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不断坚持以创新驱动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已经从2013年的第35位上升至第12位,势头强劲。 2022年即将来临,企业和机构的管理者都希望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甲骨文公司看来,要想打造技术驱动的企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企业高管们可以先思考以下五个业务重点。
1. 在云投资中获得真正的转型
IDC最新预测,2022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将达到3,291亿美元(约合21,041亿元人民币),增长18.6%,云和其他数字化转型依然是企业的核心战略。到2023年,三分之一的中国企业将从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创造超过30% 的收入,而2020年未超过五分之一。
同时,根据Forrester所说的“数字社会的三大支柱”,中国将在2022年率先提供世界一流的数字服务。这些支柱是数字身份(用于安全和隐私的目的)、数字货币(以中国为引领者,超过 2,000万中国消费者已经在使用数字人民币)和数据互操作性。
在私营领域,数字“局外人”正在重塑几乎每一个行业,无论是零售、媒体和娱乐,还是旅游、教育和物流,或者是金融服务、医疗、消费者电子产品和交通运输。他们正在建设基于数字的新商业模式和客户关系,在千行百业中获得更高利润。
毫无疑问,迁移上云能够帮助企业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包括将固定资本开支用于日常经营;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定期获得技术更新;无缝扩展技术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等。大多数企业都在使用多家云服务商,其中部分原因是为了降低停机风险,减少性能瓶颈。同时,云提供的速度可以让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地进行创新。明年,企业管理者将更关注这些云投资,是否能让生意获得真正且具备长期发展价值的转型。
众所周知,数据是现代数字企业的营运资本,但大多数企业正被数据洪流所淹没。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代表着救生艇,能够帮助企业分析采集海量数据并不断地进行学习,以改进决策,为后续行动提供依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例如,营销人员开始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工具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并衡量他们对于不同数字接触点的满意度。货运公司正使用机器学习的算法为司机规划出最佳路线。
然而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一个长期挑战是要找到必要的应用技能。虽然大多数企业和政府机构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组建一支数据科学博士的团队,但是更为可行的方案是建立一个小而精的“MLOps(机器学习运营)团队” — 类似于应用程序开发中的DevOps(开发运营)团队。 同时,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内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云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将成为领先数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Forrester预测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五分之一的企业将加倍努力地推进“AI Inside”(内部人工智能)— 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嵌入到它们的系统和运营实践中。Gartner预测,到2025年,少数(10%)实施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将比绝大多数传统企业(90%)至少高三倍。这就是把握先机者的优势。
3. 后疫情时代,企业需注重打造人才管理与招聘的新模式
很多调研显示,雇佣和留住优秀人才是当下几乎所有首席级高管的首要任务。随着企业陆续复工,2022年将是关键的一年:对企业来说,要么更积极主动地为优秀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路径,聆听他们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灵活办公的想法,要么看着他们离职。
甲骨文公司和Workplace Intelligence发布的AI@Work 2021研究报告表明,员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焦虑和不安。该报告基于对13个国家和地区的14,639名员工、经理、人力资源领导和首席级高管的调查,包括1,023名中国受访者。绝大多数中国受访者表示,疫情让他们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都陷入困境,并促使他们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因此,91%的受访者表示计划在明年做出职业上的改变;84%的人对雇主提供的职业支持并不满意;95%的人认为其公司应当进一步倾听他们的需求。此外,94%的受访者表示www.cechina.cn,疫情影响下,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心理健康和拥有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成为他们优先考虑的事项。
在84%对职业支持不满意的中国受访者中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44%的人正在寻求学习和技能发展机会;34%的人希望技术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职业发展;33%的人正在寻找在公司内担任新的工作岗位的机会。甲骨文和Workplace intelligence开展的此次调研还发现,94%的受访者认为基于人工智能的人力资源工具可以比人类更好地支持他们的职业发展。
在吸引新人才方面,雇主还需考虑很多其它方法:例如,贵公司是否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激动人心的、能改变行业的平台,而不只是挣工资的地方?贵公司是否会考虑学历不符,但经过培训后将充满潜力的应届生?贵公司是否设立了内部导师计划,将拥有相似技能的人团结在一起,并邀请领导者分享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供他人借鉴?贵公司是否能保证应聘者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工具?
