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人机界面

安筱鹏:数字化投资决策的底层逻辑|深度

www.cechina.cn2022.04.15阅读 2020


  本文为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在钉钉“数字新生”2022制造业钉峰会上的演讲内容整理。
  一 数字化能不能买来?
  年终岁末,企业高管们都在思考来年的战略和预算。CIO们焦虑的是,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战略、数字化预算怎么样才能够让CEO及决策层认同和理解?
  回顾过去一年来CIO们的主要工作:制订战略——集团审议——确定预算——组织招标——项目实施——执行评估——项目验收。CIO们整天忙于实施各类数字化项目,心中不断浮现的是CAX、ERP、CRM、APS、MES、人工智能、时间敏感网络、云计算SaaS边缘计算、智能装备、元宇宙等产品服务,给人们的印象好像数字化就像买个新设备、安装个软件,顺便优化一下流程。这些是重要的,但我们需要思考是,数字化能不能买来?

  关于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如花钱买各种软件、设备、系统、服务,企业可能会面临五种不同的状态:
  状态1:不愿买:意识问题
  尽管人们把CAX、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说的天花乱坠,但决策者们不为所动,他们认为资源有限的时候有优先级更高的项目需要投资。如果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上不愿意投入,反映出的是意识问题、认识问题。
  从数字化投入(狭义的软件、服务为主)占销售比重来看,中国大中小企业与国外有比较大的差距。根据国内两化融合监测平台上近20万家企业的数据显示,全球前50名跨国公司数字化投入占到销售额的2%左右,国内企业仅为0.4%,即便是发达地区浙江也只有0.56%。中国大中小企业平均占比仅为0.27%。从石化领军企业看,壳牌公司是4%,国内企业投入比重只有壳牌的11%。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研究报告认为,一般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率为80%;高科技、媒体、电信行业成功率为26%;石化、汽车、制药、基础设施等传统行业成功率在4%至11%之间。这里涉及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定义“数字化转型成功”,不成功的项目是不是没有任何价值?二是如何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高失败率,合理还是不合理?20%是高还是低?换个角度,如果把数字化转型理解为一个高风险的科技开发或产品创新项目,20%的成功率已经很高了。这让我们不断反思,人们是否充分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和规律。三是如果数字化转型面临80%失败率,企业是不是就可以“一慢二看三通过”,等一等、看一看?
  数字化投入不足的背后是认识问题:数字化对于企业的产品、渠道、供应链、管理、组织乃至竞争力到底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CIO们说服CEO、管理层的核心逻辑是围绕投资回报率(ROI)展开的,这当然没有问题。但如何理解ROI,短期还是长期?局部还是全局?动态还是静态?内部视角还是外部视角?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以数据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不确定性是常态,数字化的核心就是提升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高风险是数字化项目的重要特征。今天,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企业数字化RIO问题:“确定效应”与“反射效应”。“确定效应”是指在收益确定与“赌一把”之间,很多人会选择收益确定。“反射效应”是指确定损失与“赌一把”之间,人会选择“赌一把”。
  很多时候,企业数字化投资的逻辑是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不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是确定的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转型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转型是一种创新,创新就会有风险,但是不转型的成本对很多企业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到底有什么样的成本对企业来说是不能忍受的?尤其对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To C端行业来说,哪些因不转型导致的损失是确定的?
  一是市场失焦。数字经济时代,我们不知道客户是谁,客户在哪里,客户喜欢什么,客户体验如何?如何给我们反馈?因为不了解客户需求,我们不清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采购多少?如何排期?
  二是营销失语。没有数字化,我们不知如何给客户讲产品和服务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在营销的时候不知道对谁讲,在哪讲,讲什么,如何讲,讲得效果如何?
  三是管理失衡。前后失衡,一线打仗的前台是不是能得到后台的有力支持?左右失衡,企业跨部门间高效协同、与供应商销售商协同;上下失衡,董事长、总经理数字化转型的决心是不是能得到中层和员工的响应。
  四是系统失灵。原有信息系统越来越难以适应需求的快速变化,企业的供应链、柔性生产、财务、库存、新品开发的速度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
  五是增长失速。当数字化战略的实施缺失,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增长失速。
  企业对于数字化投资决策,首先思考的是自己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的地位,继续保持行业领导者的地位?从跟随者跃升为行为领导者?满足于跟随者的定位?还是在生存线上艰难挣扎?这些定位的背后,决定了企业对数字化投资的态度、投资的决心、投资的力度、投资失败的接受度?以及可以用资本来衡量的投资,以及与数字化转型相配套的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人才建设等无形资本的投资力度。对于生存优先企业而言,数字化可能根本不是企业的优先选项;但对于行业领导者而言,需要穷尽数字化创新的各种可能。

