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闭幕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是应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23万个机器人当中56%的机器人是中国在使用,其次是日本、美国、韩国。
中国有如此巨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产业创新弱、产业相对小、竞争能力差,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瓶颈”。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认为,这反映了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现状。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壮大。
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遭遇核心技术瓶颈是国产机器人崛起的一大“心病”。我国机器人三大关键部件——电机和服务器、减速机、控制系统主要来源于国外厂家。不少国内企业只是购买进口零部件后集成组装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说:“不仅仅在机器人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我国机器人本身的技术性能,比如精度、稳定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方面与国外产品也有一定差距。”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应用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宋晓刚说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机器人不像其他设备,买一台看看说明书就可以用了。它一定要根据用户的生产单元或者生产系统集成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需要解决好不同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与机器人进行很好的集成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认为,“我国机器人产学研结合力度和效率仍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落后于创造力活跃的欧美国家。现有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成果转化机制和科研评价体系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求,改革是唯一出路。”
工信部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量以年均58.9%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5到1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将高速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工业机器人市场年需求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约80万台。
需求增长拉动技术提高。“实现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智能灵活的机器人大有可为。”王天然说:“中国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设计技术并积累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经验。有一些公司已经在市场当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了良性的循环。”
“我国机器人产业基础低、市场大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而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说。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中。坚持创新发展,靠创新塑造增长新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才能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
专家介绍,创新驱动促进未来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化进程,必须从多种途径寻求“突围”和赶超,从市场、企业、政府等几方面探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制定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正在组织制订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发展的步骤、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与零部件以及产业化路径。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走中国特色的差异化机器人发展道路。陈小平介绍,相较于工业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和新型机器人领域,国内外差距较小。未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要想实现“弯道超车”,最可能的途径就是发展服务机器人。
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中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宋晓刚说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对机器人产品的检测、评定和认证,要有一个国家级的、公正的、第三方的检测评定机构,这既可以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又是对机器人产品的应用客观通过检测、评定来加以引导。
工信部装备司处长王建宇表示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机器人未来发展将以“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强化基础、提升质量”为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机器人关键部件和高端产品应用的突破,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国家将加大研发投入,夯实产业基础,集中突破重点产品,加紧研制下一代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储备产业创新技术。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标志。人们有理由相信www.cechina.cn,“十三五”时期,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必将紧跟全球新一轮变革的步伐,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