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市场分析

倪光南院士:大力发展工业软件

www.cechina.cn2019.08.19阅读 14043

  近日,在2019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发表《大力发展工业软件》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作为工业互联网一个重要的支撑技术与工业软件,同时也是我们网信的一个短板,所以这方面有些调研供大家参考。

  我们看到工业软件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也是当前我们在发展网信设计中一个短板。工业软件范围很广,我也不是这方面专家,做了一些调研,所以将其中的几块,特别是工业软件在中国整个网信领域,我们各种技术来看,整体来讲我们的水平、整体技术和产业水平就是比美国差一点。

  我们主要有两大短板,一个是硬件,芯片,被人家卡脖子的。芯片,设计还可以,但一些非常短的,其中EDA,电子工程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工艺是最短的,短板中的短板。此外还有工业软件、基础软件这方面,像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短板,EDA软件又是芯片的短板,也是属于工业软件的短板。

  EDA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次我们看到在华为在被制裁中,工业软件也受到了制裁,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假如说我们目前设计水平还可以,芯片设计企业非常多,人也很多。但我们所用的设计软件,大家看这个市场曲线,前3家就是美国公司,我们设计软件基本上都是这3家垄断了。我们为什么没有起来呢,中国目前那么长时间在做的还有一家,华大,现在的华大九天www.cechina.cn,这几十年它都在做,最近有一些新的起来了。
  我们看这个曲线,开始由于国外对我们禁运,我们在88年的时候国家启动了“熊猫系统”,华大当时做的,我们有一定投入,有一定成果。但我们看到到1994年,巴统取消了禁运,投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从那之后没有投入,往下降,就是市场上说的“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禁运还做一点,不禁运干脆不投入了。后来到09年重新成立的华大九天,国家计划中有一定投入。他们用旧的机型做,总体来说从这个曲线可以看到,并不是没有市场、没有人、没有技术,主要还是思想,没有这个认识。现在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尽快赶上,作为短板,真正要赶上一二十年时间需要,因为是很大的软件。

  二是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工业软件,工业软件很多,离散制造也是非常重要。这次制裁华为,美国的ANSYS软件,属于华为制裁的范围。如果把我们目前工业软件,国内一些公司已经可以做CAD方面的软件,CAD和CAE配套显得不够。其他还有一系列软件,我不详细讲了。这很重要的,这些工业软件制约着我们一些高档的制造,包括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比如面向离散制造业软件,我们希望支持自己的CAD、CAE,整体解决方案。这里一个构想,希望围绕一个核心的工业软件支撑各个应用领域发展,这些应用领域有很多,我想还可以不断增加,这方面希望可以尽快赶上。

