏”,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市场布局遍地开花 我国传感器产业链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以微型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为核心的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得益于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与国外的差距正逐步缩小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产业布局得当更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产业链的完善,传感器的多元化应用推动物联网各垂直细分行业格局形成,例如工业、汽车电子、智慧农业、智能家居、机器人等等。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将每年为全球经济带来高达3.9万亿~11.1万亿美元的影响力。未来每一种传感器或许都将带动一个数以百亿、千亿的产业。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传感器消费市场,在传感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链布局、传感器垂直应用行业格局形成及全球市场占有率上都将体现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已有1700多家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其中从事微系统研制、生产的有50多家。同时,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
  国内也建设起了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分别为:安徽基地www.cechina.cn,主要是建立力、光敏规模经济;陕西省敏感技术产业集团公司,主要是建立电压敏、热敏、汽车电子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黑龙江基地主要建立气、湿敏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
  把握市场痛点 以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虽然当前我国传感器产业链日趋完善,但在众多传感器研发企业中,95%以上都属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研发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差等发展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如何分步去解决?如何提高综合竞争力,并逐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首先,我们先从几个不同方面展望一下未来传感器市场的发展趋势。
  从传感器种类来看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分别占21%、19%、14%。
  从应用领域来看,工业、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消费电子四部分是传感器最大的市场。国内工业和汽车电子产品领域的传感器占比约42%左右,而发展最快的是汽车电子和通信电子应用市场。
  从市场需求来看,201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200亿元左右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未来5年传感器复合年增长率为9.5%,2020年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突破1800亿元,这一规模足以形成传感器产业和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我国传感器厂商除了要提高自身技术研发能力,更要把握市场痛点。当前,传感器除了在工业自动化系统、大型重点工程配套以及汽车电子化、家电类产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外,在现代农业、环保检测与治理、医疗卫生以及食品检测类市场领域里的应用前景也无法估量的。
  此外,国内水资源控制系统和家电类商品正处于由传统技术向节能减排和技术升级的发展阶段,变频式空调和家用吸尘器、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特别是大型中央空调器已开始大量使用压力控制、温度调节等系统,这就为各种传感器在家用空调、洗衣机、吸尘器、家庭供水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构成了我国新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增长点。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