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T 蓬勃发展的时代,代工曾是盛极一时的好生意。以台湾为例,设计代工制造(ODM)的模式曾站上全球 IT 的舞台,创造了不少重量级公司,包括鸿海、广达、纬创等。但随着时空转变,IT 已成过往,AI、机器人接管了时代。但对这些代工厂来说,要投入 AI 的困难度相当高,算法、软件开发并不是他们的长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就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具前景和发展机会的机器人市场。目前,从代工厂纷纷启动的机器人计划来看,当属鸿海的发展最快、技术也相对领先;而近一两年加速推进机器人项目的纬创则是锁定了医疗照护领域;广达则专门成立了专攻机器人的团队达明——核心团队几乎来自台湾大学的学术派,并锁定工业机器人市场。
鸿海采取双管齐下策略
图丨郭台铭与他的鸿海帝国
作为多种电子产品,特别是 iPhone 的代工企业,这家约 4350 亿人民币市值的台湾制造商以其容纳数以万计工人的巨型工厂闻名。早在 2011 年,鸿海集团创始人兼CEO 郭台铭就公布雄心勃勃的“百万机器人”计划,用以取代人工。
现阶段,鸿海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依旧大幅领先其他代工厂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采取的策略是从工业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分头进攻,并由两位高管分别负责,一位是富士康科技集团自动化技委会总经理戴家鹏,另一位则是台湾大学电机系暨资工系特聘教授、鸿海独立董事傅立成。
今年七月,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还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现身,宣布赴美投资的 Flying Eagle 飞鹰计划正式启动。其中一项包括鸿海与罗克韦尔自动化(Rockwell Automation)合作,将联手把智能制造与工业物联网概念的制造系统、生产线,导入鸿海美国新工厂中。
在富士康内部被称为“鸿海工业机器人之父”的戴家鹏,就曾任职于罗克韦尔自动化。
图丨“鸿海工业机器人之父”戴家鹏
拥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博士头衔的戴家鹏,在 2004 年加入鸿海,被郭台铭委以打造工业机器人的重任。戴家鹏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刚加入鸿海时并未确定就是要做机器人,不过在他经常到各厂出差后,加上过去任职汽车电子、自动化公司的经验及专长,他启动了一个利用自动化提升制造效益的项目,就这样开启了此后长达十余年的机器人研发之路。
2007 年,鸿海就成立了自动化机器人部门,一方面打造在生产线上工作的机器人,另一方面也同步展开厂区的自动化改造,相互搭配才能有效提高制造效率。除了在工厂组装电子产品外,富士康在 2013 年的中博会还展出过“厨娘”双臂机器人,当场做起刀削面,亦是另一种应用模式。
图丨“厨娘”双臂机器人
经过十三年的攻关,戴家鹏不仅协助集团朝整厂自动化迈进,更催生了鸿海自家打造的 Foxbot 。从一开始开发出大约 15 款机型,最早应用在压合、输送等工站,接着喷涂、装配、搬运等流程也开始运用。
到了现今,每天大约有 6 万台 Foxbot 机器人在鸿海集团在各地的工厂里执行任务,包括位在河南郑州厂区的手机制造、江苏昆山厂区和嘉善的计算机和周边设备、四川成都厂区的平板电脑、深圳观澜厂区等,都可见到 Foxbot 机器人的辛勤工作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6 年,富士康仅在昆山的工厂,就裁掉了近 6 万名员工,工业机器人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图丨富士康直接劳动力数量持续减少(图片来源:Macquarie Research)
去年,戴家鹏获得机器人产业协会(Robotic Industry Association,RIA)所颁发的恩格伯格机器人大奖(Engelberger Robotics Award)。戴家鹏曾表示,从工厂的应用规模来看,Foxbot 数量可以排上全球第一,多于全球第二的丰田(Toyota)。
图丨戴家鹏认为,未来的工厂可能会更重视信息软件的技术和服务,例如收集各种生产数据,快速分析协助决策
