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聚焦人才培养 高校助推“中国制造2025”

www.cechina.cn2016.04.07阅读 160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有“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之称。建设制造业强国,核心是创新,根本是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技研发的高地,高校责无旁贷、大有可为www.cechina.cn,理当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强力推进器。
  高校要“顶天立地”,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创造源”。“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这对于高校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虽然高校历来就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2015年全国三大科技奖74.7%出自高校,但高校要想在科技创新中更加有所作为,还须以全球视野、更高要求自我加压,在“顶天立地”中成为中国制造的“创造源”。“顶天”,就是要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难题;“立地”,就是要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关乎民生福祉的科技问题。无论是“顶天”还是“立地”,高校都应当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和价值追求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坚决摒弃自娱自乐式的所谓创新研究。要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和重点领域,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基地,助推国家产业升级转型。

  高校要“以人为本”,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库”。当前,我国制造业人才不仅资源总量不足,而且结构矛盾突出,高端人才特别是高科技研发领军人才、高水平工程师和一线实务型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远不能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需求。高校是国家制造业人才培养主阵地,应坚持“以人为本”,成为中国制造的强大“人才库”: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所提出的新要求www.cechina.cn,及时改进、完善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对研究型人才、技术创新型人才、专门技术型人才和具有多学科视野及“大制造”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探索,将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 ”、智能制造等新兴内容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要大力建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由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制造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选用的无缝对接。
  高校要“产学研结合”,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孵化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度与“中国制造2025”的建设度息息相关。当下高校每年都产生大量高新技术成果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但真正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还不到10%。只有深化“产学研结合”,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转化率,高校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孵化器”。高校要建立起一支与市场结合紧密,可提供包括专利申请、市场开拓等专业化、职业化优质服务的孵化队伍,从而让广大专家学者潜心科学研究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并确保专家学者合法权益,确保高校科研成果及时在市场成功转化。同时,高校要有效整合政府和企业资源,大力建设包括大学科技园在内的孵化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不断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速度。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