  此外,建筑业的工业软件情况比较好,因为中国建筑业在世界上非常活跃,无论是从建筑业的规模,从业人员来讲,应该都是世界上领先的。现在的趋势,我个人观点,一些相关的软件,比如这里写的三个软件,一个是GIS软件,在建筑业规划设计阶段用得多。中间BIM是建设制造过程中用的比较多。IoT,互联网,这个是建筑完成之后,在运营维护方面用得多。现在的趋势,这些软件将会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覆盖建筑业全生命的工业软件,这方面我们国内有可能弯道超车,在这方面做得好一点,这是关于工业软件一些粗浅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我下面讲的是整个软件在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之中,我认为软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强调基础性、战略性,现在应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往往都和软件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以前到华为、中兴调研,十多年以前,发现在信息通信领域,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大概70%以上是从事软件的。我最近碰到华为一些负责人说,他们现在研发人员大概八成以上是软件的,这个趋势是不是软件的成分越来越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还有待于大家去调查研究,这是一个感觉,可能是对的。我们知道所谓软件定义世界、软件定义一切,这种口号现在有夸大的地方,但说明软件相当于基础性和通用性,所以很多传统企业都说现在是软件企业,他觉得这是很光荣,说明对企业赶上了发展的时代步伐。
  像宝马的车,波音飞机,这些企业都是软件企业。因为一个车有多少代码,宝马车说有2亿行代码。波音787说有10亿行代码,这种趋势是真的,反映了当前时代的潮流,软件的重要性,这正是中国一个有优势的产业。我们划出了从最早的2000年开始,我们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趋势,这18年以来,我们从560亿人民币,工信部统一的口径,一直到去年6.3万亿,18年是112倍,增长速度很快。告诉我们中国软件企业、中国软件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那靠什么呢,一是人才,对软件来讲人才是第一资源,几乎是唯一的资源;二是市场,我们的软件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基本上内销,外销才百分之几,经过“一带一路”方针政策的发展,我们会扩大外销部分,目前还是内销为主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所以市场很大;三是国家政策支持,我们并不是靠投资,据工信部领导说,历年统计,中国软件方面的投入是47亿。我们就靠这点很小,几乎微不足道的投入,半栋楼的投入,好的楼要上百亿,中国软件那么多年就这么发展起来。所以今后我们增大投入,国家现在在这方面要增大投入,重视,相信中国的软件在新的科技革命时代,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时期,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时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我们知道中国有软件人才,有很好的性价比,我这里讲一下,我们对于中国软件整体的比较。
  1、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所以我们可以打5分,基本上反映了我们的市场。2.产业布局。比较全面,但短板方面,基础软件方面,包括工业软件,操作系统。此外,龙头企业还是可以的,有华为、BAT这类大的企业,在国际上都有很大的地位。从业人员,我这里举了2016年的数字,855万,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每年中国毕业生的数量世界第一,其中大量都是软件人才,包括金融、经济的,主要是软件,这些使得我们软件从业人员可以很快达到世界第一。人员的报酬,工资水平还可以,我这里举的是年薪13万,大概二三线城市,北上广高一点,总的来说性价比不是很高。创新性没有很难评估,我们从一些指标来看,特别是调研了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究机构负责人,他们招的有中国的、美国的、欧洲的、印度的等等,反映中国人才创新性还是不错,不能认为最好,但相当好。此外,人才勤奋度是世界上杰出的,特别勤奋。
  我这里列了一些缺点,主要和印度软件人才比,因为印度也是软件大国,比如在规范性、合作精神、英语水平、担任跨国企业高管数量上还是差一点。总之,这些条件还是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软件业应该有广阔的前景,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有重大的意义。
  接下来我讲一个观点,不一定对。过去中国经济学家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劳动力红利已经没有了,我们希望有“工程师红利”。因为中国人才的资源,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等,毫无疑问,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看一下外国人怎么看,我这里举的是美国甲骨文公司,非常有名的数据库企业创始人Larry Eillison,他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威胁,他认为“不能让中国产出比美国海多的工程师”,特别是软件领域,大量软件工程师中国培养出来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将使中国在软件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包括高技术等领域,这些软件工程师将对美国发展有很大的威胁,这值得我们思考。我们要重视软件,培养更多的软件工程师,使我们的软件有更大的发展。
  我简单说一下开源软件,我们知道开放源代码软件在世界发展证明了这种模式不仅是商业模式,也是我们研发模式,也是推广模式,产业化的模式,是很成功的。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看到作为平台来讲,往往大家都是采用基于开源的技术,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开源软件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实现引进、消化再创新,国产操作系统基本上基于开源软件的操作系统。我们看到开源软件完全可以没有问题,最近的情况,我们发现开源软件也可能受到贸易摩擦、贸易制裁的影响。
  这里一个例子,最近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美国认为开源要求也要受到出口法律的管制。比如Github更改了用户协议,按照他们的说法,开源代码平台上上传下载,代码上传下载也要受到美国出口法律的管制,如何规避这种风险,这是我们在开源软件发展之中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有些对策。中国企业对开源软件发展大企业,华为,从投入到开源创新,我们的贡献越来越多,我们在开源社区就有更多话语权,甚至某些主导权,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为了规避当前产生的问题,需要研究相关开源软件的对策。比如说我们对于开源基金会加大投入,基于后期投资研究。我们要研究开源基金会,一些不受到公司或者政治影响,一些中立的机构,比如慈善机构、大学等等,在开源基金会上增加投入。就像刚才说的代码托管平台,将进行开源软件上传和下载时,可以设想在中国或者在其它世界地方设立几个不是唯一的,现在很多开源社区都在美国设立代码托管平台,会受到美国出口法律的管制。如果在中国也有代码托管平台,多个平台同步起来,我们在中国进行开源软件上传下载,就不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这类是我们最近需要研究的。
  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需要制定更加完备的风险规避措施。同时借鉴开源软件中多年发展经验,促进芯片业的创新。去年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在网信办、工信部和中科院三个单位指导下,中国开放指令生态联盟宣告成立。采用开源模式,希望这种模式有利于芯片的发展,降低芯片业创新门槛,更好的发展起来。
  从世界CPU领域现状来看,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两大类,一个是intel的X86,这是intel公司和AMD两家公司掌握的,这个几十年都不太会改变。第二个架构是ARM,ARM过去是个英国公司,ARM主要是在移动生态www.cechina.cn,intel架构主要在中美和服务形态上。ARM架构中国用的最多,包括华为,都是用ARM,这也是非常好的两个架构,技术上都没有问题。第一种架构,我们不太参与。第二种架构,ARM,我们已经很好运用起来。按照目前美国的法律来说,还有一些风险需要研究。我们希望将来世界上是不是有可能第三种普遍应用的,用RISC-V,这类利用开源模式在中四能够得到大量的推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快速成长,成为世界CPU中新的潮流,有待于我们努力。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