实际上,除了自家推出的 Foxbot 工业机器人之外,鸿海集团还投资过 Android 之父Andy Rubin 的机器人孵化器、日本软银的情感机器人 Pepper,并在收购夏普之后帮助其推出了安防机器人 INTELLOS,甚至还通过旗下子公司 FOXTEQ HOLDINGS 向中国大陆专注于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的技术公司旷视科技(Face++)投资了 2000 万美元。
图丨情感机器人 Pepper
其中,与软银合作推出的 Pepper 最为引人瞩目,鸿海不仅在其中担任着组装的角色,还在设计上做出了贡献,例如让 Pepper 的一举一动都更加轻巧。除了硬件,鸿海的子公司 Perobot 还开发了 Pepper 的应用程序,使得机器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
需要指出的是,Perobot 不仅为百货公司、3C科技商场、电信产品零售商店和金融机构等开发了许多 B2B (企业对企业)类型的应用程序。它现在也正努力开发 B2C (企业对消费者) 类型的应用程序,初期将以教育和娱乐类 App 作为主要方向。
图丨Pepper在向顾客介绍咖啡机
Perobot 开发的 App 能让 Pepper 化身咖啡店服务人员,不仅能问候客户、介绍咖啡的品种、还能通过互动问答、客户的喜好和饮用习惯、面部表情和声音、甚至根据天气状况来推荐适合每个人的咖啡。
甚至鸿海还在去年的 5 月 9 日联合亚太电信共同成立了子公司“沛博科技”,目的就是确保 Pepper 的售卖成功。终于,努力还是有了回报,Pepper 频频创下 1000 台机器人在不到 1 分钟的时间里就宣告售罄的惊人纪录。
而 Pepper 的成功也表明,除了工业机器人之外,鸿海在服务型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也是卓有成效的。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服务型机器人更能体现出人工智能的特性,需根据周围环境或用户行为做出反应。服务型机器人也必须得理解用户的喜好与期望,通过在一段时间内积累数据(也称为机器学习),更好地发挥出它的功能。而领导鸿海集团开辟这条道路的人就是傅立成。
图丨台湾机器人学术界一把手、鸿海独立董事傅立成(图片来源:DT君)
“傅老师专注机器人研究超过 30 年,是台湾的门面”,台湾交通大学电机系教授杨谷洋说。这句话清楚点出傅立成在台湾机器人界的地位,因此当鸿海的独立董事名单上出现傅立成三个字,大家就知道:鸿海做机器人是玩真的。
DT 君采访傅立成时,他刚从法国领奖回来,他获颁为国际自动控制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IFAC)院士,是台湾目前唯一一位获得此殊荣的学者。
1987 年,当傅立成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学位回到台湾的时候,那时已着手研究机器人的只有工研院,学校研究方面还不多。于是,他就率先在台湾大学开辟了这个研究方向,并成立机械自动化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及自动化实验室。
图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现在,傅立成带领实验室锁定服务型机器人研发。比如是协助帕金森综合征病人行走的辅助机器人、针对伤者或患者的上肢复健机器人、以及提醒老年人用药的机器人等。
其中,上肢复健机器人的临床测试效果很好——9 个患有肩周炎的患者使用传统复健方式大约需要六周就可奏效,而通过机器人可大幅缩短 2/3~1/2 的复健时间。
图丨服务型机器人的关键部件
“过去跟现在最大的差异,就是机器人跟你我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傅立成对 DT 君说。
他进一步指出,服务型机器人是用以扩大或延伸人类的能力。“我认为,最经典的代表有两个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一是 Roomba 扫地机器人,大家都买的起,另一个是硅谷创业公司 Intuitive Surgical 所研发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可以进行微创手术,但价格很昂贵,它们都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贡献。
