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分析
01 数据处理
数据可视化主要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为了有效地传达思想概念,美学形式与功能需要齐头并进。
数据可视化分析
0 2 数据处理
数据可视化主要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为了有效地传达思想概念,美学形式与功能需要齐头并进。
“以前我以为做这个行业的人很少,直到有一次在项目招标上遇到了20家竞品公司,除了几家知名的,还有十几家我根本没听说过的企业。”
围绕智慧城市场景,在记者询问数据可视化行业曾有哪些趣事时,有位公司同事给出了以上答复。
诚然,过去几年全国各地智慧城市项目的火热开展,很大程度带动了政府、企业对数据可视化大屏的投入和关注。
但有地方单单把智慧城市项目做成了参观和展示大厅,更像是面子工程;有地方光建设不运营,不太考虑项目回报。
另外就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反馈来看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部分“智慧城市”仍然存在各部门、区域间数据孤岛的问题,缺乏迅速高效的应急能力,智慧城市并不智慧。
按照市场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 2020年的预测:智慧城市技术的支出预计将从2019年的96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270亿美元,到2025年智慧城市将创造价值2.46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
这证明智慧城市的前景明朗,“数据优先”的城市改造和建设方向是正确的,使用数据可视化以期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城市运行状态的手段依旧必不可少。
面对质疑、竞争和灿烂前景,数据可视化行业经历沉淀,正走向新的转折点。
01 数据可视化的4点价值
我们此前曾分析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传统城市治理存在三处明显的弱项和不足,分别是:
偏向人海战术;部门林立,数据孤岛;习惯事后补救,缺乏主动预防。
具体指的是伴随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如人口增多,道路建设),传统部署更多人力以进行城市运行维护的方式不仅容易造成财政投入的浪费,也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反面效果。
以及城市中面向公共基础设施的部分,包括电力、供水、路灯、井盖、废物处理、城市交通、消防安防等丰富场景,因为职责不同,不少数据的流转目的地和使用形式不尽相同,各个监管部门各自为政,也会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当一些情况需要各部门联动处理,但部门间的资源和数据壁垒、跨部门协作效率低下这两点,就足以影响事情的处理进度。
另外还有城市路面塌陷、管道爆炸、桥梁/建筑晃动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今都已转向加强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化被动反应为实时监测,以提前预警为目标,最大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总而言之,传统的城市治理主要存在各个子系统间数据流通不畅的问题,对应到数据可视化交互的意义,就体现在疏通这些难题上:
1)大量数据可以得到更快的处理和实时呈现;
2)打破数据隔离,从多个角度展现各个指标;
3)降低了数据分析的门槛,辅助决策制定;
4)帮助数据主体提升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
根据业内调研数据:
拥有优秀大数据能力的企业,财务表现排在行业前25位的可能性,是竞争对手的2倍;
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是竞争对手的5倍;
决策速度,是竞争对手的6倍。
这再次说明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数据可视化交互是激活数据价值的关键手段。
02 数据可视化大屏的诞生
通常,数据可视化项目包含需求调研、原型设计、模板开发、大屏调试主要流程,评估呈现载体——数据可视化大屏的关键指标有:数据丰富度、技术能力、策划水平、视觉效果。
物联传媒记者近期广泛接触了提亚科技、光启元、优诺科技等数据可视化企业。
比如丝路视觉旗下子公司提亚科技主要以城市基建、生态、建筑等要素搭建数字三维城市底图,接入物理世界大数据,并将大量数据进行可视化设计、交互设计展示,实现平台系统中各类云数据和专业数据的实时图形可视化、场景化。最终凭借可视化数据交互大屏辅助数据分析与时效决策,实现数据可视化,服务于政府、企业等可视化决策中心。
从丝路视觉财报内容可知一些案例:
● 提亚科技与华为合作打造数据可视化大屏展示华为FusionInsight系统,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分析和防控提供辅助工具;
●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提亚科技打造了“云享乌镇”、“丽江数字小镇”等项目,为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心提供数据可视化技术支持和运维保障,助力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市域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 在城市数字孪生领域,提亚科技与阿里云携手合作,共同打造青岛港调度指挥中心多维综合展示大屏项目。
除了做城市级项目比较多的提亚科技以外,获得腾讯投资的光启元同样定位于大数据可视交互领域。
作为腾讯云对外输出可视化能力的重要支撑,目前服务客户涉及到政务、金融、农业、物流、能源、文旅、建筑、零售、医疗等领域。
通常来说,数据可视化项目早期一定多以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项目居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需求通常围绕招商引资、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等方向展开,项目金额一般为数百万元人民币。
但基于数据可视化市场长期以来都存在“价格战”这样的竞争形势,以及后期一二线的智慧城市项目慢慢饱和,数据可视化大屏,便不再只是做简单概念上智慧城市的生意。
03 博弈与演进
斯坦福大学学者肯德拉·史密斯认为,智慧城市要想成功,与城市的居民息息相关。
将居民现实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的智慧城市,才有可能发展为一套成熟的城市建设模板。
在另一种质疑中,人们认为“建设智慧城市不只是去搞高大上的数据中心、炫酷的大屏”。
根据物联传媒记者的采访,企业同样提出:
“我们现在可能是偏展示屏多一点,大型项目给政府做的多一点,但其实细化到生活的细节里,智能化连接已经无处不在,那么只要连接了实时数据,都可以呈现可视化的效果,不管形式是二维还是三维。”
为此可以归纳为两个特点:
1. 仍然有大批数据可视化大屏以展示功能为主,另外在一些城市运营指挥中心IOC有具备决策能力的大屏,体现在赋予管理者拥有事前预警、事中指挥调度、事后分析研判等方面能力,这对数据可视化企业要求更进一步的实时数据更新能力与行业经验的沉淀等。
2. 从企业业务的延伸范围来看,会议展厅、园区管理、企业生产监控等场所,连同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共同成为目前较为成熟的数据可视化应用领域。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去年5月,上海率先发布了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主要特点是通过物联设备、云计算、大数据三项技术赋能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并使用可视化大屏将“城市数字体征”的概念具象化,对城市生命体进行“24小时×365天”的“全时智慧监测”。
资料介绍,系统中将接入218类、1100多万个物联终端,每日采集包括水质、小区出入口安全、养老服务等在内的超过3400万条实时动态数据。
以浦东新区为例,依托全区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的有力支撑,浦东全量化纳入所有应用场景体征,并从中提取交通路况、景区客流、门急诊人数、水电气等最关键、最直观、最核心的35个体征,作为区平台重点监管内容。
概括来说,该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将传统的静态城市运行体征,转变为“全面、实时、动态监测”的状态,率先解决城市管理中看不清楚、管不过来、处理不了的情况,并且以“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资源全面统筹、行动人机协同”的理念不断进行系统升级迭代。
上海的案例不是唯一,但作为标杆自有其先进性。而且很难不说,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大屏设计也要随着这一系列需求的更新做出演进。
当然,智慧城市精细化需求上涨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并不完全意味着数据可视化大屏前景完全乐观。
“客户不再对可视化大屏有初期刚认识时的新鲜感了,更关键的是产品的功能和设计得到客户青睐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这更加考验内功和资源。”从业者这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