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改革开放三十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增近200倍

2008.08.14阅读 1531

  国家重视度提升、行业高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这些已然成为机床工具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发展的主要特征。 
  重视度提升数控机床发展迎春风 
  从“八五”规划开始设立的“数控机床国产化技术改造专项”和“数控技术攻关项目”,到“九五”规划专门设立的“数控机床产业化技术改造专项”,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2007年9月7日,温总理视察大连机床集团时指示“数控机床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机械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中国要成为数控机床的生产大国”。这既肯定了数控机床的重要性又为中国发展数控机床指明了方向。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一要大、二要高”,“大”是指生产应用的量要大,品种要全;“高”则是指科技水平要高。此外,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了要在16个重点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支持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是重点内容之一。这些为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使得数控机床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仅为692台,到2007年我国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已达到123257台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量达3011台;国产数控机床拥有量约50万台,进口约20万台。这就意味着2007年数控机床产量比1979年产量增加近200倍;拥有量增加500倍左右。2007年国产数控机床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首次突破50%,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同时,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也逐步形成并壮大起来。2003年在入选的39名世界机床企业排名中,大连机床集团以年产值2.293亿美元排在第23位;2007年的世界机床企业排行榜中,沈阳机床集团以年产值突破百亿元人民币(约15亿美元),销售机床8.6万台的成绩,名列世界第8。 
  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 
  改革开放初期,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少、质量不可靠、生产厂商步履艰难,用户吃尽苦头。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企业深刻认识到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市场。于是在我国机床行业一场质量大战打响了。企业纷纷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全国用户满意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组织QC小组活动等,促使“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双提高。数控产品生产企业普遍按地区建立了服务网点,有的企业还在大用户中派了住厂服务员。 
  中国质量协会全国数控用户委员会以“可靠性”为核心的“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度测评和以“服务周到及时”为核心的“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数控设备及其配套产品2008年用户满意度总平均分数值都达到或超过90分,比1996年提高了10分,部分指标达到了用户很满意的水平。大多数企业认识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是“用户满意”。有的企业喊出口号“金牌银牌不如用户满意这张牌”。随着国产数控机床质量、可靠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选用国产货,并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使得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除了质量的大幅提升外,我国机床工具行业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设计开发能力、工艺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新的科研成果、新产品不断地涌现出来。如多功能复合数控机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高性能高水平的数控机床,国外一有商品供应,国内市场也很快有产品上市。在2007年中国国际机床展会上就展出了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40多台;车铣复合、车磨复合、双主轴车削中心等多功能复合数控机床10多台。 
  然而要发展壮大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就绝不能停留在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尽管数控系统这几年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基本齐全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新的配套元器件也不断地开发出来,但仍然跟不上数控机床的发展速度。如北京凯恩帝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和广州数控设备厂生产的数控系统,年销售量都在30000台套以上,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国内站住了脚。但是高档的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和电机)、高精度轴承、滚珠丝杠、直线导轨、高性能刀架、高性能刀库、高性能回转工作台、高性能刀具等主要还是靠进口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而且进口额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因此,今后数控系统的发展还应成为数控机床发展的重中之重。 
  市场化经营融入全球经济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艰辛的过程。市场化经营的核心就是“竞争”两个字。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梅永红曾对此有深刻的论述,“制度重于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是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靠产品,产品靠技术,技术靠人才,人才靠知识,知识靠学习,学习靠培养教育和实践。要靠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充分发挥高技能、高知识人力资源的作用,只有不断建立、改革和完善机制和制度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才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