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网上精彩文章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用数字化促进绿色化、低碳化,实现1+1>2

来源:阿里研究院2022.02.14阅读 546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日前表示,数字技术和碳中和加速融通和协同,将产生“火花”,推动形成更大的发展浪潮。
  杜少中在参加由阿里巴巴集团举办的“2022新经济智库大会”时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社会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意味着一个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时代结束,一个全新的绿色发展时代正加速到来。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当数字技术遇到碳中和,究竟会擦出什么火花?
  数字是工具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绿色低碳是目标也是过程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好钢用在刀刃上”,数字技术和“3060”目标结合,就是要用数字化促进绿色化、低碳化,实现1+1>2。
  数字技术助力低碳未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数字助力绿色技术。通过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来创新绿色技术www.cechina.cn,使绿色发展更具有科学性,更具高质量发展的后劲。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各行业向低碳转型发展赋能,助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普及推广具有良好前景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用能效率、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驱动作用,推动在各行业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第二,数字助力低碳经济。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成为构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重要引擎。我们应当将数字经济的减碳优势,与绿色发展的广阔前景紧密结合,催生绿色低碳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行业,切实将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贯穿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全领域,社会绿色生产、生活的全过程。
  第三,数字助力低碳平台建设。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建设绿色发展新平台。数字化平台具有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优势、聚合优势,对于整个社会的碳减排工作意义重大。
  2021年10月,《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报告里,“碳普惠”这个概念被多次提及,它的核心逻辑就是“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人人从生态文明建设中受益”。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个碳普惠的案例——绿普惠云。它是一个数字化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把公众“衣食住行游”的每一次减排行为,通过对应场景的数字化平台,自动汇集成个人碳账本,让参与者随时得到物质和精神激励。
  通过搭建数字化底层平台的方式,绿普惠云可为个人、企业和政府提供有效的链接,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绿色基础设施的底座,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从单一的政府或企业主导模式,转化为政府、企业及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多元碳普惠机制。
  第四,数字助力构建绿色空间。互联网正是讲好美丽中国故事www.cechina.cn,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载体和阵地。现在网络空间可以用的传播平台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样,可用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美丽中国的故事也越讲越有讲头儿。
  第五,数字助力绿色生活。消费领域产生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48%到53%,调动所有公众参与碳减排、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对整个“3060”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在这方面,数字技术同样大有可为。一方面,数字技术正是碳普惠机制长效运行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碳减排,也需要各种低碳场景的高效解决方案,实现低碳生活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
  过去企业的资产有实物资产、货币资产,从现在起会有碳资产。在碳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云平台记录的个人减排量将可成为个人碳资产。把无形的绿色生活方式,转化为有形的绿色价值,这就是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碳普惠”机制的一个具体体现。
  动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经历了多种形态,但多是描绘一个美好的愿景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号召大家为此付出努力,人们形象地说,“愿景很美好,过程有些痛苦”。但数字化的碳普惠机制,就是要让公众在过程中享受付出带来的快乐,实现目标之后更快乐、更美好。从而充分调动参与热情和持久积极性,使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尚和自觉。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