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美国制造业回归、德国工业4.0的时候,我们其实在为这样一个话题找解答,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能发现新动能,制胜数字经济。
中国制造业“大”“强”之辩余音绕梁之际,国内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已陷入去产能的重重压力,也未能分享到社会创造的新财富。作为支撑实体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石,制造业必须首先完成自我革新www.cechina.cn,方能长袖善舞,达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引述哈佛大学豪斯曼教授的研究,经济的复杂性与制造业知识及能力直接相关,一旦某个国家开始制造商品,因此积累了知识和能力,那么该国通向繁荣之路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但这个过程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过程,制造的商品越复杂、制造工艺越先进,就越能走到更新兴和更先进的产业,这个国家就越发繁荣。
以此校验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认为,“新制造”并非一蹴而就,但是应当尽快对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开展深入且持续的投入。最新的研究指出,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未能释放数字增长潜能,仅有少数受访制造业企业成功地将在数字技术领域的投入转化为业务成果,成为领先于行业的数字领军者。
对比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启的新经济时代,中国处在了类似的十字路口:技术的革新使得各产业开始由单纯产品经济进入到基于知识驱动的服务经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给中国带来了进一步深入全球价值链的契机。从产业角度看www.cechina.cn,持续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平台使数据驱动型业务成为可能,为市场注入活力,这才是重塑竞争力的正确选择。
中国制造面临“双重竞争”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压缩式工业化进程之后,中国制造企业蓦然发现,传统比较优势的逐渐消失,中国制造受到了新兴市场低成本的挤压,又不得不接受来自制造强国的挑战。在新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面前,不少中国制造企业踯躅不前。
一方面,劳动力、用电等制造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正在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以劳动力成本为例,在人口老龄化和工资上涨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劳动力成本在2005年至2015年间增长了5倍。甚至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非洲等地区投资布局,为了获取更高利润率。
另一方面,中国的创新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我们的调研显示,在覆盖政府支持和研发开支、科研人才和机构、创业文化、科技集群等诸多因素的评估中,中国仅排在全部20个经济体的第14位。
在针对六大制造业行业170余家中国上市企业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整体上中国制造企业与英、美、德、日等老牌工业强国的同行均处在探索数字化阶段。但是,数字化尚未渗入企业的规划、生产、销售、管理等经营全链条,这也解释了大部分中国企业未能展现出更加持续、优质的增长,其在盈利能力、股东回报以及优势持续性等指标上面临不小压力。
我们进一步探究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障碍和困难所在。在制造企业高级管理者的眼中,没有即插即用型解决方案、缺乏规范与标准、法律的不确定性、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以及企业与股东缺乏统一认识,被视为最突出的五大障碍。运营效率低下、资产利用不充分、劳动生产率低下、供需不匹配、服务和售后成本较高,则是最主要的五大痛点。
产业物联网加速经济发展
在各国政府和企业争相寻找新的业务增长模式、布局产业发力点的时候,产业物联网的勃兴成为了达成智能制造的必备要素。
研究表明www.cechina.cn,到2020年,数字化有望为中国GDP带来3.7%的额外增长。如果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产业物联网的投资,并且制定吸纳产业物联网技术的关键举措,预计到2030年,中国GDP增量预计将达到1.8万美元。届时,物联网所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总额的60%以上将被制造业、公共服务和资源产业三者瓜分。由于制造业在总体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大,所以将从物联网应用中获取最大效益。
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物联网的带动下,实践智能制造的企业将依靠信息和数据驱动,通过后台的信息流掌控生产过程。涡轮机、喷气式发动机、核磁共振仪之类的工业设备产生的数据,与源自社交网络、消费互联网或其他渠道的大数据相比,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这种数字化新模式运营的关键在于完善技术,升级机械、设备,规范流程、政策,吸纳优质人才,优化商业环境。
中国企业已经开展了许多实践,经由产业物联网寻求数字业务突破。例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打造“数字化油气管道”;海尔集团电商平台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紧密集成;上海市电力公司物联网技术引入仓库管理中,建成了电力系统内首座无人值守仓库,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在发展和应用物联网的过程中,一定会在愿景和现实财务表现之间找到平衡。企业需要不断向服务型企业转变,打造新的“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以获得新的营收来源、利用智能技术推动企业创新,以及推动人才队伍转型,开辟新增长之道。
产业升级进入下半场
中国的产业转型进程,已经从淘汰落后产能的上半场,进入了创新升级的下半场。制造业中也出现了新旧产业的分化,企业自主转型意愿增强。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中国所拥有的良好的制造业基地、充裕的产业升级预算、偏好数字技术的消费群体、较为成熟的产业平台,都将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制造业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灵活应对环境变化,加速推进转型升级:
提高制造效率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克服成本压力:从企业运营角度出发,信息技术/运营技术的无缝集成是支持高效、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构件,中国制造企业可从劳动力、机器设备、技术、环境,以及流程政策等五个维度着手,。关键的是,首先要实现制造智能www.cechina.cn,利用移动技术、云计算、数据分析、机器协作等数字技术,打造智能生产运营体系,实现生产力最大化。
比如,美的集团从2011年底开始陆续投资100多亿,全面重构系统,实现了流程端到端、数据端到端,自动化率比同类家电企业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以上。当2015年行业整体销量下降、利润下滑之时,美的集团实现了17.5%的收入增长和25%盈利增长。旗下的美的厨电也获得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50%。
发挥平台效应,推动产业升级:在中国,普及率高且活跃的平台,将推动市场进入的效率,加快创新的速度,并通过网络效应,跳出传统的实体制造经营活动,使多方协作和数据驱动型业务成为可能。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降低了平台的使用成本,消除了技术障碍,而且开创了新的市场格局。
目前,通过自身发展或收购兼并,中国已拥有64家平台企业,领先其他各国。由此衍生出的新业务模式包括能力租赁、订购、广告服务、收取佣金、许可、贸易等,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并能以“产品即服务”的模式服务客户。此外,平台模式也能加速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步伐,推进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打造敏捷企业。
产业结构调整和随之而来的变革困境再一次证明了,数字化转型不是企业锦上添花的工程,不能让数字化停留在某个部门,而是需要使数字化转型切实地贯穿于整个组织和各职能部门,在运营环节推进全面、深度的数字化。在技术层面,需要更注重数据处理能力、产业分析能力和智能设备应用等一系列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中国向智能制造前行的路上,政府、企业和市场参与者当更有所作为,努力结合消费平台并打造创新产品和服务、构建开放型产业平台和生态圈、逐步推进企业内部关键环节的制造智能化改造、加快基础设施和创新实验中心建设等。我们已能望见新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曙光,需砥砺而上,固化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培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