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彭老的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家国际性的中型自动化技术企业的运作思路:深入客户需求,协助用户或和用户共同完成针对用户客制化需求的项目开发,在整个项目中提供自身相关优势产品而获利。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最准确有效地服务于客户,弊端也同样突出,即很可能因项目周期长,且费工费力而获利有限,在商业回报上并不划算。运气好,一个OEM厂商可能会有很多订单,如果遇到一些很特殊很棘手的应用开发,前期人力投入代价自然不会低,后期结果会有较多不确定性。至于产业巨擎,当然也会兼顾这样的方式运作。但受人员成本高、公司架构规模庞大、内部流程需要运转周期等限制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显然不能保障在其涉及的所有业务范畴的每个现场细节上,都能以“小公司”的姿态面对用户。
我们不能说技术驱动型企业一定能在商业上成功,但如果一个公司能够长期坚持这样一种方向的话,成功如贝加莱还是在很大概率上可以预期的,这在中国市场尤其明显。国内的产业用户有很多细节性的技术需求尚待满足,还有不少更是用户自身仍没有意识到的潜在需求。这都需要有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填补空缺。我在近期的采访中发现,贝加莱技术驱动的运作机制和一些国际供应商、本土知名自动化企业的思路都是一致的,目前这一机制在中国的运转效果都很理想,相关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都能保持高速发展或有长足的进步。当然,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小”都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
我们本期内容有谈到“开源”,谈到云计算、甚至更大的话题如物联网,其实这些话题在自动化领域都算较新的话题,也正是一些有利于技术型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话题。目前是一个在自动化领域孕育更多创新、创业机遇的时期。小企业要想生存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技术驱动无疑是立身之本。而在大环境的平台式创新已经逐渐清晰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基于其上的应用创新,尤其是资本投入少,脑力投入为主的市场机会,如为专业设备厂商提供柔性控制技术,服务于某行业内中小企业的定制化需求等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将为更多的小型专业技术企业提供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