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点亮智造新名片 全国六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现状一览

www.cechina.cn2017.12.27阅读 148425

  近年来,在需求快速扩张及国家自主创新政策作用下,国内一大批企业或自主研制或与科研院所合作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进入机器人研制和生产行列,我国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分别进入了初步产业化和产业孕育阶段。其中,工业机器人发展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芜湖、中、西部六大产业集聚区
  从2013年开始,中国登上了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宝座,就再也没有下来。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对机器人产业的高度重视,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了各种鼓励及补贴政策,接踵而来的,是国内如火如荼的机器人产业园建设风潮。


  目前,国内已形成以沈阳新松为代表的环渤海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以上海各外资品牌为代表的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以芜湖埃夫特为代表的芜湖合肥马鞍山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以广州数控、东莞启帆为代表珠三角机器人产业集聚区www.cechina.cn,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代表的西部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以及正在形成的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代表的中部城市群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环渤海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环渤海地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核心区域,以北京、哈尔滨、沈阳为代表,科研实力较强,研究机构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工大、北航等,在机器人方面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具有人才培养优势。且有沈阳新松、哈工大机器人、哈博实等行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明显。
  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长三角地区以江苏、上海和浙江为核心区域www.cechina.cn,优势在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雄厚,这是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必要条件。目前三省市依据各自的产业和科技基础优势,已培育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早,实力雄厚,发展水平较高,四大家族、国内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于此都有所分布。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发布、指引,长三角将加快形成集智能设计、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和智能技术及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芜湖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规划5000亩(约合333万平方米)作为园区用地,总投资26.3亿元,6个重点项目已于2013年年底集中开工,涉及工业机器人整机项目及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精密减速机等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项目。
  进驻企业包括埃夫特、瑞祥工业、陀曼精机等。芜湖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已集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企业79家。2016年实现产值84.7亿元,增长32.7%,率先在全国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机器人本体全面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机器人系统集成日趋成熟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全产业协同发展态势已形成。龙头企业埃夫特智能装备公司国产机器人出货量排名第一,国产机器人企业综合排名第二;2016年实现产值11.2亿元,增长88%。
  珠三角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珠三角地区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市场,生产线升级需求使得机器人应用有广阔的空间。
  珠三角地区占据控制系统优势www.cechina.cn,广州数控是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年产销数控系统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1/2份额。此外,珠三角地区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在人力资源、科技、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产业配套能力和政策支撑等方面具备较为雄厚的基础,初步显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发展特征。
  西部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重庆两江机器人产业园成立于2013年6月,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是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承接区域,这里已经集聚了嘉腾、聚研、海普洛、华中数控等一批机器人企业。
  2015年6月下旬,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重庆分中心、重庆两江机器人培训及应用中心(学院)、川崎机器人系统集成及机器人制造基地、中科院重庆两江机器人育成中心等在重庆两江新区同时开工建设。根据重庆市政府《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重庆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1000亿元。为此,重庆两江新区从2012年开始,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并规划出占地2平方公里,形成“1区5平台”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园。
  中部城市群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以武汉、长沙为代表中部集聚区,依托外部的科技资源,衍生出众多行业龙头企业。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不甘人后,近年来借助外部科技资源,发展势头强劲,行业龙头企业埃夫特从无到有再变强,骨干企业也快速发展;研究机构偏少,本地科研资源稍显不足。
  写在最后
  总体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具备基本形成较完整产业链条、区域发展各具特色、依托园区产生新一轮产业集聚、业务布局加快延伸、资本促进作用明显、智能机器人发展态势较为良好等趋势特点,但研发能力缺乏、利润普遍较低、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机器人产业的整体发展。此外,由于缺乏自主研发创新,对海外机器人产业亦步亦趋,造成其徒有市场、话语权小。因此,技术制胜才是竞争法宝。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