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嵌入式系统

五花八门的质量造假

来源:知识自动化2021.08.20阅读 517

  近年来,日本制造的造假事件越来越多。2021年,先是日本三菱电机空调在中国的对比测试中被发现,宣称有健康自清洁功能却没有。2021年7月份又被媒体爆出列车空调和空气压缩机产品中存在检验数据造假,没有完全按照客户要求检验产品,存在30多年的检验数据造假行为。三菱电机在随后的声明中称,产品没有安全性风险,虽然违反了合同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但是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果然是经过精心挑选后的造假。
  最后的结果也就是,日企高管一鞠躬,二道歉,三辞职的三部曲操作已经习以为常了。
  如今大品牌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一大堆的案例可以列举如下:
  ●德国大众排放门
  ●日本神户注射雪花牛肉
  ●日本神户制钢所造假
  ●日本KYB减震器造假
  ●长生疫苗造假
  ●奥克斯和格力打架
  ●手机“跑分优化”
  质量的检验,是有着严格的理论统计基础。但在实际的数据统计方面,很多指标被认为美化了。上下一起合谋,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种现象。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例,汽车主机厂对质量的排名很在意,这关系到销售业绩和企业发展的问题。高层有关注,自然就会产生KPI指标。百万分之一的缺陷率PPM,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主机厂总部会层层考核生产基地和供应商,供应商也会继续要求上游供货,层层传递下去。实际情况会怎样?
  尽管是在同一个汽车行业,但因为厂家众多,产品种类众多,汽车级别不同,供应商的级别不同,在实际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变异,PPM数字就可能开始被修改。修改的手段不同,理由也不同,但方向是一致的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就是美化PPM。
  在这一点上,某些质量人员,甚至与供应商步调是一致的。
  通常,如果供应商的PPM比较高,客户会有相应的措施,如让供应商升级设备,提高检测的抽样率百检,不给新项目等。
  然而,对于质量检验人员而言,他们也不希望自己负责的KPI变差,这会造成额外的工作,不必要的矛盾,自己的业绩变差等等后果。于是很多人为的配合现象,就会鬼使神差地出现。有些情况是,产线人员或其它部门的人直接和供应商联系,绕过了质量人员。
  同样,这种系统性造假,某些检验员也没闲着。质量检验本是企业管理好质量中的重要一环,但现场会有很多变形。
  对来料检验人员,如果工作不认真,偷懒,乱写检验数据,把明显不合格产品判定为合格产品,有可能会被后续生产检验和出货检验发现,因为可以对来料再次检验来证明到底合格不合格,所以明智的人通常不敢将明显不合格的判定为合格。
  同理,也不敢对于明显是合格的来料判定为不合格,因为供应商一定会提出异议。
  现场,总是充满了人性的挣扎和无奈。
  对于企业来说,烦恼之一是检验人员不认真,闭着眼睛,整个检验表格由上到下一路合格。企业的高管心中总有些担忧,不知道哪一天会爆雷,客户会退货。对于员工,不过是换一个工作,对于企业则要承担巨大的损失。
  有些企业的人员流动率比较高,为了方便管理,企业有时在选择班长和线长时,会选择能够管理得住员工的人,这些人比较弱势,这是对企业有好处的地方。多年前,深圳和东莞很多企业的产线员工,为什么占大多数的是女工?其实跟质量文化也很有关系。可以想到的是,质检人员则往往会选择彪形大汉。
  任何的政策都有两面性,金刚石很硬,它一定就很脆。
  还有一个特例,与大家分享一下。出货提供寿命测试报告是一个正常的要求。供应商质量人员和客户质量人员用同样的方法对关键的参数做寿命测试。但是,每次供应商质量人员提交的数据要好于客户的数据。客户因此指责供应商造假。为此,供应商的老板亲自上门保证,他们完全是按照实验标准测试的,没有造假。双方还再次确认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是否相同,结果没有问题。
  双方还在同一批产品中选取样品做实验,还用到了6sigma各种分析办法,给出的结论是双方的数据有显著的差异。
  反复多次,双方筋疲力尽,有些互不信任。后来供应商在实验室装上一个摄像头,结果发现是供应商的设计人员,在实验室人不注意的时候,经常进入实验室把测试该产品的电源关掉,干扰实验结果。这个产品是这个设计人员负责的,他曾经夸下海口,用他的方法,可以满足现有需求,同时还能节约原料成本,当然,目标是没有实现。
  同样在采购中心,就是公司自己的检验人员到供应商处实施质量检验,如货物检验合格,就直接装船运往海外,或者用卡车发给下游客户。
