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赛迪顾问联合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2)》

作者:www.cechina.cn2022.05.16阅读 2985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科技城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是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枢纽,是城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竞争优势的核心单元。赛迪顾问认为www.cechina.cn,科技城是以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为目标,在综合承载力强、科技创新资源集中、高新产业集聚、科创服务及品质生活配套完善的城市空间内,通过集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创新人才等创新主体,围绕“四个面向”开展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行为的高等级、创新型、融合型的城市功能载体。
  一、百强榜单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已建、在建、谋划阶段的科技城(含科学城)已达279个。赛迪顾问联合赛迪科创,遵循科学、客观、可采集原则,围绕科技城、科技、城市三个维度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设立基础建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城市承载能力、要素保障能力4个二级指标以及31个细化指标,对我国279个科技城(含科学城)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最终评价出2022年科技城百强。
 
  二、榜单解析
  (一)区域分布:东部地区优势明显
  从数量上看,百强科技城主要分布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东部地区最多。其中,东部地区64个,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区;中部地区18个,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湖南等地区;西部地区12个,分布相对均匀,主要在四川、重庆等地区;东北地区6个,主要集中在辽宁省。

  注: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为上海、浙江跨区域科技城,以上统计两地均有计入
  从综合表现上看,百强科技城前50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也有少数上榜。其中,东部地区的科技城在综合实力方面遥遥领先,有32个入围榜单前50强;中部地区的科技城在城市承载、要素保障方面表现较好,有10个入围榜单前50强;西部地区的科技城在自身建设、科创能力方面表现较好,有6个入围榜单前50强;东北地区的科技城整体实力偏弱,仅沈阳浑南科技城、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入围榜单前50强。但从潜力来看,绵阳、成都等地区科技城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带动西部地区加速赶超。
  (二)运作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为主
  从模式上看,百强科技城以政府主导为主,企业或政企合作为辅。其中,百强科技城有81%由政府主导;11%由企业主导,如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长沙军民融合科技城等,但大多为国企、央企;6%为政企合作模式,如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三亚深海科技城等;少数由政府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或由科研院所独立发起,如广州南沙科学城、安徽科学岛等。
   
百强科技城运作模式分类情况
  (三)关键指标:创新资源高度集聚
  从关键指标看,百强科技城所在城市集聚了全国93.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81.49%的高校、93.32%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比也高达93.76%。科技城依托科研资源集中、高新产业集聚等优势,已经成为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三、对策建议
  (一)在功能定位上,处理好“外部协同”与“内部联动”之间的关系
  立足城市看科技城,应凸显“科技城”特色,强化与其他城市发展载体之间的协同互动。科技城作为城市功能载体,应进一步加强与经开区、高新区、城市新区、自贸区、中央商务区等载体错位协同与联动。与经开区、高新区等产业发展载体相比,科技城处于产业链创新链前端,应更加凸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重点布局“0-1”的前沿创新与“1-10”的技术转化与产业化;相较于自贸区、中央商务区等商务、商贸服务业功能区,科技城在科技服务业、创新服务业等方面更为集聚;相较于城市新区,科技城在兼顾城市空间开发功能的同时也更加强调服务高层次人才,空间规划开发理念、水平与品质较普通城市新区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因此,在城市各类功能载体错位协同发展中,科技城应该依托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资源集聚、高端制造与科技服务产业资源集聚、高品质基础设施集聚的优质要素条件,搭建功能完善的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人才引培、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溢出效应,着力建设成为城市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引领其他功能载体推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聚焦科技城看科技城,要围绕“科技城”内涵,加快“人才、企业、城市”的高质量联动。一是要把科技人才的“引培留用”作为科技城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自身优劣势制定差异化引培举措,加快开展人才认定备案工作,摸底调查人才存量,高水平吸引一批国际创新人才、领军人才www.cechina.cn,提高人才增量;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科学家、企业家开展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最大限度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二是要把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壮大作为科技城发展的核心依托,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推动科创企业上市培育,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链升级。三是要把高水平提升建设品质作为科技城发展的关键基础,优化科技研发、教学、产业发展、科技服务、城市服务等功能分区规模结构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构建协同联动、相辅相成的科技城区。
  (二)在重点方向上,处理好“前沿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前沿科技创新”为根本目标,坚持“四个面向”。一是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自主或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加快培育一批高层次骨干型创新人才,取得更多“0-1”的原创突破,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二是要积极推动源头创新,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薄弱环节,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规上企业、高新企业等研究力量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形成若干战略性、前瞻性、变革性、基础性、系统性重大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源头理论支撑,着力形成重点领域核心基础原创能力。
  以“高技术产业发展”为根本保障,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一是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链关键环节,鼓励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检验检测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营利性机构以及技术转移中心、科学管理学会、研究促进协会等非营利性机构的集聚和发展,打通技术创新到产业跃升的堵点。二是要优化整合各类创新孵化资源,围绕企业创新创业发展需求,加强孵化器、在孵企业、投资机构、高校院所等不同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重点打造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具有较强集成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三)在要素支撑上,处理好“硬平台支撑”与“软环境营造”之间的关系
  加快构建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研究机构、高能级研发实验平台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一是要持续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国家级科研基地平台落户,探索构建地方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体系,搭建多主体参与建设和使用的协同创新网络,持续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二是要搭建一批研发试验和产业化基地,支持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实验技术和实验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开放共享,开发一系列技术领先、面向产业化的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新产品。三是要打造一批高水平新型研究机构,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优势领域,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搭建新型研发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引领重点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高效、开放、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一是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财政科技投入,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二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决策科学化,充分发挥战略专家、智库等对科技创新决策的咨询支撑作用,加强政策预评估和后评估,完善政策评价、反馈和调整机制。三是要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遵循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规律,结合不同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态势等要素,优化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工作,形成差异化、精准化、多面向的治理模式。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