图丨Intuitive Surgical 研发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服务型机器人产业也处于一个爆发期。全世界总共有超过600家的服务型机器人制造商,2/3 以上分布在欧美,亚洲地区有约 112 家。而以中美两国为代表,机器人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图丨服务型机器人公司数量(图片来源:Macquarie Research)
很显然,机器人对于以制造立身的鸿海来说是重中之重,抢占未来机器人发展的先发优势已经成了鸿海的当务之急。“机器人有不同形式,当时找我的目的是想说能否把门打开,让鸿海走进去。”傅立成透露了鸿海聘请他的原因,就是帮鸿海找到下一代的经典机器人。
举例来说,鸿海收购的夏普开发出一款手机机器人 RoBoHoN,可以跟用户对话,因为超萌的公仔外型、还在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里跳舞,成功吸引市场关注,但傅立成就直言:手机需求有点不切实际,售价还是高。“人类生活的场景太多了,鸿海旗下很多集团各有不同专业,就有很多种可能的应用,包括家用机器人、医疗照护机器人,这些都是鸿海可以掌握的。”
图丨夏普开发的手机机器人 RoBoHoN
傅立成指出,机器人过去能做的是物性,好莱坞电影喜欢把机器人加入人性,就好像 AI 有了灵魂。近来,不论是平台跟算法都有一些突破,让机器人跟 AI 两个领域都有了一些进展,现在是比较好的时间点。所以,他也与鸿海一同研究将 AI 科技与机器人结合。
机器人发展数十年,产业界对这项技术从狂热到平淡,近几年又变得火热起来。傅立成认为,一项技术从学术研究到商业化,都要迈过一条死亡鸿沟,那谁可以成功突围呢?有时是有心的投资客,有时是无心插柳的研发者。
图丨全球服务型机器人产业链(图片来源:Macquarie Research)
从科技产品的历史来看,有时候科技到了,时机点没到,贸然推出就会失去市场,这个技术或应用要再起来,可能就得等很久,机器人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遭遇?傅立成没有答案,但他认为:“令人喜悦的是门槛现在好像变矮了一点,还好这个世界是接力赛,有年轻人会来接棒努力,机器人的时刻终究会到来。”
实际上,即便是台湾代工厂中,也不只是鸿海在积极布局机器人战略,另一家可以关注的是目前台湾排行第四大代工厂的纬创。根据 DT 君掌握的独家消息,纬创内部正在开发一款代号 Soteria 的机器人——这个名字来自古希腊神话,Soteria 是希腊女神——象征着安全、力量及保护——恰恰符合纬创希望针对老年人打造行动辅助机器人的用意,内部投入研究接近一年,这是一款结合推车、电动代步车、生活信息等概念的产品。
据了解,Soteria 项目由纬创 CTO 黄俊东亲自主持,并且与台湾交通大学电机系教授杨谷洋等人合作。在目前市场上,协助老年人行走的工具多为推车,如果体力再差一点的可能就要购买电动代步车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Soteria 主要用途同样是协助老年人行走。
图丨台湾交通大学电机系教授杨谷洋(图片来源:DT君)
不过,车子的握把上放入传感器,让车可以了解用户意图,例如想往左或往右、前进或暂停,同时也有雷达,可以侦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以及估算距离。上坡有动力辅助,下坡则可适度减速,如果走累了,老人家坐上去, Soteria 就会载着他自动返回。
在这个领域,日本的一家新创公司 RT WORKS 可说领先者,他们在 2015 年推出了一款名为 robot Assist Walker RT 的辅助机器人,同样是利用各种传感器与煞车功能,协助行动不便者、老年人顺利步行,一台售价 11.8 万日元(约 7200 元人民币)。
图丨日本公司 RT WORKS 推出协助老年人行走的辅助机器人
杨谷洋对 DT 君表示,现在及未来的老年人与以往不同,他们期待与人互动,有更高的活动需求,行动辅助机器人帮助老年人多走路,对生理及心理健康都有利。
可是,身为研发人员的他也坦言,目前还有几个问题亟需解决。举例而言,一般推车比较便宜,行动辅助机器人虽有动力、也更聪明、安全,但有马达就会比较重,同时成本就较高,市场能不能接受还得观察。另外,还得考量公共环境是否合适,如马路或人行道的平整度。
不过,杨谷洋也认为,未来的老年人也就是现在的中年人、年轻人,这群人对信息产品的使用习以为常,他们追求最好的生活品质,所以对机器人的预期也会比较高。加上科技进步会使得关键零部件愈加小型化,“所以现在开发的成果可能不是给我们这一代享用,而是给未来的老年人。”只是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需要时间验证,这点是无庸置疑的。
