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智能医疗、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等智慧领域技术研究及商业应用成为业界热点。同时,运营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等企业纷纷布局智慧城市产业链,拟争食产业未来“蛋糕”。
智慧城市正在成为优化城市发展、挖掘城市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95个城市(区)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相继出炉,并成为全国的建设范本。有分析人士建议,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合理统筹规划,避免陷入信息孤岛。
城市升级
企业争食“智慧蛋糕”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2008年全球最大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IBM提出将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系统普遍联接,运用新一代IT技术将物联网络接入到虚拟网络,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管理www.cechina.cn,如路网监控、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信息服务。
在智慧城市理念推出之后,IBM在全球100个城市实施了2000个案例,并将这些成功案例中的经验、方法、流程固化成为IOC软件,增强其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影响力。从IBM搭建的智慧建设框架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建立平台引入客户、厂商,围绕企业、政府、居民三方的需求,通过信息共享随时解决城市公共服务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相比IBM的全方位建设,国内厂商更专注智慧城市的专业领域。围绕智慧城市概念,已有一些解决方案提供商、运营服务商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及产品项目,意图争夺智慧产业发展有利的市场位置。
中兴通讯近期发布“ZTEI-City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融合感知、网络、平台和应用四大系统,首次在业界提出“4I智慧城市理念”,并引入云计算平台。据了解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中兴通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涉及的移动宽带、车联网、ETC、无线政务、电子车牌和IP云存储、云服务平台等子系统均已商用。
“凭借ICT领域的丰富经验,在智慧城市产业链中我们将承担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中兴通讯副总裁胡剑表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兴通讯将争取在专业领域实现品牌主导优势。据中兴通讯预计,智慧城市相关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元。
除中兴通讯外,其竞争对手抢占智慧城市市场的步伐也在加快。作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服务提供商,太极股份在今年初建立智慧城市创新中心,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设队列之中。早在2010年,神州数码就提出IT服务解决方案。目前神州数码“智慧城市”战略已在全国67个城市展开,并与郑州、武汉、南京、扬州、张家港、佛山等11个城市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
同时,智慧城市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动作不断,拟抢占发展先机。从一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来看,其产业链上下游涵盖从RFID等芯片制造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制造商;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提供商;终端应用软件开放商、系统集成商、智慧城市相关业务运营商以及顶层规划服务提供商等多种科技型企业。
智慧城市也成为三大电信运营商抢夺的“风水宝地”。2010年中国移动提出“无线城市”业务发展转型战略www.cechina.cn,截至今年6月,中国移动在321个城市的无线门户已经上线,用户数达2608万,应用16000余个。2011年2月,中国电信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计划宽带接入用户在3-5年内跃升10倍以上。2012年9月4日,中国联通在北京发布“智慧城市”战略www.cechina.cn,以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WLAN三大网络为基础,以九大数据基地为依托构建其智慧城市。
据业内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按照其建设计划,今年下半年将有超过80个城市和运营商合作建智慧城市。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数字有望突破400个。
技术先导
智慧产业群显现
实际上,智慧城市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延伸出如此漫长的产业链条,正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科技创新技术的带动。在经济学家辜胜阻看来,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衍生全新的产业形态,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
智慧城市主要涉及四个技术层面,第一层主要是分布于城市各处的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传感及控制技术形成的物联网络;第二层主要是实时准确传送信息的电信网络;第三层则是对接收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的云计算平台;第四层则再次将数据传送至终端各个智能系统的应用网络。在每一层技术网络,都依附着大量技术型公司及新兴细分产业。
以物联网为例,尽管目前还处于关键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初始阶段,其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已经铺开。今年2月,工信部正式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将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等领域明确为支持重点,并明确在九大领域开展示范工程。据业内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多亿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1%左右。
除了由智慧技术延伸的信息技术产业之外,智慧城市终端应用层所涉及的行业众多,产业链布局也较为复杂。从细分领域来看,主要包括平安城市、电子政务、数字医疗、智能交通、食品安全、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据悉,目前已有一些运营商企业,在这些细分领域中搭建各自的商业模版,使处于顶层设计的智慧城市方案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例如在电子政务领域,中国全通、北京首信公司、中兴通讯等国内智慧城市运营服务提供商开始结成战略联盟,运用云计算技术打造电子政务平台www.cechina.cn,提高政府部门内部信息整合与公共服务的效率。据悉,无线政务网已经成为北京市城市管理的核心平台,而在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技术也将直接运用至无线政务网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少运营商已经在探索智慧城市项目的运营模式。“北京、天津等地区的电子政务网络铺设主要通过BOT模式,以政府主导交由专网运营承建。利用专网运营商已有网络、客户资源、运营经验,可实现政府对城市稳定、安全的智慧化管理。”中兴通讯电子政务解决方案负责人介绍,目前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选择有赖于各城市现有政策、产业环境和技术基础。
智能交通行业也被认为是目前细分领域中最具前景、政策倾斜最多的行业。据交通运输部7月31日发布的《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预测,到2020年智能交通产业总产值规模超过千亿元,移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终端的发展将为智能交通的大范围应用提供了新手段。
此外,受智慧城市外溢效应,安防行业正迎来发展良机。据估计,我国平安城市项目规模有望达到2.8万亿元,其中视频产品8000亿元,每年给安防行业新增1200亿元需求,占安防年产值的40%。
加速启动
信息壁垒尚待突破
今年开始,天津、常州、南京等地智慧城市规划先后出炉,并将数字城市、智能医疗、智能电网等项目作为重点推进领域。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市,上百个地区提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在这些城市中,北京发布了“智能北京行动纲要”,上海完成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起草工作,深圳、广州、昆明、武汉、成都在智慧城市规划中也都走在前列。
据世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增加3.5倍之多。智慧城市建设的杠杆效应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以《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为例,其建设总投资将超过817亿元,未来8年有望带动11200亿元的产业增加值。
已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多地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超过3000亿元。业内人士估算,“十二五”期间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随着越来越多城市上马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相关服务的推出,“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启动2万亿产业机会。
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进入加速启动阶段。来自住建部消息称,未来5年将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部分别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计划从智慧城市、智慧城镇、智慧城区3个层面分别选择若干个典型城市作为试点示范,实现智慧城市(镇)建设全面提速。
不过,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智慧城市构建也引发业界担忧。长期从事智慧城市项目的达实智能总工程师李进宝认为,现在各地开展的智慧城市项目大多停留在概念打造阶段,许多项目缺乏合理统筹,难以进入实质落地阶段。在智慧城市的新技术方面,“以个人健康信息数据为主的智能医疗平台,可以作为智能城市建设中应用性相对较高的突破口。”李进宝说。
6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信息化水平,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共享,推广网络化管理模式,加快实施智能交通等试点示范,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的技术瓶颈仍有待突破。虽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中,运营商、方案解决商们主动承担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投资与开发的角色,不过李进宝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单靠企业方面完成,需要由政府主导,在各大信息平台之间做好协调与资源共享,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城市管理。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智慧城市项目工程专家均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仍需要解决包括电网、燃气、自来水等在内诸多城市公共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问题。如果企业只专注于各自领域的技术开发,无法在统一平台实现信息互换的话,智慧城市最终可能会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