  状态2:买不到:供给问题
  很多企业认识到了数字化的价值,愿意投入构建各类信息系统,但面临的挑战是“买不到”,市场上的软件和数字化解决方案跟不上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尤其是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今天数字化不仅赋能了企业,也武装了消费者,对消费者决策体系进行了重构。
  现在消费端决策体系和决策链路发生变化,数字化让消费以及管理决策体系重构。00后、90后成为新消费人群,决策链路变为线上发现、线下体验、社区讨论、下单购买、心得分享;背后决策模式从高性价比变为产品服务、参与权、选择权、社群体验是否得到充分满足。现在消费者更有表达权、话语权、选择权、参与权,需求更个性化。发生改变后,对供给端企业而言,为变革所做的是不充分的。

  当需求发生巨变,企业传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难以适应客户的需求,一批行业领导企业纷纷自建系统。
  2008年,物美集团ERP系统上线,这是中国零售领域第一个灯塔项目。去年疫情期间,物美除财务外的ERP系统功能模块切换到多点系统上。
  特斯拉的自有系统不是基于传统ERP,而是重新开发一套系统,包括财务、销售、采购、CRM、在线服务,直接触达消费者,构建面向消费者研发、生产、采购、服务的完整闭环。
  美的2013年提出数字化1.0战略,2016年提出2.0战略,传统信息化软件难以满足企业需要,迫不得已开发类似供应链管理、PLM等云化软件。
  犀牛智造从技术角度把整个服装行业,基于云,将服装行业软件重新写一遍。 
  行业领导者们为什么自建业务系统?《第五项修炼》中说,“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案。”起步于30多年前的各种管理软件,他们当年只想解局部问题,没想解企业端到端全局优化问题,今天烟囱林立、碎片化的业务系统就是多年前软件开发理念的必然结果,当年的软件开发理念就没想解决今天的问题。
  今天,行业领导者不能不自己开发业务系统,一方面是,只有自建套系统才能在领跑者位置上比别人跑得更快。另一方面,当企业构建端到端业务系统,以消费者主导时,才能实时响应业务系统,目前在供给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状态3:买不起:成本问题
  许多企业认知到了数字化的价值,但囿于成本和预算而止步不前。数字化建设的成本问题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挑战,也是大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的挑战,互联网企业十年前基于IOE架构,计算、存储成本的增速已经超过收入利润增长。
  今天,企业数字化建设除了计算、存储成本外,也面软件成本、人才成本、时间成本等诸多挑战。

  中国GDP占美国70%,工业规模相当于德国、日本工业规模之和,但工业软件投入占美国的比重却只有6%。现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大挑战和困惑是数字化投入过高,居于首位。中金对中小企业数字化面临挑战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是的数字化投入高和企业资金紧缺。

