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引发欧美担忧

www.cechina.cn2017.03.10阅读 3233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8日刊登题为《中国全面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引发欧美担忧》报道称,然而世界其他地区的大企业担心的不止于此:在国内市场,或许还有其他地方,中国恐怕会享有不公平优势。
  欧洲一家商业机构3月7日发表报告称,《中国制造2025》号召为十个行业提供巨大的政府支持,会将国外竞争者挤出中国市场。
  现在,“中国明确表示它想成为全球冠军”,而且在竭力开拓市场份额,撰写该报告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德克说。
  报道称,这项计划的机制很简单:国有投资基金和发展银行将提供大量低息贷款;协助收购国外竞争者;提供大量的研究补贴,目的都是让中国在目标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尽管欧洲和美国政府官员表达了对这项计划的疑虑,但中国政府在最近几天明确表示,它打算加紧推进该计划。中国力图使自己摆脱从波音、空中客车、通用电气、西门子、日产、雷诺、三星和英特尔等企业进口产品的局面。
  报道称,一直以来,中国政府担心本国经济太集中于低端的制造业。比如,制造和组装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零件是在中国由几十万工人完成,而报酬更高、附加值更大的设计和市场营销工作则是在美国进行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尽管这类工作需要的员工要少很多。
  虽说工厂大规模地从西方搬到中国为其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工作机会,但中国政府担心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的更年轻一代不愿意在工厂工作,而是寻找报酬更高的办公室工作。
  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商会计划下周发布一份类似的报告。
  报道称,中国政府长期依赖五年计划来指导全国的经济增长。但《中国制造2025》开始制定更广泛的目标。“它看起来像一个五年计划,只不过这一次不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国际的,”伍德克说。
  报道称,时机也很微妙。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呼吁在贸易和货币问题上直面中国。他还没有具体落实,但他的顾问一直在考虑修改企业所得税,对所有进口商品——不只是来自中国的——征收20%的关税。
  德国智库机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在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有关《中国制造2025》的报告称www.cechina.cn,这项计划有可能增强作为“一小群先遣部队”的中国领军企业的实力。它还表示,“这些领先者有可能主导自己所在行业的中国市场,并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企业生产车间 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延伸阅读】裘援平:海外侨胞是助推中国科技强国的宝贵财富
  中新社武汉6月23日电 (记者 冉文娟)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23日在“2016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开幕式上表示,数千万海外侨胞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是助推中国科技强国的宝贵财富,越来越多华侨华人科技界和工商界人士希望抓住中国创新发展新机遇。
  当日,第十六届“华创会”在湖北武汉开幕,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代表1200余人参会,共有3000多位嘉宾与会。
  裘援平在致辞中说,“华创会”已经走过16年发展历程,从最初单纯的引智活动成长为引智、引技、引资并举的综合性平台,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海外创新型人才和高科技成果引进机制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产生了显著的人才和财富聚集效应,发挥了可借鉴的示范引领作用。
  裘援平介绍,本届大会以“万侨创新、共享机遇”为主题,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海内外人士创新创业提供交流、洽谈合作平台。
  裘援平说,当前世界经济虽然持续低迷,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但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十三五”规划平稳开局,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创新在中国未来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突显。
  裘援平介绍,国务院侨办顺应国家和侨胞事业发展需要,倡议并推动实施“万侨创新”行动,启动新一期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努力提升一批现有引智引资平台功能,建设一批以“侨梦苑”为代表的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调动和激发广大侨胞创新创业热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添动力。
  “希望广大海内外侨胞积极参与‘万侨创新行动’,抓住并用好中国新一轮创新发展机遇,同圆共享中华民族复兴梦想。”裘援平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与会嘉宾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延伸阅读】俄专家:中国打造科技强国前景可期
  参考消息网6月3日报道俄媒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到2049年时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他在5月30日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上述表态。
  据俄罗斯《观点报》网站6月1日报道,习近平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接受该报记者采访的一位中国高科技企业界人士认为,习近平提出的目标切实可行。他说:“众所周知,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相当不错。专家学者的数量和质量已经不比任何一个全球科技大国逊色。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依然良好,能为科研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因此,潜力是有的。”但是,困难也不少,“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体经济。来自其他大国的竞争也是一个阻碍因素”。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战略分析和技术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说:“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市场上的中国创新产品如此之多,数量堪与美国一较高下。联想、华为等中国的高科技品牌已经全球闻名。”卡申认为:“我想,中国肯定能在核能、航天、电子、航空等几个被其视为关键领域的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卡申表示:“中国能否成为创新大国——这是一个存在无休止争论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相关议论最为激烈。有心存怀疑的评价:中国仍然存在一系列薄弱环节——投资环境欠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教育系统不能培养出有足够数量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但与此同时,一系列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应当承认,中国在个别领域已经居于领先地位:例如超级计算机、生物科技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认为:“中国的人才储备库很庞大!随时能够找到任何一个(偏门)领域的专家。中国有熟知各个领域的专家:从南欧地理到北极和南极的矿产地,从航天物理到最新的经济理论。也就是说,在一个民族框架内打造了一整个科研圈子。在这种牢固的根基上,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期待进步。这种基础将在今后10年内奠定。这意味着,再过30年,中国提出的目标完全有可能达到。有何不可呢?”
  罗曼诺夫信心满满地预测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至少是美国的1.5倍。他说:“倘若中国对科技的投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与美国一样多,那么赶上美国是绝对有可能的。如今,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人员的薪水很高。有别于俄罗斯,中国的人才流失不多。那里的专家学者们为填补科研空白而奋斗,到处都是竞赛,挑选的是最拔尖的人才。”
  罗曼诺夫认为,中国打造科技强国计划的最大威胁也许是经济放缓。他担忧地说:“如果国内生产总值保持6%-7%的年增幅,如果科研拨款所占比例仍保持原状,那就足以实现上述计划。如果中国经济增速突然跌至2%-3%,甚至出现停滞,那么,后果也将反映在科研领域。”但即便是在后一种不利背景下,中国当局可能即便压缩其他领域的拨款,也会保证科研创新领域获得必需的资金。
  罗曼诺夫总结说:“中国的粗放型增长已经结束了。中国再也不会有每月拿100美元的缝衬衫工人了!这种模式已转移至一些邻国。虽然完成同样的工作,中国的工程师或专家可能会要3000美元,而美国人则需要1万美元的报酬,这种情况今后还要持续几十年,但这是另一码事。中国再也不是廉价劳动力之国。如今,中国的目标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国。”