图丨杨谷洋与学生讨论行动辅助机器人的雏形(图片来源:DT君)
纬创另一块瞄准的市场可以说是类似钢铁侠的穿戴式装置——下半身瘫痪人士专用的机械外骨骼(Exoskeleton)。
机械外骨骼最早是美国海军为士兵所打造,帮助他们身扛重物也能快速急行军,后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投入大量资金研发软体机械外骨骼(Soft Exoskeleton),这块领域开始受到关注。但不同于初期设想的使用对象是军人,现在医疗复健应用可望让机械外骨骼更快普及。
目前,全球专门针对下半身瘫痪等肌损对象开发的机械外骨骼的公司并不多,除了最知名的以色列 ReWalk Robotics,还有美国 Ekso Bionics、新西兰 Rex Bionics、日本 Cyberdyne 及台湾的新创公司福宝。
福宝是今年初从台湾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研院)独立出来的新创公司—— 2012 年还在工研院时期就开始着手开发一个可以帮助身障人士站起来的机器人,而纬创日前正式入股福宝,以约 2400 万人民币取得 48.72% 股权。
图丨福宝开发的机械外骨骼(图片来源:福宝提供)
福宝创办人巫震华接受 DT 君专访时说:当时其实是一个示范性质的计划,我们开发完成后,在互联网上发表一些信息,没想到很多海外行动不便的朋友写信询问什么时候可以买到。“当下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我们已经给他们一线希望,不能再让他们失望。”
就这样,历经五年开发出三代产品,不仅在去年夺下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R&D 100 Awards),现在更进军日本销售。
图丨福宝创办人巫震华(图片来源:福宝提供)
外骨骼的意思是在人体外面利用一个金属或特殊材料的框架,帮助下半身不便者支撑,除此之外,还要帮助他们的脚能动,例如福宝利用马达、传动元件,带动膝关节、髋关节动作,让用户可以“重新站立”及“行走”,同时机器人内的控制器整合传感器,可以知道使用者想要行走或是坐下,这个类似钢铁侠的可穿戴设备充饱电可以连续走两小时。
“这五年时间最难的是了解需求,改善使用者体验,一般工程设计有数学模型模拟,但人体没有。”巫震华表示,工程师开发完产品后,很难测出有什么盲点,因为用户是行动不便者,他们参考人体资料库,研究身型、尺寸,并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找行动不便人士体验、回馈。同时改善机器人的稳定度,让使用者走起来比较轻松,多年后才摸索出最佳的用户体验,并可以让身高在 150~190 公分、体重 100 公斤以內的人使用。
由于机械外骨骼市场属特定需求,售价自然较高,例如 ReWalk Robotics 最低7.7万美元, 新西兰 Rex Bionics 则约 15 万美元。通过用户调查发现,3~4 万美元才会是普遍可接受的售价,大约就是一台平价的 Tesla Model 3,因此福宝的价格也是落在 3~4 万美元。
因价格具竞争力,福宝内部因此设下一个目标:在 2019 年前成为全球下半身瘫痪专用行动辅助机器人的龙头。随着电池轻量化及续航力提升以及售价下降,机械外骨骼有机会开始大量运用在辅助行走、复健及其他领域当中。
随着竞争对手的逐渐增多以及科技风头的转向,鸿海势必要为未来谋划布局,于是,也就提出了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what ’s next?
鸿海未来究竟在何方?郭台铭的目标很明确: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也就是云端、移动、万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生活、网络以及机器人。未来的方向就是聚焦ABC(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他对公司的定位就是,“我们要做一家智能制造和大数据公司!”
不仅如此,澳大利亚的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甚至还给出了更高的评价,他们在报告中指出:“鸿海正经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认为其正在从一家手机组装厂升级为明日世界的整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