  状态4:用不好:能力问题
  企业有能力购买各种软件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但用不好,数字化系统和解决方案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也与预期效果有巨大差距。美国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面临遗留系统、信息孤岛、IT与业务线之间的合作不足;德国企业认为核心是解决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中国在推两化融合中将综合集成作为迈向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德国、美国、中国企业尽管话语体系不一样,但是本质上都在说一件事情,就是多个业务系统之间如何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
  集成为什么重要?因为企业数字化投入和数字化收益之间不是一个平行线,企业数字化收益只有跨越了某一个临界拐点之后才会呈现指数化增长,但问题是所有乙方提供给甲方的解决方案都是一个碎片化供给的解决方案。三十年前开发这些软件系统时,只想解决一个局部问题,怎么能指望它在今天解决一个全局问题呢?今天的问题来自于昨天的解决方案。
  今天,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是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与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

  数字化转型能力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维度,体现在生产力维度,更体现在生产关系维度,体现在企业经营战略、组织管理、人才建设维度。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生产关系重构的过程,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投资,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麦肯锡认为,数字化转型之所以有80%的失败率,重要原因是组织敏捷性、适应性跟不上技术变革需要。
  波士顿咨询(BCG)对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表明,相比于那些没有进行文化转型的企业,进行了文化转型的企业实现突破性业绩增长的可能性要高出5倍。全球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调查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大挑战在于改变公司文化、在数字战略中超越“项目思维”等。
  状态5:不持续:核心竞争力培育问题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阿里和清华经管举办的新商业学堂上,物美总经理许少川和盒马总裁候毅分享了新零售商业实践,物美总经理问了在座学员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今天盒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更好的客户体验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低成本、低价格的海鲜,还是业态的创新。这都是,但都不是最关键的。企业家们给出各种各样的观察,许总认为盒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进化能力。
  盒马鲜生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自我进化能力,不断地进化出不同的自己。你今天看到的一个业态,过两天就变了。它会从盒马鲜生、盒马菜场、盒马F2等不断地演进,就是凭借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能力。
  有人给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写了一本书叫《巴菲特的护城河》,马斯克说一个稳定、牢固的护城河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概念,持续不断的进化能力是特斯拉的护城河。
  阿里董事长张勇四年前说过一句话,如果三年以后,“双十一”和今年是一样的,那它一定是一个失败的“双十一”,要不断地变。所以,“双十一”从“光棍节”变成了“双节棍”。
  数字化转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数字化转型永远是一场增量革命,没有一劳永逸的数字化变革,企业需要不断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 出路:寻找数字化道路新模式
  我们正处于数字基础设施重置的关键节点上,钉钉在这一关键节点上扮演着什么角色?钉钉对于制造业中小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钉钉与行业正在共创一个数字化建设新路:一条普惠、敏捷、个性化、低成本的数字化建设之路。
  回顾过去四十年企业信息化建设走过的历程,从企业花钱投资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信息系统安装。企业购置并安装了各种通用化的业务系统,如CAX、ERP、CRM、MES、APS。这是一个记录的时代;
  第二个阶段是SaaS化订阅。5年前,伴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企业在投资建设方式上可以通过SaaS化、以订阅租赁的方式实现业务系统数字化;
  第三阶段是低代码开发。今天,企业仍要继续安装各种软件,也可以订阅租用各种SaaS软件。企业有了一种新的选择:基于平台+低代码工具,构建一套低成本、普惠、个性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2014年,Forrester提出“低代码/零代码”理念;IDC认为,“低代码/零代码”是数字化转型2.0的五个驱动力之一,人人都是开发者;Gartner认为,到2024年,65%的企业会采用低代码,市场规模达到500亿美元;2018年,西门子以7亿美元收购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Mendix,进一步推动了低代码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2019年的微软技术大会上,微软发布了Power Platform低代码开发平台,被微软CEO萨蒂亚称之为“微软 2019 年及以后最大的赌注之一”。低代码是云原生时代的软件开放、部署、运营的重要方向。
  多年来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面临三座大山: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客观来讲,业界围绕如何翻越这三座大山想了各种办法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但总体上成效不显著,实践中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
  以钉钉为代表的“数字化平台+低代码”开发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能够开发出好用、管用、能用的业务系统新路,这些业务系统可以是企业存量信息系统的补充,可以实现多个信息系统的集成,可以加快现有信息系统的解构与升级,有些甚至实现对现有信息系统的完全替代。钉钉正在探索一条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的低成本、个性化、可规模化普及的新路。今天,50%以上的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使用了钉钉,并不同程度上基于平台+低代码开发了各类业务系统。
  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钉钉已经构建了一个基于平台+低代码工具的数字生态,这一生态有四个核心要素:
  一是打造数字生态底座。钉钉有2000多个API的接口、30多个场景能力包、10个钉钉开放场域、190个业务开放项目、20多个连接器数据模型等通用功能组件。
  二是聚合应用开发者。钉钉为制造、政府、医疗、零售等多个行业,以及SaaS应用服务商、代码制订服务商等生态伙伴,提供了代码开发工具和运行的环境,目前钉钉上已经有约90多万个应用开发者。
  三是支持SaaS软件开发。90多万应用开发者目前已经开发出了150万个各种SaaS的应用和API接口,服务于中小企业。
  四是服务平台海量用户。平台上的SaaS应用和API接口服务了1900万个组织和5亿用户,用户把自己的需求反馈给平台,给到了钉钉数字化底座,形成商业闭环。今天,包括钉钉平台、企业客户、生态开发者在内,已经构建了一个数字化业务应用开发的需求反馈、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数字生态。