此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是否已经借助最新技术来寻找和评估求职者?例如,嵌入在Oracle Fusion HCM云的一项人工智能功能可帮助雇主评估响应社交媒体招聘广告的求职者。它会分析每个求职者的技能、工作历史和兴趣信息www.cechina.cn,然后将分析结果与职位要求、企业文化及具有相似背景的员工表现等数据相匹配,从而快速筛选出适合公司、并且能创造价值的人才。
AI@Work 2021研究报告表明,与疫情前相比,员工们看重的东西已大不相同。人们正在重新考虑他们想为哪种类型的雇主工作,他们希望从职业生涯中获得什么、以及他们对健康和福祉的重视程度都发生了改变。应对后疫情时代的职场变革,企业在重塑职场环境时必须考虑到员工观念的这些转变。
4. 供应链管理进入 “新常态”
甲骨文供应链专家Eric Domski和Ryan Sumrak 表示,供应链管理进入“新常态”,后疫情时代的多变环境正在迫使供应链规划者重新评估他们的优先事项以及如何应用最新的供应链管理(SCM)技术。
中国新春购物季即将到来,交付渠道将迅速变化、消费订单也将激增,这意味着供应链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海量商品要经受分拣、发货、配送、售后等环节的考验。甲骨文今年发布的《迎来拐点的零售业:2021年消费者研究报告》(以下简称,《2021年消费者研究报告》)指出,36%的中国受访者将配送速度作为评价零售商的因素,而53%的受访者希望1-2天可以收货。毋庸置疑,商品的供应和交付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评价零售商的关键维度。
尽管“及时”库存是大多数企业在疫情前的最佳实践,但“安全库存”或“以防万一的”库存管理被认为是“新常态”。其设想是企业保持低量的库存作为缓冲,以应对需求的激增或供应短缺。其实,即使是最先进的供应链技术,也无法完全预测到像全球疫情这样的市场冲击程度,但这些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恰当的安全库存。
同时,企业需要利用供应链管理软件来调整其稀缺商品的生产,将分销向利润最高、最优先的客户和渠道倾斜。其实,整个供应链都在开始利用区块链数字账本技术提升运营的效率和透明度。例如,位于香港的甲骨文合作伙伴货讯通科技有限公司(CargoSmart)正与该地区的九家海运承运人和码头运营商合作,组成全球航运业务网络(GSBN)。该网络基于上述目标,通过区块链分享经过验证的物流和货物数据。
随着人们的购买行为发生改变(尤其是从实体渠道转向在线渠道),企业需要识别这些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针对其工厂、数据中心和扩展供应链的“涟漪效应”制定计划。企业现在应该充分利用供应链规划解决方案来模拟可能的情景,以便更好地预测不断变化的全球需求模式。
在购买产品和服务、评估潜在的雇主,甚至是投资股票时,各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越来越注重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记录与承诺。甲骨文今年发布的《迎来拐点的零售业:2021年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高达84%的中国千禧一代(25-39岁)受访者认为商家的品牌价值观(例如可持续发展、道德采购准则)与他们的个人价值观达成一致非常重要。
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已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关措施。于此同时,它们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也提出一致的要求:减少碳排放、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送往填埋场的垃圾或积极采用其它最佳实践来保护环境。
2022年,制定并实施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企业来说是义不容辞的,但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高度关注。目前,甲骨文公司已承诺,到2025年,将会让其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器供能的所有云区域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运行。同时,甲骨文也要求所有主要供应商(包括直接生产和间接采购)在2025年前制定包括减排目标在内的环保计划。
甲骨文首席可持续发展官Jon S. Chorley在最近一篇文章中,就如何让客户参与可持续发展工作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如果零售商、物流公司和其他产品托运商向客户提供的送货选择中,不仅有物流配送信息,还包括了环境影响信息会不会更好?如果向顾客收取更少的费用或提供其他激励措施,以此鼓励他们选择最环保的送货方式呢? Chorley说,这种方法 “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好感。”
不过,Chorley也承认:“改变一个很多人长期使用的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会只有一种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我们改变行为、政策和监管机制,还需要商业模式和技术都做出相应的改变。”
未来总是充满变化与挑战。展望2022,甲骨文认为在商业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考虑以上优先建议,中国企业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