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今日举行“发挥国家高新区作用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宇蕾,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燮出席发布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介绍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次发布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副主任蔡丹主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副主任 蔡丹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发挥国家高新区作用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闻发布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高新区等园区发挥着重要载体和引擎作用。根据今年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署,已将科技部组织拟定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规划和政策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我部。
今天,我们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先生,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宇蕾女士,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燮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介绍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我是本场发布会的主持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蔡丹。
下面,首先请吴家喜副司长作介绍。
国家高新区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为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吴家喜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 吴家喜
各位媒体朋友,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截至2023年11月,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8家,依托66家国家高新区建设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国家高新区设立3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成为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高成长企业和高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署要求,科技部指导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等科技园区建设的职能已划转至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对更好发挥高新区等各类园区的重要载体和引擎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做好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不断深化改革探索,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为新时期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发挥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作用,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2022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万亿元,创造了全国14.3%的GDP,贡献了全国13.6%的税收。2023年1—9月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2.3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11%。二是培育壮大高科技产业集群,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汉东湖光电子、张江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分别占到了全国的17%、50%和35%。支撑建设了3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了1/3的高新技术企业、2/3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三是强化创新策源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从基地平台看,国家高新区聚集了近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从研发投入看,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一半。从成果产出看,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占全国接近一半;智能机器人、卫星导航等一批引领性原创成果在高新区加速产业化,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个量子通信卫星等均诞生在高新区。四是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成为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主要阵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全国1/4的国家高新区。东部地区地级市国家高新区覆盖率已达71%,中部地区地级市覆盖率已达59%。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坚持继承巩固、创新发展,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答记者问
178家国家高新区前三季度发展总体向好 GDP同比名义增长7.11%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民经济发展持续恢复向好。请简要介绍下国家高新区前三季度的整体发展情况。
吴家喜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大项目投资建设力度,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高新”动力,178家国家高新区前三季度发展总体向好。
一是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2.3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11%,占全国比重为13.5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1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21%,占全国比重为20.24%,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8.10%,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第三产业增加值4.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0%,占全国比重为9.80%,占比较上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7.66万亿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润总额3.32万亿元,经济运行持续企稳。
二是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实体经济压舱石作用显著。国家高新区工业经济整体顶住下行压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4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连续四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前三季度,东部70家国家高新区、中部49家国家高新区工业生产恢复较好,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3.14万亿元、5.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8%、3.74%;西部43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万亿元,同比增长0.52%;东北16家国家高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35.17亿元,同比增长14.72%。
三是市场主体大幅增长,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国家高新区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新注册企业57.63万家,占全国新注册企业的22%,同比增长18.59%,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6%。同时,各国家高新区加大产业项目投资建设力度,新能源、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谢谢。
四项举措支持国家高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央广中国之声记者
近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备受媒体和产业界关注。下一步国家高新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特色,率先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李有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 李有平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9月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国家高新区诞生以来就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优势。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创新基地平台向国家高新区布局。引导园区通过联合共建、跨境合作等方式,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鼓励高新区探索市场化和政府投入协同联动的关键技术攻关机制,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
二是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国家高新区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强链延链补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支持有条件的国家高新区深度参与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撑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鼓励高新区企业强化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品牌孵化和新业务延伸。
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鼓励国家高新区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引导高新区加快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规模化发展。支持高新区完善新兴产业配套设施,健全专业化服务机制,强化精准化政策支持,引导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支持国家高新区面向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鼓励高新区企业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基础前沿领域的研发合作,强化未来产业技术源头供给。鼓励高新区开放一批重大应用场景,以场景为牵引促进新技术迭代应用,加速培育孵化未来产业。支持国家高新区企业参与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谢谢!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经济参考报记者
高新区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融合地、汇聚地。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哪些方面着重发力,推动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
吴家喜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高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本质是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工业园考察时指出,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国家高新区坚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探索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高效协同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
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国家高新区进一步发挥企业作为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高新区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等。支持高新区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让更多的企业牵头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新区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中试熟化基地等,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完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支持高新区完善创业孵化体系,打造高能级孵化载体,以高水平科技创业带动更多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继续推动在国家高新区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支持园区搭建产融合作平台,举办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路演、项目对接等活动。支持高新区构建和完善种子基金、创业投资、银行信贷、上市融资等金融支持体系。支持高新区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推动各类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谢谢!