  对于后续有检查机制的产品,如零件,下游工厂会进行来料检验,即使没有来料检验,也会在生产线上发现问题。对于成品,有些公司会在到货处进行质量检验,有明显的问题也会被发现。通常质量检验人员不敢把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放行。
  对于没有后续检查机制的产品,直接到超市销售的产品,检验人员有时会放宽一些尺度,但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很少有人会冒险。
  所以这类的检验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是,要么检验人员能力不行,可能导致大的质量风险。要么检验人员懒www.cechina.cn,怀有侥幸心理,没有充分检查,导致有大的质量风险。或者检验人员故意放行,产品达不到应有质量水平,但不是严重问题。
  比如一家深圳企业,在苏州有OEM供应商,因为采购量比较大,在苏州设有质量检验部门。由于山高皇帝远,深圳总部不能实时来查看,这个质量负责人通过暗示供应商不能出货来谋利。上行下效,验货员也收红包,收到的红包也要分给领导一部分。
  难道山高皇帝远,供应商就不会投诉质量检验员吗?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因为投诉要有证据,检验员既然是准备从中渔利,他们本身也会注意如何防范不会被供应商抓到证据。还有,供应商不知道会不会投诉成功,另外,即使投诉成功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换了一个质量检验员,知道供应商曾经有过投诉的历史,以后来的每一个人都会和供应商保持足够远的距离。从此,可过和可不过的产品,都会变成不合格品,供应商损失更大。供应商也不敢保证生产的都是完美的产品,没有一点瑕疵,从此不需要和质量检验人员协商解决。
  同时,也不要忘记,供应商也是由一群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人组成的。有的供应商给生产一线员工设定的工资是由客户验货后接受的数量来决定的。
  甚至第三方验货公司也会出现质量造假。
  有些公司,特别是国外的采购中心,或者是一些国外的客户通常会让第三方验货机构代理他们来检查他们购买的产品。
  包括国外一些知名的验货机构,在某些行业和地区,供应商不给钱,产品就一定通不过检验,检验一次给多少钱都已经形成了行规,这似乎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不仅如此,有些验货员的领导还参与分成,一个团队沆瀣一气。
  第三方验货接受红包比企业自己验货团队接受红包的现象要严重。都是国外大企业,制定的政策也差不多,实际情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希望有机会能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到了第三方检测机构,事情会好一点吗?
  对于有些产品号称通过的某某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量检验,我们想提醒大家的是,有些检测采取的是送检制。比如一个面包厂家,想通过检测认证,自己提供样品,不会精心“准备”这个面包吗?
  由于有些样品不易长期保存,再加上检测机构的注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完美的逻辑系统,一方送检,一方只对样品负责。最终买单的会是谁?
  比如: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西安地铁电缆事件
  难怪在8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让“质检报告”经得起质检》,正是揭示了这种造假现象的泛滥。

  质量的漏洞,可以无处不在。在远离工厂的物流中心,外地仓库的检验依然不能消停。
  东南亚的一家物流中心,配备很多质量检验人员。有时也会故意找一些毛病,打着需要100%挑选的旗号,让供应商支付劳务费。如果供应商不支付,他们会写邮件通知,将货物退回。供应商遇到这个问题,通常只有束手就范,最多是砍砍价。
  国外的物流中心配备有质量检验人员的确会有助于中国验货公司的出货质量,毕竟在中国验货团队的后面还有人监督他们。但国外的验货团队胡来,谁又监督他们呢?
  小记
  质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态度与行为,社会的态度,企业的态度,员工的态度。
  会种地重要,愿意把地种好也重要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规则,让员工,企业与社会共赢更重要。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