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2013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启动仪式在北京盛大举行。本届竞赛主题"阳光与建筑再生"与国家十二五期间逐步推进高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方针一致,针对青岛海慈医院进行节能改造设计,面向全球征集作品。改造后的医院,部分建筑将成为养老综合体,并重点进行太阳能与节能改造,兼顾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优化。延承了往届的做法,本届竞赛的获奖方案部分将应用于海慈医院的实地改造建设。
为了适应城市区域的演变,既有建筑面临着使用功能、设备系统等一系列改造。竞赛主办方希望邀请国内外建筑设计院、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太阳能研发和生产企业等单位,组织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的人员组成竞赛小组参加竞赛,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及绿色建筑技术运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中,藉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让太阳能焕发建筑的生命力。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右四)、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郑崇华(右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爱兴(右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党委书记刘燕辉(左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李宝山(左二)、中德公共建筑(中小学校和医院)节能项目办公室主任张社蚕(右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仲继寿(左三),一同点亮了象征阳光与建筑再生的竞赛主题
启动仪式上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素有台湾"环保教父"之称的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郑崇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爱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院长修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党委书记刘燕辉;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李宝山;中德公共建筑(中小学校和医院)节能项目办公室主任张社蚕;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仲继寿先生等嘉宾,共同点亮了象征阳光与建筑再生的竞赛主题。
图为连续四届冠名支持竞赛的台达基金会董事长郑崇华
台达基金会郑崇华董事长指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节约能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台达连续四届冠名支持竞赛,主要是希望推广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理念。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能源需求总量将持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将持续增长,对绿建筑的推广也就更加迫切,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势在必行。本届竞赛以"医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为主题,这与国家"十二五"期间要逐步推进高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方针一致,并且体现了我们对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双重危机的积极应对。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节约能源、改善室内热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建筑节能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本届竞赛能与中德公共建筑(中小学校和医院)节能项目合作,以青岛海慈医院为节能改造对象,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图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致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指出,中国北方有35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等待改造,十一五期间改造了1.82亿平方米,十二五的目标是4亿平方米;与国家目标相比差距还很大,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如果我国450亿平米的建筑,每户的屋面和墙都能装上太阳能发电,所能产生的电量将是目前发电装机容量的十倍。但目前投资光靠政府的财政几乎是不可能,还需要全国居民的投资力量来支持;技术方面也有待进步。希望通过本届竞赛收集到的节能改造方案能有突破的创新点。
图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致辞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他要特别感谢台达基金会连续四届冠名支持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让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形成了一个品牌,引领中国的太阳能建筑发展潮流。他指出,未来将让竞赛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通过赛事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至今举办过五届,2009年竞赛的一等奖获奖方案,已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完善为施工设计图,运用台达集团于汶川大地震后捐赠的1000万元人民币,协助绵阳"杨家镇小学"进行灾后重建,并于2011年落成启用。2011年竞赛的一等奖作品"垂直村落"计划由台达出资www.cechina.cn,在苏州同里湖畔实地建设,兼具科技创意和环保理念的设计方案将变成真正可居住的低碳住宅,成为又一个可供观摩、检验的绿建筑实体。
"2013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由国际太阳能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承办,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独家冠名赞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及青岛市海慈医院共同支持,以推广利用永不枯竭的太阳能等新能源,为人类未来美好、低碳、绿色的生活做出贡献。
图为活动现场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60余家媒体记者到场支持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