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部委出台政策文件,要加快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也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供了国家战略指引。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试点示范,以CIM(城市信息模型)为基础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引起业内普遍关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2021)》(下称《白皮书》)中指出,“数字孪生城市”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未来选择。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阶段主要就是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元宇宙概念兴起,促进数字孪生产业进一步壮大。
数字孪生城市共识逐渐形成
记者了解到,所谓数字孪生城市,是通过构建与城市物理世界、网络虚拟空间对应的、交互的复杂巨系统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之匹配、对应的孪生城市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城市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
目前,数字孪生技术被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体系,多部委加速推动数字孪生城市相关技术、产业和应用发展。在地方层面,数字孪生城市成为地方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举措,数字孪生建设理念深入到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及新基建规划中。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地区都出台了数字孪生城市的相关政策,如北京市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加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数字孪生城市。上海市提出“面向数字时代的城市功能定位,加强软硬协同的数字化公共供给,加快推动城市形态向数字孪生演进”,临港新片区试点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打造上海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等等;海南《智慧海南总体方案》提出建成数字孪生第一省等。
除此之外,数字孪生城市已有实际应用案例,比如长沙的五一广场站就落地了孪生智控服务平台,从地铁站的乘客智慧出行服务和数字化运营管理治理出发,以全要素的三维数字化场景为底座,承载全站的运营监管数据,使分散的行车、客运、票务等管理内容,综合呈现在一个孪生场景中,实现任何区域客流和单体设备的运行感知,以数字化的手段完成区域治理和乘客出行服务升级。
《白皮书》指出,目前在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下,数字孪生城市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标准引领、应用驱动的发展方向正逐步明晰。
具体来看,数字孪生城市共识逐渐形成。随着数字孪生城市的发展兴起,城市信息模型、实景三维城市、物模型、城市仿真等相关概念与技术得以加速发展;其次,数字孪生城市发展呈现协同推进态势。城市跨学科仿真、云化仿真推进步伐加快;虚实交互呈现出供给侧低代码构建、需求侧跨终端智能体验的发展态势;再者,进入探索建设期后,标准规范与应用场景将成为数字孪生城市驱动之双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数字建筑www.cechina.cn,到智慧房地产、智慧城市,从建筑更新到交通、市政、水电等城市生活方式的智慧化,“数字”已经变得触手可及,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数字孪生城市,实现实体建筑与虚拟建筑的数字孪生链接,虚实结合进行决策,利用数字技术更新老旧建筑,模拟人口变迁进行城市规划,制定灾害或事件预警,数字建筑让数字城市更加真实、更加全面。”
典型应用场景正逐渐明朗
此外,《白皮书》指出,目前数字孪生城市典型应用场景逐渐明朗;数字孪生城市应用主要聚焦交通、社区和建筑等行业场景,节能减碳有望成为下一个重点场景;数字孪生项目的投资模式、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目前能够打造数字孪生城市的构架技术也是业内所关注的重点。根据《白皮书》,从主要技术领域发展来看,数字孪生城市五大板块均有突破成效,一是城市信息模型市场非常活跃,模型数据深度融合有望实现;二是空间地理信息进入新型测绘阶段,对孪生底座构建形成有力支撑;三是物模型标准加快兴起,推动城市感知设施孪生互通互认;四是城市跨学科仿真、云化仿真推进步伐加快;五是虚实交互呈现出供给侧低代码构建、需求侧跨终端智能体验的发展趋势。
对于数字孪生城市未来的发展态势,《白皮书》指出,从总体政策、产业、技术、科研、应用等角度看,数字孪生城市呈现五大发展态势,一是高位战略相继出台,多省市加快布局启动建设落地;二是标准组织加速设立,标准体系化布局亟需合作促成;三是产业积极组团合作,核心企业开放能力巩固生态地位;四是学术成果爆发增长,国际合作研究与元宇宙研究起步;五是场景驱动深受关注,可持续运营成为制约发展关键。
即使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正在飞速发展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但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对此,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蔡宗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字化建设的下一个阶段现今面临的挑战还比较多,一是数字孪生城市带来的隐私权、人格权的新挑战;二是新数字化治理带来的基层治理人员的不适应和待培训;三是跨区域和跨行业的人际关系重塑造成的社会稳定、信息传导、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四是数据运用过程中的各项收集和再整理挑战;五是串联壁垒间如何打开疆界进行数字整合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