  华为亮相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


  【延伸阅读】2050年中国欲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专家解读发展“路线图”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官方最新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被称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路线图”,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支撑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纲要》提出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23日在介绍《纲要》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此“三步走”目标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相互呼应、提供支撑。
  参与《纲要》起草的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说,最艰难的是迈出第一步。“难就难在人们的惯性思维必须发生改变。”他说,长期以来经济主要追求数量、速度,现在要拼质量、品牌;过去主要是跟随、模仿,现在要强调并行、创新。
  对此,《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双轮驱动是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一个体系是指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过去讲科技创新,总是限制在科技的领域里,比如围绕科技体制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说,有效的创新应在市场获得成功,需与其他领域相关配套政策,而“双轮驱动”将革除弊端。
  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
  《纲要》提出“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引发外界热议。万钢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说,资源、环境、人口、投资等要素驱动在中国的投资回报边际效应逐渐递减。
  如其所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中等偏上水平,但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愈加凸显,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
  “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根本上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万钢说,一方面需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业转型的技术供给;另一方面要完善市场环境,进行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万钢以最近调研遇到的情况为例,一款新研制的防水插头无法按照现行标准进行检测,“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标准,使新产品进入市场。”他说,小到一个插头,大到一个产业,都需要及早部署。
  徐匡迪介绍,《纲要》已根据当前中国实际情况,从不同部门、不同渠道的多项任务中筛选、凝练出强化原始创新、深化军民融合、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等“八项任务。
  “路线图”如何“落地”
  谈及从顶层设计如何落到实处,徐匡迪说,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各部门也有具体分工。吕薇也表示,《纲要》将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与其他相关政策配套并协同发力。
  万钢以八项任务中的“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为例,介绍了接下来的举措:首先,推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领域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其次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通过制度保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人员投身创新创业;第三,培养一支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双创平台,加强创业培训。
  《纲要》还从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推进开放创新、完善评价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战略、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对于新鲜出炉的“路线图”,来自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说,这为他们开展创新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条件,必将激发更大的创新热潮。而在一些企业家看来,《纲要》明确提出具有原始创新竞争力的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强国中的重要地位,也将激发他们的原创动力。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