  三 平台+低代码的价值:一道“下午茶”或“法国大餐”?
  当人们今天讨论平台+低代码解决方案时,必需明确的一个前提是,在数字生态体系里,低代码究竟意味着什么?低代码是不是低附加值?平台+低代码工具是一道可有可无的“下午茶”,还是可以成为一道丰盛的“法国大餐”?基于平台+低代码开发的业务系统与和传统信息系统,如ERP、MES、WMS、CRM、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OA等是什么关系?
  在钉钉服务制造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四个关系:补缺IT真空、助力系统集成、IT系统解构、IT系统重构。对于部分小企业而言,面对不太复杂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平台+低代码工具可以开发和取代许多核心业务系统。鑫宏源是一家规模不大的药品包装公司,企业以前部署过ERP和MES,面临成本高、数据孤岛、扩展性差等通用问题,2019年以来基于低代码工具开发了90%的核心业务系统,数字化成本更低、数据更容易实现集成,面向新业务的数字化系统开发响应速度更快。
  平台+低代码开发工具与传统IT系统可以是替补、集成、解构和替代关系,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从实践来看,制造企业基于钉钉低代码平台、开放API接口以及SaaS化应用,开发了协同办公、智能人事、ERP、设备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多个业务系统。
  低代码工具+平台可以是一道下午茶,也可以是法国大餐,这取决于企业自己的意愿、能力和水平。今天,“钉钉搭”作为钉钉的低代码聚合平台,已聚合了宜搭、简道云、氚云、易鲸云等8款业内主流的低代码厂商,各厂商共享钉钉的底座能力与平台资源。低代码厂商带着专业能力和成熟模型入场,与钉钉形成能力互补,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整合体验。目前钉钉提供了600多个模板,有90万低代码开发者,形成了240万低代码应用。钉钉+低代码开发,正在铺就一条普惠、个性、低成本的数字化建设新路,期待能助力更多的中小企业能走上数字化的快车道。
  最后,我们一起思考开头的问题,数字化是不是可以花钱买到?有两种不同的数字化的路径,一种叫做买的来的数字化:企业可以买机器人、数控机床、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各种软件都可以买。另一种叫买不来的数字化,创新引领的数字化是买不来:你能买来设备,买不了工艺;能买来软件,买不来数据;能买来咨询,买不来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你能买来的你的竞争对手都能够买来。平台+低代码为企业沉淀自己Knowhow、封装专业知识、培训数据思维、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
  两年前有一句流行语叫做“主要看气质”。你能买来一件西服,但是买不来气质。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进化之旅。猿人想进入城市、进入文明世界,不是穿一件西服就可以了,猿人走向文明世界的关键是进化,是基因的重组和改变。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