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重磅!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发布

www.cechina.cn2022.07.29阅读 6364

  日前,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了“202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其中,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位列前三。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1991年发起成立的,唯一具备企业评价资质的国家级社团法人组织,首开中国企业评价之先河,其撰写的了一系列综合和专项分析报告,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对推动我国企业转型创新、国际化竞争以及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实证性依据和参证。
  2021年新经济500强榜单www.cechina.cn,较上年变化率达到34.2%,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未能蝉联第二届榜单。从行业分类上看,先进制造业企业314家,比上年增加了58家,占比增加一成。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仍占绝对优势,数量为422家;国有企业数量为78家,比去年增加4家。
  
  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2021年与2020年公司性质对比
  从区域分布来看,新经济500强仍以东部为主场向内地辐射。其中北京102家,成为新经济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上海、浙江的新经济500强企业数量分别为98家、67家、61家。
  新经济500强龙头企业集中效应仍明显。企业市/估值中位数为421.69亿元,平均值为1115.92亿元,分别比去年大幅上涨了68.54%和70.14%,数据重心略有上移,中小企业的市/估值在提升。
  新经济500强企业年营收普遍持续增长,增速平均值为44%,但比去年(79%)下降了35个百分点。在去年营收高增长的基础上,新经济企业中数量占主导地位的先进制造业增速明显回落,这是整体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新经济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7.6%,营业收入与利润相关度比上年进一步下降,R2值只有0.1653。营收和利润,是企业经营“硬币的两面”,不可偏废。新经济企业只有立足于真正有长期价值的创新,同时合理节约成本,才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新经济500强中上市企业数量为460家,占比92%,比去年增加75家,未上市企业为40家,占比8%。新增上市企业主要来自于非主板,在上市的460家企业中,非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中小板等,本报告以截至2020年分类为准)上市企业为244家,占比超过50%,比去年增加了41家。
  新经济500强中上市企业数量逐年递增,1992-2020年均新增上市企业15.34家,2010年出现第一个峰值,单年上市企业43家,占500强总上市企业总数的9.34% ,其后2019年、2020年持续攀升,分别为53家和68家。
  从总体来看,所有上市企业上市平均时间为109个月。其中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与节能环保活动企业上市平均时间最短,低于100个月,分别为86、83、77个月。同时,新经济企业上市越来越快。成立3年内的企业上市所需平均时间仅为24个月,成立不超过10年的企业上市所需平均时间也不超过37个月。
  新经济500强获得舆论关注持续上涨,2020年6月-2021年6月舆情平均条数为3176条,同比增长34.35%。新经济500强企业总体舆论评价正面,社会影响比较好。社会对于新经济趋向于公允理性的分析,部分炒作行为得到有效抑制。
  整体来看,2021年新经济500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较去年榜单淘汰率超过三分之一,上市企业市/估值平均大幅上涨七成,上市周期越来越短,舆论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社会评价趋于理性。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加一成,成为绝对的主力。主战场仍是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布结构进一步优化。主流企业仍为民营企业,但新涌现出一批数字化创新转型的国有企业。中国新经济进入了深度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本次评价遵循《中国新经济企业评价准则》(T/CEEAS 001-2021),选取市/估值作为新经济企业500强评价的主序指标,以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成长速度、创新驱动、就业带动、社会影响、国际化水平7类及10项细分指标作为修正指标,对市/估值进行修正,最终产生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考虑到企业的行业示范性,对具有财务造假、重大负面舆情、因经营不善等原因退市、上市ST类、连续亏损且营收不增长等情形的企业,在榜单中进行剔除。
  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是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持,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支持,由中指研究院作为研究单位,共同开展的企业评价研究工作。自2020年起,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
  新经济发展总体特点
  行业整体发展迅猛,热点赛道快速切换
  2020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5%,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1.5个百分点;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0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新经济行业经济增加值增长超过GDP,成为中国经济新动能。
  在市场调节和政策监管的双重引导下,新经济热点赛道快速切换。2020年以来,短短一年时间,电商行业呈现多点开花状态,传统电商、社区电商、直播电商、跨境电商,流量变现渠道更加多元化。视频收费、网络教育,多元渠道实现平台流量变现。
  新经济拓展新空间,新需求带来新机遇
  新经济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生产模式和生活空间。新经济在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业方面,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制造业的生力军,使人力得以解放。尤其柔性化生产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能够更加满足个性化需求;农业方面,新经济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服务业方面,新经济渗透到方方面面,九大行业全面开花,处处结果。
  新经济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90后、00后新生代可能会完全生活在一个新的空间,这个新空间,很可能是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的融合,人与智能化设备紧密链接,这将为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新时代新需求,为新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了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人们的新需求无疑将得到了大大的释放和提升,特别是个性化的发展,则又为新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资本催化数字赋能,技术进步效应凸显
  加强科研投入,大力发展新经济基础设施,资本汇集催化新经济“蜕变”。近年来,中国全面加大研发投入,厘清科技创新投资渠道,鼓励外来私募资金市场高水平开放,通过资金的大量汇集,大力发展新经济基础设施,实现新经济的“蜕变”。
  新经济发展重心由信息优势向技术优势转移,科技创新新主体挖潜增效,固本强基。以新经济500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新主体,一方面充分利用原有的技术优势,充分挖掘潜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深入展开技术方面的探索和攻坚,与国际水平靠拢,在一些重点领域则实现“点”的突破,甚至全面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政府加强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成长
  2016年以来,中国新经济逐步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央及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培育和规范并重。
  新经济正在成为各地方政府的战略重点,其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热点二线城市也凭借先天优势积极谋划新经济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长期发展来看,新经济将进入深入创新、多维度融合的发展阶段,不断生发新的经济活力。
  一、 寻找新热点,顺应大形势www.cechina.cn,新赛道有新机会
  首先新经济要把握习总书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宗旨,在为人民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的过程中,取得应得的丰厚的回报。其次,寻找热点。要充分认识政府加强对新经济的导向,固本强基固然重要,同时寻找并孵化新的风口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新的热点,顺势而为,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则能大大加快进步的速度。再次,要寻找具有正能量的热点,寻找具有潜力的机会。新形势下,优秀新经济企业,将寻找全新的热点,不断创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企业的发展。新经济企业应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并顺应政府政策引导,不断开辟新的热点和赛道,以激发企业的发展动力。
  二、 驱动创新原动力,突破技术进步障碍,不断生发经济新动能
  加强技术攻关,以科技进步引领创新发展。需要认识到,目前中国在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发展新经济,既要注重补短板,也要注重自力更生独立开发,重视基础科学的研发,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找并打通新路径,开辟新阵地。这也是新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优秀的新经济企业将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新经济的成长力,不仅能够形成新动能,提升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打破垄断界限,融通“护城河”,构筑新经济生态圈
  要打破行政区域、企业主体等界限,形成“科技创新新主体”生态集群。新经济必须加强融合,大河有水小河满,互利共生,大企业专业化发展,部分发生裂变;小企业小而美、共生成长;传统企业主动融合,不仅在9大行业63个小行业中,形成内部集群化发展,同时也要形成与外部有机共生的良好发展态势。
  强化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良性互动www.cechina.cn,服务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本目标。新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区域融合、主体融合,是社会各阶层创新创业的理想途径。
  新经济要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加强对传统经济的改造,使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成良性的互动,最后实现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需求与供给、人才与科技的关系将逐渐得到协调,服务于我们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基本目标。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