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猛进的风电产业被踩了急刹车:10 月 19 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国务院已把包括风电设备在内的六大行业列入重点调控目录,将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并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对其进行调控和引导。
众所周知,作为当下能够产业化的主要可再生清洁能源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风电被视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倍受宠爱,在我国也被列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而国务院的急刹车不免让人疑惑:中国的风电发展难道真的过热了?“风机”今后将向哪个方向转?
21 ~ 23 日,2009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如期举行,与会的业内权威人士纷纷发言,为中国的“风向”指点迷津。
过剩的是风电设备产能,不是整个风电产业
从这一组数字,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近几年我国风电的增长速度“超乎寻常”:2006 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是 120 万 KW,2007 年是 160 万 KW,2008 年为 600 万 KW ,今年仅上半年就达到 400 万 KW。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预言:预计全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将突破 1000 万 KW,新增能力将由去年的世界第二升至世界第一。
而近几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速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仅约为 30%。
两相对比,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中国的风电产业,真是太猛、太热了!
“但如果放到我国电力的大盘子里看,就会发现 1200 万 KW 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字。”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指出,1200 万 KW 只占当年全国装机总量的 1.5%,而实际发出的风能只占当年发电总量的 0.35% 左右。“因此,过热、过剩的并不是整个风电产业,而只是潜在的风电设备产能。”
施鹏飞进一步解释说,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注册的整机制造企业达到 80 家,跃跃欲试的还有 2、30 家。按 1 家企业至少达到 50 万 KW 的规模才有经济效益这个标准来算, 80 家企业一年就能生产 4000 万 KW ——当然这只是一个潜在的产能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并不是说现在就形成了。
“虽然是潜在的产能,但也应该引起足够警惕。”施鹏飞说,全球的风电市场去年才有 2700 万 KW,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估计未来几年每年大概在 3000 万 KW 左右;就国内来说,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今后几年每年的新增装机量也就是在 1200 万 KW 左右。“所以国务院对风电设备制造业亮了红灯,提醒还想进入的企业赶紧打住。”
电网发展滞后,是我国风电产业的最大制约因素
在 21 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风能展开幕式上,国能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的出席备受关注。人们注意到,在谈到“中国风能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时,除了提及“设备制造企业盲目发展,出现产能潜在过剩”外,他特别强调了“电网”问题:“由于电网规划建设相对滞后,使一些风能机组不能及时介入……风能大规模发展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其实,这才是中国风电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据施鹏飞透露,在 2004 年、2005 年有关部门起草《可再生能源法》时,没有考虑到电网接入和输送问题。“但当此后几年风电快速发展起来以后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