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智能制造时代的三种典型偏见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2017.10.11阅读 15609

  在搞智能制造的圈子里www.cechina.cn,有几种普遍存在的偏见。持有这些偏见的,也包括一些知名人士。造成偏见的原因,应该是没有把握好技术创新的规律。
  1、对经济因素的研究和重视不够
  理论上,人们都知道经济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很大;但现实中(特别是学术界),仍然是严重低估了经济的作用。究其本质,其一是对经济影响技术的方式和机制理解并不到位;其二是对研发过程本身的作用过于夸大、掩盖了背后的经济因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谈到经济对科技的影响,人们往往局限于讨论如何激励研发人员。在我看来,这是肤浅、片面、甚至有害的认识。有害的原因之一,就是让人们忽视了市场经济需求对科技发展的“需求拉动”。一般来说,对技术需求足够强烈或者有足够大的市场,科技就很容易发展起来;反之,就不容易发展起来。特别地,高新技术的需求往往来自于高端的客户或利益相关者。没有高端的市场和高端的利益相关者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高端需求就没有动力。而高端市场和高端利益相关者,是需要培养、呵护甚至创建的。某种意义上说,航空航天高铁、芯片、医疗设备等高科技领域,就是这样的高端市场。我的经验是:当需求还没有传导过来的时候,技术上的努力往往是白费劲、甚至是拔苗助长。


  理解经济的作用,必须要理清利益的传导机制。在我看来,利益的传导机制就像一条锁链,只要中间一个环节断了,就传导不下去——经济需求就无法拉动技术。理清传导机制,是要下大工夫的,不是办公室里就能想明白的。这些环节中,有些是技术环节。例如: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就会让工艺、设备领域技术创新的经济性提升。还有些环节,则是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市场、企业、部门、供货商、竞争对手、员工等等。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在创新中利益受损,都有可能阻碍创新。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的体会就是:非技术因素对创新的阻力,往往要比技术因素大得多;利益关系上有障碍时,技术上的努力很难奏效。
  科技管理的难点,就在这里。“利益”其实是很复杂的概念,有长期短期之分、有风险和收益的权衡、有付出和分享利益的机制等。在我看来,大多数单位并没有认真把它搞清楚、而是采用简单的鼓励或者惩罚措施。其结果就是:大家都争相去做短期、无风险的项目。但问题就是:大量有价值的创新是有风险的、需要有长期投入。对此,我的体会是:如果企业有适度超前的、正确的技术战略,技术人员就很容易出成绩,反之,生存环境就会很恶劣。
  在我看来,只要利益能够理顺,新技术的出现是很容易的。反之,技术人员再努力也很难出成绩。正如前些天浙大有人发明了自动制伞机:正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这种工作具备了经济性。如果这个技术出现在20年前,恐怕未必有人买单。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国家的很多政策,本质是会弱化经济驱动力。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纵容、知识产权保护不利是最常见的两种情况。另外,如果政府的科研项目太容易申请、太容易通过,本质上也是降低了人们投身实际科技工作的积极性:人们把有限的精力www.cechina.cn,用在如何从政府拿钱而不是干活上了。
  2、轻视历史发展脉络
  “日光之下无新事”。我一直坚信:现在的思想,几乎都是前人曾经有过的;现代的尝试,几乎都是前人尝试过的。比如,连牛顿三定律中的两个,是伽利略等人意识到的;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前,就有人提出光速是不可超越的。科学研究领域尚且如此,技术领域更是这样。我们现在的创新,绝大多数往往只是过去工作的深化和拓展;而现在的深化和拓展,又往往是需求推动力增大和技术或经济门槛降低导致的。
  重视历史发展的脉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便于借鉴前人和别人的经验。完成一件事情,能借鉴别人的内容少,需要创新的内容就多;而创新总是有风险的:创新的内容越多,成功的概率就会越低。现实中,创新度高的技术,成功的概率往往非常低。其实,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前人,就会知道:前人不成功,自然也有不成功的道理、会有些难以想到和克服的困难;如果我们能够避开前人遇到的沟坎,成功的概率自然会上升。反之,如果不借鉴别人的工作,创新成功只能寄希望于撞大运了。
  我最近注意到:学术界似乎有意强调理论的作用而忽视历史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描述:“某某人提出某个理论,引发了技术的变革”;“某某理论与过去的不同在于.......”其实,理论的指导作用,真的没有那么大。而且,很多理论和实践都是脱节的。例如,国内某位顶级的学术权威、著名院士,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几乎都失败了。而现实中成功的例子,往往都是先看别人怎么做的、自己不断积累经验,然后再琢磨怎么干好自己的事情。我甚至觉得:会做事和会搞理论,是两条不同的路子;如果用在一个人身上,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实在太普遍。脱节原因是现实太复杂,而理论研究需要有先验假设,才能抽取出问题的本质、加以简单化。但走在实践前面的理论,就很难保证假设的正确性,不如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更靠谱。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学术界过于照顾自己群体的利益:理论重要,学术研究才会重要啊。
  强调历史发展的脉络,本质是强调发展的连续性;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往往能夸大技术的跳跃性。夸大了历史的跳跃性,就使得过去的很多经验和教训无法继承过来。现在,有些人连过去的技术都不懂,就开始谈创新了,谈现在的概念和过去有什么不同。把这种“无根”的理论用在现实中是很危险的。
  重视历史的思想,对我帮助很大。例如,最近研究CPS,我就认为一定要更多地研究历史、研究技术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前瞻,但应该是站在历史发展轨迹上的前瞻。否则,可能连需求都是断裂的,技术就很容易掉入陷阱。关注历史不会让技术保守,反而能让人看得更远;因为看得更远的前提是看到接近真实的未来,而不是与现实脱节的虚幻。
  3、没有意识到技术从发明到成熟的距离很长
  很多人认为,只要技术先进就容易赚大钱。在我看来,这种现象只是小概率事件。
  在现实中,“先进的东西不实用、实用的东西不先进”往往是一种规律性的存在。因为先进的东西往往是在需求和条件不怎么成熟的前提下研发出来的。为此,要真正促进技术创新,一般要有耐心。所谓“十年磨一剑”应该是一种常态。现在经常宣传某个牛人很短时间就搞出很大的成就www.cechina.cn,往往有很大的浮夸成分。
  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往往喜欢急功近利——这背后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我想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
  1、所谓靠技术创新创造效益,背后的关键其实是其他因素。
  在很多情况下,创新的效益是被其他工作带动的。比如,通过巨大的投资,引进新技术、新产线;再如,通过企业的改革创新,理顺利益关系。这些工作都能创造效益。在此基础上搞一点技术创新,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如果把这种效益都归属到“技术创新”的范畴,未必是合适的。
  2、技术不成熟,但价值很大。国家
  有些先进而实用性不太好的东西也会赚大钱。前提是新颖性确实很好www.cechina.cn,物以稀为贵,不成熟的东西照样可以赚钱。
  3、功能创新大、技术创新小。
  功能很新、其实技术上的难度并不大。其实,这就是第四代研发所追求的东西。还有些技术,本质上是从别的国家、行业、企业那里引过来的。在国家、企业或行业内部看似创新,在更大的范围内则不是创新。
  受评价机制的影响,我们常把一些创新程度不高的东西包装成伟大的创新。这似乎也让人们觉得,创新似乎很容易。这种观念一旦形成,真正的创新就会受到挤压,创新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