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中国欧盟商会在京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研究报告,报告称,“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措施或与市场化改革不符。并对《中国制造2025》可能引发的保护主义提出担忧。
针对近来外界对 《中国制造2025》出现一些误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3月11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作出澄清,“中国制造2025”适用于所有中国境内企业,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苗圩表示,市场化改革是官方制定《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政策的出发点,但同时亦需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www.cechina.cn,这实际上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中国制造2025》秉持开放、共享精神
苗圩强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先进技术和产品存在巨大需求,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快推进中国工业转型升级。
两会期间,针对外界诸类质疑,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以及业内人士都表达了类似观点。他们认为,目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www.cechina.cn,“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成了紧迫之举。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实施 《中国制造2025》、提振制造业正如德国推进工业4.0一样,是为了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使得国内外消费者享受到品质更高的产品,这对欧盟国家亦是一种福利。“欧盟国家应当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摘掉有色眼镜,平心静气地去看待。”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推动制造业水平向中高端迈进,实际上就是践行‘共享’精神,这个过程中中外制造业能够互相学习,取得共赢,不存在我国对他国企业和产品的排挤。”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航宇董事长马永胜对本报记者表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实施《中国制造2025》,能够让中国企业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当然,平台越高意味着竞争越激烈,这不单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外国企业来说同样面临着竞争,因此,一些外国企业担心中国制造业走向中高端后与其产品会有重合,从而带来高技术领域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担心虽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应当考虑到,越是竞争,越有合作空间,通过合作释放更多机会,共同把蛋糕做大www.cechina.cn,产生互利共赢的效应。与其担心竞争不如增加合作,不合作只会让蛋糕越做越小。
“我国在最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进一步放宽了对外资准入,并且明确提出要欢迎外商投资企业加入《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实施当中。”中国贸促会消费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对本报记者表示。
此外,赵萍认为,虽然是国家发展战略,但是《中国制造2025》在相关产品市场准入方面并没有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所以对于欧盟各国生产产品不会因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而被排斥到中国市场之外。
正如苗圩所说,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官方一直强调加强国际双边、多边交流和合作。他透露,目前中国与德国已签署合作协议,就《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建立合作机制,并且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等细分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合力推动智能制造走向纵深
《中国制造2025》连续3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用了“深入实施”这样的表述,还着重强调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下一步,应当如何继续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首先,在智能制造方面,应当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做到人、机、物真正融合,以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并实现批量化定制生产。
其次,过去传统制造业存在污染问题,今后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高效技术的开发,同时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再次,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外部挑战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一方面要应对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面临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造成的挤压,因此,更加需要营造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环境,给企业更多空间去创新,去培育核心竞争力。
赵萍表示,应该更多地从鼓励创新的角度去打造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把研究成果产业化应用到产品的创新当中。
此外,在创新过程中要鼓励互联网渗透到各个行业,鼓励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
赵萍认为,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制造2025》虽然是中国版工业4.0,但是在出台制定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等方面,更多地考虑了国际化程度,这样有利于中国制造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作为军工企业负责人,马永胜认为,本土制造业在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以及新业态等方面与德国等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且本土制造业水平参差不齐,中低端产品仍然居多,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当认识到在提升制造业水平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马永胜希望国家层面对重点领域予以扶持,特别是对大型装备制造、精密设备制造等,加大技改和投入力度,同时,企业自身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