中关村示范区四措并举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新京报记者
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不仅产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还培育了若干万亿级产业集群。请介绍一下中关村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张宇蕾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宇蕾
感谢您对中关村的关注和提问。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年前,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在这次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2019年、2021年、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向中关村论坛致贺,强调中关村要“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中关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约占全国178家高新区的1/6,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上市企业498家,独角兽企业108家,营收超千亿的企业11家,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2023年1—10月,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6.7万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169.6亿元,占全市47.8%;实现研发费用3175.9亿元,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约26.15万件,占北京市企业同期有效发明专利量的68.8%
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后,中关村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部署,认真传达学习,加快谋划实施重点任务和项目,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奋力走在前列。具体有以下做法:
一是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夯实新型工业化的科技底座。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聚焦前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从创新源头和技术底层深入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涌现出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国内首个自主可控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
二是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产业“双引擎”,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2022年创新医疗器械、AI三类医疗器械上市品种和数量均居全国第一,2023年已有3款创新药、14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领域,前瞻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人形机器人、6G、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三是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完善涵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隐形冠军、科技领军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全链条全周期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大工程”,发布“独角兽十条”政策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出台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精准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构建“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创新企业矩阵。
四是着力促进产业联动升级,不断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和指导下,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在氢能、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共同培育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合作园区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中关村论坛、京津冀供应链产业链大会、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平台作用,进一步深化跨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联动。
下一步,我们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支持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高新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充分发挥中关村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大合力,优化协同攻关的科研组织模式,率先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领先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
二是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围绕重点领域构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建立体系化集群式协同创新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要进一步培育世界级高精尖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绿色智慧能源等产业集群规模能级跃升,在氢能、商业航天等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四是要进一步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进一步强化中关村论坛国家级平台国际影响力,实施外资研发中心16条措施,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导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谢谢。
张江高新区三方面发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
上海张江高新区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和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主阵地。请介绍一下张江高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刘燮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刘燮
谢谢您的提问。11月28日至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聚焦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等 “五个中心”重要使命,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张江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围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主战场”和“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为导向,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坚持把先行先试作为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改革突破。近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 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力争用三年时间,张江高新区基本形成统筹有力、权责一致、市区联动、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打造主导产业初显、专业服务突出、空间相对集中、生态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园区。
二是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责任担当,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目前www.cechina.cn,张江高新区已经布局了1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上海数据交易所等一批创新机构。张江高新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主动布局,动态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企业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
三是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重要路径,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2023年1—10月,张江高新区三大先导产业规模9576.5亿元,约占全市的80%。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围绕能源利用、资源节约、生产过程等加强数字赋能,实现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张江高新区绿色产业工业总产值连续2年增幅超过15%。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张江高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还有很多短板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从三方面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张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强化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深化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产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二是在产业集聚上持续发力。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整合优化。继续实施三大先导产业行动方案,加快重点产业创新突破,持续推进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产业领域加速布局,不断提高张江核心竞争力。
三是在改革创新上持续发力。以改革创新为突破,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加大市级统筹力度,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强化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专业培训和投融资服务等专业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出入境便利化、通关便利化等改革试点。盘活用好存量土地资源,探索“工业上楼”等空间复合利用模式。
张江高新区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目标,不断改革创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也热忱地欢迎,在座的记者朋友们和企业朋友们,到张江高新区来看一看,走一走,切身体会创新的力量,谢谢!
推动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化跨区域合作
新华社记者
在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国家高新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请介绍下国家高新区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方面的典型案例,下一步有何工作考虑?
吴家喜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阵地。一方面,国家高新区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京津冀7家国家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共同打造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长三角36家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全国一半,粤港澳大湾区14家国家高新区催生了先进材料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国家高新区通过园区共建、异地孵化、产业链协同等方式,强化东西合作、南北互动,推动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深圳与哈尔滨高新区通过整体委托“飞地”模式共建深哈产业园区,“带土移植”深圳政策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实现南北共赢。截至目前www.cechina.cn,深哈园区已成功复制深圳新型产业用地等45项政策;累计注册企业395家,数字经济企业集聚度达60%以上。
再比如,上海张江高新区与兰州、白银高新区通过“平台+服务”模式,探索东西部科技合作新路径。截至目前www.cechina.cn,兰州、白银高新区集聚各类生物医药企业200多家,实现产值200多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化跨区域合作。一是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动高水平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支持国家高新区通过联盟等方式,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政策互通。引导国家高新区推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级产业集群。
二是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推广东西合作、南北互动机制。支持东部国家高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国家高新区设立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产业转移示范平台。引导更多国家高新区通过园区共建、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方式,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谢谢!
国家高新区将聚焦数字技术创新 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和治理步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请问国家高新区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什么?
李有平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国家高新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国家高新区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元宇宙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化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占国家高新区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近三成;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电子信息类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超过40%。
二是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国家高新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大力培育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
三是数字化园区建设持续推进。总体上呈现出“5678”的特征。约50%的国家高新区部署数字园区、智慧城市建设,设立数字产业促进机构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超过60%的高新区已经建成城市级数据中心,近70%的高新区建设了大数据平台和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超过80%的高新区建设了城市级云计算平台。
下一步,国家高新区将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和治理步伐。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推动国家高新区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与共性基础技术供给,加大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开放力度。二是深入建设数字园区。加快推进园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数字化治理能力。三是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深化“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培育“数字领航”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谢谢。
三项举措推进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转型
封面新闻记者
绿色低碳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请问在推动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什么行动和成效?
李有平
谢谢您的提问。长期以来,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近年来,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423吨标准煤,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0家国家高新区创建了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4家获批碳达峰试点园区,9家获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14家获批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一是规划上先行部署。在《“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中,提出促进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优化绿色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二是实施上稳步推进。国家高新区开展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编制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对国家高新区的碳排放和相关绿色指标进行统计、监测和评价,着力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工厂和园区。三是评价上导向明确。在评价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方面,新增了“总绿地率”“园区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等指标,既衡量了园区排放温室气体总量变化趋势,也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引领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国家高新区将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一是进一步聚焦绿色技术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开展绿色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企业和绿色低碳服务商,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应用场景。三是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力度,提高绿色碳汇能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