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一:各国积极部署类脑计算研发战略
各国纷纷部署类脑计算研发战略www.cechina.cn,以期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竞争中掌握主导权。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启动以类脑计算为核心的脑计划。美国于2013年启动“BRAIN计划”,将大脑结构图建立、类脑相关理论建模和脑机接口等列为研发重点。2017年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发布“A Strategy Roadmap for Human-like Computing”并启动类脑计算研究计划。日本于2008年提出“脑科学战略研究项目”,重点开展脑机接口、脑计算机研发和神经信息等相关的理论构建。我国也在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态势二:多国建立类脑计算相关科研机构
世界各国致力于认知科学、感知学习与推理领域的研究并成立相应科研机构。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脑与心智研究所(Brian Mind Institute),2005年起从事瑞士蓝脑计划和欧盟脑计划相关的研究。201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脑、心智与机器研究中心(Center for Brain,Mind and Machine),主要从事感知学习、推理和神经计算等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斯坦福大学于2007年成立心智、脑与计算研究中心(Stanford Center for Mind,Brain and Computation),研究感知、理解、思维、感受、决策的脑神经信息处理机制。我国各科研机构深度融合脑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致力于实现脑科学的深度探索与类脑智能的创新研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于2015年成立类脑智能研究中心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2014年清华大学成立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于2018年成立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于2002年成立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2015年复旦大学建立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态势三:美、中两国企业发布类脑计算芯片
2014年IBM公司推出第二代类脑芯片“True North”,工艺进化到28纳米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拥有100万个可编程神经元和2.56亿个可编程数据传输通道。2017年英特尔推出首款自学习神经元芯片——Loihi芯片,包含128个计算核心,总计13.1万个神经元,彼此之间通过1.3亿个突触相互连接www.cechina.cn,运算规模和虾脑相当。2013年高通发布Zeroth芯片,提供类似人类大脑多巴胺刺激的方式,让芯片具备从周围环境获取反馈的能力。2016年中国公司西井科技推出DeepSouth芯片,拥有5000万类脑神经元,总计有50亿的“神经突触”,不需要通过网络连接后台服务器,可在“无网络”情况下使用。2015年浙江大学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推出达尔文类脑芯片www.cechina.cn,集成2048个硅材质的仿生神经元,可支持超过400万个神经突触和15个不同的突触延迟。美、中两国企业争相布局类脑计算市场,部分类脑计算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