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永不过时。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社会倡导“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制造的基因中,需要大国工匠的技艺,更需要精神品质作为榜样的力量。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
大国工匠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推手
2016年全国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强调“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应抓好的三方面重点工作时提到工匠精神,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点燃了人们关注周围优秀技能人才的热情。
工匠精神的概念比较宽泛,然而它的内涵却指的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正如财经学者吴晓波所描述:“工匠精神就是,做电饭煲的,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粘锅;做菜刀的,让每个主妇手起刀落www.cechina.cn,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让每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快速做大及时赶超是解决物质短缺的主要矛盾,使我国的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也造就了一批技能水平卓越超群的人,即高技能人才队伍。是这样的一批人在支撑着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的实现,不断提高着产品质量,打造着中国制造的品牌。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要做成工业强囯、强省,不仅要有生产流水线,更要有艺高的工匠和大师,这就必须要重视工匠、培养工匠。
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冯根福表示,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也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其中明确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工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就一定要有人才支撑,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
培育工匠精神 是一家企业能否打造“百年老店”的基础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从“十一五”开始,按照人社部的部署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陕西省首席技师管理办法》等,涌现出窦铁成、万胜强、孙金艳、付浩、黄孟虎、杨峰等一批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先后有28名优秀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我省传承工匠精神的代表。同时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加大政府投入,依托大型企业和技师学院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助推技能人才培养发展。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卢山冰认为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工匠精神并不局限于制造业,其实各行各业都需要。既可以带来精准耐用的手表,成像清晰的镜头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也可以是不开线的外衣或在某个领域改进、革新并获得市场认可的孜孜追求。
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冯根福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谓工匠精神,就是热爱你的事业本身超过给你带来的眼前利益,沉下心来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而一个企业有关生产的设计、蓝图和标准,都需要工匠来实现。那么培育工匠精神,就是一家企业能否打造“百年老店”的基础。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人士昨日表示,这次展示我省各行各业“大国工匠”活动,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有益尝试,将引导更多的人沉下心来,在本职岗位不断超自我,晋级为行业大师;也会引导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中,赢得人生出彩的更多机会。
“大国工匠”带来榜样激励
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制胜关键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各行业都需要的精神品质。卢山冰认为,中国社会需要更多的大国工匠,它体现的应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不但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做出成绩,同时他的工匠精神也能感染和带动周围的人。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中国的经济与制造业水平才能升级提高。
冯根福说,工匠精神可以带给一位匠人流芳百世的名誉,也给予一个企业“永葆青春”的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工匠精神也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制胜关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我国正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压减钢铁、煤炭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但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是去产能、去库存这么简单,还要通过传承工匠精神,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各种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级工匠、超级工匠,培养工匠团队,这也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制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